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人最早发明"手榴弹" 提起西夏,很多人都会说,这个国家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是短短一瞬。甚至有人说,这个"神秘王国",就像戈壁沙漠中河湖的水被蒸发掉一样,突然出现,忽然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事实上,这个"神秘王国"曾经存活了190年。公元1038年建国,先后与辽、金、北宋、南宋对峙,不仅没有被以上大国军队打败,相反还对曾经征服欧、亚两大洲、所向披靡的成吉思汗军队给予了沉重的打击。这个以党项羌人为主的少数民族政权,不仅骁勇善战,而且聪明智慧。尤其是它在军事方面的发明创造——世界上最早的手榴弹(瓷蒺藜),系中国在火兵器时代的最早发明,领先世界数百年。 据说西夏王朝之所以在短时间内遭遇毁灭性的覆灭,也跟发明瓷蒺藜有关。西夏人在战场上所向无敌,主要得益于不少自制的军事火器。瓷蒺藜这个类似现代手榴弹、地雷一般有着巨大威力的武器,作战时一旦投向敌区,轻则让对方人仰马翻,重则让敌人死伤无数。在当时的战场上,人人都对瓷蒺藜闻风丧胆。元太祖成吉思汗多次征讨西夏无功而返,也跟瓷蒺藜有关。最严重的是,成吉思汗最后一次征讨西夏就是被瓷蒺藜掀下马,不久便病逝而亡。临终前,成吉思汗下了"三灭令":灭绝西夏王、灭绝西夏族人、灭绝西夏文化。这便导致后来的蒙古大军对西夏人和西夏文明实施了灭绝性的毁灭和报复,于是强大的西夏王朝在短时间内迅速消亡、灭国。 党项,"马背上的民族" 翻开党项人的史籍,可以看到,这个马背上的民族非常勇悍。开国皇帝元昊作战时往往一马当先、身先士卒。皇太后没藏氏、梁氏,多次率领大军进攻宋朝,亲自擂鼓督战。党项人无论男女,人人能寒暑饥渴,长于骑射,百里而走,千里而期,倏往忽来,若电击云飞。 党项人不仅尚武善战,而且智慧无穷。他们不仅创造发明了属于自己的文字,还在天文历法、冶金铸造、雕版印刷、土木建筑、陶瓷制造、水利建设方面有着独特的发明并做出了巨大贡献。仅陶瓷制造一项,便是其他封建王朝无可比拟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武威西夏古城瓷窑遗址出土了大批西夏瓷器,目前均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考古专家孙寿龄介绍,该瓷器的造型艺术与装饰技法与南方瓷窑烧制的瓷器都不同,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特别是它美丽的剔花纹样的装饰,加以神秘的西夏文字的点缀,深受国内外瓷器爱好者以及收藏者的青睐,也是世界各国博物馆想收藏而又不可得的极品,无论从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来看,都是极为珍贵的民族瑰宝。尤其是瓷蒺藜的发明与创造达到了瓷器制品的一个极致,揭开了古今军事史的新篇章。 冷兵器转向热兵器的分水岭 据介绍,西夏时,瓷器制造业达到了一个鼎盛期。在武威古城(现在的武威市凉州区古城镇),当时有48座窑。人们称之为古城窑城,亦称西夏官窑。西夏王朝在这里专门从事制瓷业。大量色彩丰富、造型别致的瓷器均出自于此,其中包括特殊的军用品——瓷蒺藜。 记者看到,瓷蒺藜即在一圆形瓷球上布满尖状刺,如同刺猬。孙寿龄介绍,瓷蒺藜中间是空的,里面装上火药,点燃火线引爆瓷刺后射向四面八方,杀伤力非常强大。瓷蒺藜有两种,一种是带把的瓷蒺藜,人们称之为手榴弹;不带把的瓷蒺藜,有人称之为地雷。这说明,当时的西夏军队,在武器装备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瓷蒺藜的出现,也是中国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的一个分水岭。"孙寿龄解释,古战场上,人们通常都用戈、矛、刀、戟、斧等在战斗中砍杀敌人,保护自己。但是瓷蒺藜的出现,则代表在古战场上,人们开始利用热兵器,运用热动力机械系统和现代技术杀伤手段投入战斗,它具有划时代的变革意义。 瓷蒺藜,手榴弹的鼻祖 近日,记者从武威市博物馆进一步了解到,真正西夏时期的瓷蒺藜器形为平底球形状。直径18厘米,高10厘米;上部弧形顶端开一小孔,直径12厘米,为装置火药及置引火线的小孔。外表施绿釉。有逆刺16个,分上中下三层,上下各4个,中间为8个,逆刺长约3厘米。中间为空心药室,内装有小铁块。整个瓷质厚重,体重达2.5公斤,瓷蒺藜爆炸后具有很强的杀伤力。 1994年,武威市文管会在下乡调查遗址、墓葬保护时,征集到2枚瓷制火蒺藜。一枚为古城乡上古城村窑湾瓷窑遗址附近发现,一同出土的还有大量瓷片、窑具等。瓷蒺藜为黑釉,已残,仅存其半。1992年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和武威市文管会在此发掘的结果属西夏遗址。所以这枚瓷蒺藜应为西夏时期的遗物。另一枚为长城乡西湖村一组村民家发现。据村民介绍是在20世纪70年代平田整地时出土,出土时伴随有瓷片等遗物,保存基本完好。根据瓷片和当地出土西夏瓷器的情况看,可以肯定为西夏时期的遗物。 武威市博物馆馆长黎大祥说,西夏瓷蒺藜的发现,为研究我国早期瓷制火炮的形制,特别是西夏使用的瓷制火炮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 以上两枚瓷蒺藜,目前藏于武威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