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72岁中探花,还娶了皇帝妃子!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隋朝统一全国后,此王朝虽然短暂,但隋朝开创全世界最先进的官员选拔制度,这就是"科举考试",改变以前士族相袭的历史,为寒门子弟创造了一条通往仕途的道路。经过唐朝等王朝的进一步改革,古代科举考试日趋完美。无论穷富老少,只要肯学就有机会成为官员。有的人考了一辈子没有考上,有的年少即中进士成状元。描述科举制度最典型的小说《范进中举》虽然对科举制度进行了讽刺,但在古代这项干部选拔政策还是先进的,为古代王朝发展奠定了贡献。 宋人南迁的科举 南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有名的诗作《励学篇》有这样三句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三句诗对宋朝的学子们一个极大鼓励,让人们知道,只要好好学习,不仅升官发财,甚至可以光宗耀祖,娇妻美妾。引得天下读书人都把科举考试作为人生一件大事。 在宋朝时,科举制度已经与隋唐不一样,无论是方式手段都有很大的发展。在宋朝时,科举考试考中最多是东南沿海一带,以福建居多。据《宋史·地理志》:"多向学,喜讲诵,好为文辞,登科第者尤多"。据统计北宋与南宋,共有两万八千多名进士,单福建籍进士就有7千多名,占了近四分之一。可见福建人在宋朝时是科举大户。 据记载,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这一年福建人创造了历史。这一年科举考试,是宋人南迁的大考,由翰林院学士朱震主考,共选了293名进士,在最后排名中,前三名都是福建人,第一名黄公度,是福建莆田人,第二名陈俊卿也是莆田人,第三名叫陈修是福州人。福建人包揽前三甲。 殿试直接送妃 宋高宗赵构此时正忙着迁都临安,面对金朝的打压,赵构与金人谈和,没有时间照顾这些考生,因此就取消了殿试。不过张榜后,宋高宗还是对这批考生产生了兴趣,因为三个福建人占前三名。赵构就忙里偷闲见了三人。 首先接见的是第一名和第二名,赵构问黄公度和陈俊卿:"卿土何奇?",你们福建莆田人很牛啊,有什么奇特之处呢?黄公度首先回答:"披锦黄雀美,通印子鱼肥"。说的是家乡特产很好。陈俊卿本来对第二名就耿耿于怀,他则说:"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赵构听了陈俊卿所说,称赞道:"公度不如俊卿,陈俊卿应是状元。" 接见完状元和榜眼,然后赵构就接见陈修。当陈修站在赵构面前时,他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位老头竟然是探花。据史料记载,陈修之所以能考上榜眼,也与他几十年来读书有关,而且一心放在读书上,连老婆也没娶到。但陈修这次科考,他结合宋人南渡,北土被占的事,写出一篇战略构想的文章。特别是有一句:"葱岭金堤,不日复广轮之土;泰山玉牒,何时清封禅之尘"。让人看了既有同感,又对将来收复失土有信心。特别是赵构很欣赏。 在赵构眼里,写出此文的一定是一个英武的才子,却没想到头发胡子全白的老人。赵构问陈修多大了,陈修说73岁,实际上周岁72。 赵构以为陈修这么大年纪,孩子应该很大呢,一问才知他连老婆都没娶。面对眼前这位写出他心里话的考生,赵构生出可怜之心。他当即做出了一令人想不到的决定。 据南宋罗大经写的《鹤林玉露》记载,高宗面对陈修,他当即下令:"乃诏出内人施氏嫁之,年三十,赀奁甚厚",把自己的一位30岁妃子嫁给陈修,并赏给陈修大量金银和嫁妆。 陈修没想到自己老了还能娶到美娇妻,最让陈修兴奋的是娶的还是皇帝的妃子。因此有人开玩笑说:"新人若问郎年几,五十年前二十三"。 为何赵构如此大方把自己的女人都送出去? 赵构这个人虽然没有多大能力,但宋人南迁后,他一直想恢复中原,做一个中兴之君,特别是像汉武帝、秦始皇那样能去泰山封禅,以显示皇帝的神威。因此读到陈修的文章时,让赵构很感动。而且他想不到竟然出自一名老头之手,如果他不赏赐,就会让天下人笑话。因此,赵构才做出这样的决定。当然送出去的女人也是后宫不受欢迎的,赵构宠爱的妃子绝对不会送。 科举考试的反思 宋真宗写的诗句"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诗句,让他的后代给实现了。赵构把自己的妃子送给陈修,更让天下人把读书作为实现人生辉煌唯一出路。不得不说,赵构"送妃",使天下士子科考的氛围更浓,也坚定了文人的信心。 但陈修考中探花成为宋朝官员时,他并没有多大作为,毕竟年老之人,又娶个娇妻,没有多少精力为国奉献了。而黄公度和陈俊卿两人却成为宋朝名官,黄公度后被秦桧陷害,免官,复职后在员外郎位置上病逝。而陈俊卿后来当了宰相,并封魏国公。 通过南宋这则科举考试的史料,可以看出,古代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时,评判文人水平高低并不科学。但只要文章符合皇帝就可能成为前三名。即使文采再高,如果写出的文章不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胃口,也不会考中。所以科举制度虽然走在世界前面,但也有一定局限性。 另外,科举考试使学子们并不是为了真学问而学,而是为了功名厚禄而学,虽然符合儒学之道,但也让千百年国人形成了一种"当官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观念,现在这种观念依然没有消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