近日,在第五届全国"智慧课堂"教学展示中,昆明南站小学的儿童哲学课《傻瓜和影子》、《蜗牛和大桥》以及儿童哲学辩论课堂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从教育角度说,儿童的两大天性是非常需要重视的,一是儿童贪玩的天性,千万不能过早剥夺,否则将无从补救。鲁迅先生在《风筝》一文中,便深深愧疚于"好意"剥夺儿童贪玩天性的不科学行为。 二是儿童天真好奇的天性。"什么"、"为什么"一类的问题,总是挂在儿童嘴边,而大人们也常被儿童的"什么"、"为什么"问得厌烦、问得窘迫,甚至问得手足无措。那么,大人们为什么厌烦儿童问"什么"、"为什么"呢?除了较少时候是觉得儿童的问题简单,更多时候是因为不知道怎样回答儿童的问题。 而就在我们的厌烦间,儿童们睿智的棱角被我们磨得越来越钝,寄寓在这些问题背后的灵光也越来越淡,这些原本可以充满哲学思考的头脑,被自以为是的大人们给强行世俗化、功利化了。 哲学听起来高深莫测,但其实质就是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因此儿童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哲学问题,甚至很多还是高深的哲学问题,比如天是什么,人是怎么来的,人为什么要长大等问题,看起来天真,实则高深,一般人很难给儿童一个浅显而睿智的回答。 所以说,昆明南站小学把哲学课纳入必修课是值得赞赏的尝试。正如南站小学儿童哲学课题组成员刘悦所说:"哲学听起来很深奥,但它也有浅显易懂的道理,比如我们和孩子们讨论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勇敢?抓不住影子它就不存在吗?儿童哲学通过训练儿童的思维,能够帮助他们找到认识世界的一把钥匙,利于孩子从小养成热爱思考的习惯。" 不过,我们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儿童哲学课不要降格为思维技术课,更不要蜕变为花里胡哨的哗众取宠课,而应真正成为儿童智慧发展课、儿童灵性发展课。我们要记住蒲柏的话:"智慧属于成人,单纯属于儿童。"我们更要记住布莱尔的话:"儿童的天真和老人的理智是两个季节所结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