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效应消失,明星基金经理也带不动"货"了。今年年初火了一大批基金,无论是老基还是新发售的基金基本都是万人空巷,实施限购的也不少。 近期的基金像是变了个样子,各个板块都在跌,一个比一个跌得狠。曾经"一基难求"的部分爆款基金,如今陷入规模大幅缩水的窘境。 随着基金募集失败增多,基金募集规模也在快速下降,Wind数据显示,4月新成立基金110只,发行份额仅为1406.86亿份,较3月环比下降50.11%。此外,4月新成立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为12.79亿份,也为今年以来新低。 除了跟市场调整、基金净值下跌有关,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情绪不好。 这些大幅缩水的爆款基金有一个共同特点:在2020年规模猛增。之前整个资本市场都火热得不行,说是争相涌入也不为过。经历过好几轮回撤之后,市场情绪冷了下来,大批投资者选择赎回,也有部分人止盈。说到底,市场情绪的变化给基金带来的影响太大了。 那么,大家都在议论的"五穷"魔咒到底靠谱吗?年后"抱团股"受伤尤甚,近日基金发行降至冰点 2021年开年,伴随着A股市场的火热,基金发行市场也一片红火。1月6日,一季度新成立基金429只,合计发行超1万亿元,发行基金数量和规模均为历史次高。 1月6日,沪深两地同现爆款基金,多只基金一日售罄,募资规模超百亿元,引发开年的基金投资热潮,由兴证全球基金陈宇掌舵的全合兴两年封闭运作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首发募集,该基金此前设定了80亿元募集上限,发售一日即售罄。据渠道消息,一日便吸引了超200亿元的认购。数据显示,一季度"日光基"有62只,甚至带动基金屡次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单。 但自春节以后,全球股市都出现了一波明显的调整,"抱团股"受伤尤甚,基金的赚钱效应逐步消失,甚至出现明显的浮亏,基金发行也随之降至冰点。 新发基金接连募集失败,是目前基金发行降至"冰点"的信号之一。事实上,进入4月以来,股市的持续震荡,令基金发行再度降温,新发基金的数量和发行份额锐减。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536只;总发行份额达12095.01亿份,创历史同期新高。从具体类型来看,前4个月新成立股票型基金138只,发行份额达1565.72亿份;混合型基金324只,发行份额达8753.05亿份;债券型基金69只,发行份额达1616.54亿份;此外,还有5只QDII基金,发行份额达159.70亿份。 具体来看,前3个月分别有122只、120只和184只基金成立,发行份额分别为4901.40亿份、2966.80亿份和2819.95亿份;而4月新成立基金110只,发行份额仅为1406.86亿份,较3月环比下降50.11%。此外,4月新成立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为12.79亿份,也为今年以来新低。 4月新成立股票型基金22只,发行份额达76.31亿份;混合型基金66只,发行份额达786.74亿份;债券型基金22只,发行份额达543.80亿份。与此同时,投资者风险偏好也在持續下降,前4个月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占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的总体比例逐渐下降,债券型基金发行份额所占比例则从1月的6.59%上升到4月的38.65%。 认购户数是基民认购新基金热情的"温度计",观察4月以来发行新基金的认购户数,可以发现这一指标明显"降温"。今年1到3月新成立的基金中,有63只基金认购户数超过了10万户,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广发兴诚、汇添富数字未来认购户数更是超过100万户,分别达到219.39万户、136.42万户、104.41万户。在4月以来新成立的基金中,仅有工银瑞信战略远见认购户数超过10万户,易方达悦安一年持有、兴全合远两年持有、嘉实价值臻选等5只基金认购户数超过5万户。29只基金认购户数不到1000户,其中,7只基金认购户数不足10户。爆款基金陷入缩水窘境,不到一年规模遭"腰斩" 曾经让基民高攀不起,如今基民却对它爱答不理。2020年新发基金中的"爆款王"成立不到一年规模已遭"腰斩"。 当年年内新发规模最大偏股混合型基金、成立规模达321亿元的南方成长先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规模缩减了176亿元,整体缩水54.84%。 不仅这一只,一些在发行时被"全民疯抢"的基金同样面临如此窘境。较发行时期基金规模缩水超100亿元的还有汇添富稳健收益A、华安聚优精选两只基金。此外,工银高质量成长A、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A、鹏华匠心精选A等基金也较发行时的规模缩减了80亿元。 部分爆款基金规模缩水比例超过60%甚至80%。例如,Wind数据显示,成立于2020年5月22日的易方达均衡成长,作为一日售罄的爆款基金,发行规模达269.67亿元,然而今年一季度末规模降至103.57亿元,整体规模减少166.09亿元,缩减比例达61.59%。成立于2020年1月14日的富国龙头优势,规模从发行时的54.61亿元降至今年一季度末的7.73亿元,基金规模减少了46.88亿元,缩减比例超八成。成立于2020年2月的永赢科技驱动A,规模也从发行时的79.20亿元降至今年一季度的11.31亿元,规模减少67.89亿元,缩减比例达85.72%。 统计发现,多只近两年成立的基金,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遭遇大量赎回。其中,部分主动偏股型基金的规模缩减比例达80%,有些甚至超90%。 Wind数据显示,成立于2020年4月的财通资管行业精选,发行规模为22.10亿元,但截至2021年3月31日,最新基金规模仅余1.87亿元,整体减少了20亿元,规模缩减比例达91.53%。 业内人士表示,规模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关于今年一季度市场的大幅波动。随着一季度权益市场回落,市场情绪也逐步趋冷,部分在市场火热期进场追逐爆款的投资者寻求退出市场,集中赎回,也有部分投资者是在高位获利了结。 5月新基金扎堆发行,后续发行观点现分歧 虽然在A股市场回调的大背景下,投资者的信心也因此遭到打击,导致新发基金销售一度遇冷。而在经历了前一段时间的"冰点"期后,新基金销售终于在近日透露出一丝暖意,5月的前两个工作日基金发行市场突然拥挤起来。 数据显示,"五一"假日后的两个工作日就有22只基金(A/C份额合并计算)开始扎堆发行。同时,5月10日之后到月底还有55只基金排队等待发行。谈及5月基金发行拥挤的原因,有专家分析:"就公募基金而言,5月份新基金发行数量相比于春节后,数量明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不少基金在3月份4月份遭遇了募集难题,市场风险偏好急剧下降,有的新基金发行失败,有的将发行推迟到5月份。" 从本次新发基金的"掌舵者"来看,2020年股基冠军汇丰晋信基金经理陆彬和消费领域绩优基金经理季新星等均选择在本月发行权益产品,此外,还有景顺长城毛从容等也均有产品发行。 此外,可以观察到,陆彬的两只混合基金募集期都非常短,仅有不足半月时间,显示其对资金较有信心。 此前银河证券还进行过统计称,5月以来,公募基金最大可动用买入A股股票的资金大约为8875亿元,其中包括已经披露季报的股票方向基金剩余资金7136亿元、未披露季报的股票方向基金剩余资金1511亿元,以及2021年4月新成立股票方向基金剩余资金228亿元,暗示未来A股增量金融界资金依然可期。 据某中型公募高管透露,目前他旗下也有一只权益类基金正在发行中,虽然在当前时段发行比较困难,但也迎来了较好的建仓期。"根据历史经验而言,当基金发行火爆时通常比较难建仓,基金产品的业绩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从长期的业绩回报来看,当前发售的基金产品可能更值得期待。" 尽管当前市场情况仍未明朗,但部分业内人士对新基金后续发行情况仍持乐观态度。上述业内人士提到,虽然年初新进的很多投资者可能有亏损,信心也遭到了打击,但基金发行向来是"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因此只要市场好转,新基金销售情况也会随之见好。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表示,从长期来看,居民储蓄大转移的方向还是没有改变,大量居民还是会"借基入市",所以基金后续发展趋势也相对乐观。待行情回暖后,基金销售大概率会重新火爆。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经历前期的市場波动后,投资者相对此前而言可能不会再那么冲动。桂浩明认为,在经历市场波动后,投资者对基金的认识可能较此前而言更深刻了,在后续行情好转的时候可能也不会再"复制"之前的操作,在投资决策上可能表现得更加成熟,或会更加遵循科学规律的方法逻辑去进行投资操作。"红五月"还是"穷五月"? 股谚有云,五穷六绝七翻身。但5月基金迎来了密集发行,是否意味着A股市场迎来了布局良机? 不少市场人士分析认为,"Sell in May"魔咒的根本原因是,业绩披露季过后,市场对流动性收紧的担忧。后疫情时代的通胀压力之下,各国央行的政策愈发谨慎,5月恰巧是政策信号的敏感时点。从A股来看,虽然基本面并未改变,但节前涨幅过高导致部分行业和股票估值偏高,存在调整压力。外在导火线是对流动性收紧的担忧,五一期间耶伦的表态"为确保经济不会过热,可能必须提高利率"更是加剧了这一情况。因此展望后市,业内人士认为还不明朗,不宜过度乐观,中长期视角来看,市场仍呈现结构型行情。 "短期市场仍处在混沌阶段,市场难以快速形成一致预期,后续重点关注信用收缩程度和海外市场风险。风险充分释放后或迎来反弹,核心驱动因素或来自全球经济共振复苏。"国金证券认为,短期印度疫情大规模爆发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中长期来看,市场仍呈现结构型行情,向上空间有限,向下调整幅度同样有限,指数将呈现区间波动趋势。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认为,展望后市,本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有助于稳定市场,偏利好的因素伴随4月市场偏强震荡已经有所反映,不宜过度乐观。微观资金面近两个月环比持续走弱,股市资金处于存量格局,4月外资边际贡献较大,A股大幅调整,外资买入意愿提升,伴随A股反弹,预期外资进一步大幅增配意愿环比降低。全球宏观流动性边际有望逐步回归,价格数据将进一步加速政策的常态化。 经过两年上涨,部分行业板块已经处于估值高位,性价比高的低估值板块或是5月A股市场青睐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