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群活跃在互联网的优秀产品经理,都喜欢读书。 我曾和同为产品经理的A讨论某个功能,最后一直讨论到需求,讨论到人类进化史,甚至讨论了风险意识对于人类的影响,最后双方各执一词,回归到需求,选择了一个相对完美的方案。这种感觉好比黑夜中,刀光凌厉,却又带点惺惺相惜。换句话说,不读书,你连据理力争的机会都没有。这算是产品经理行业内的一种残酷。 做产品,其实谈的还是对人性、对商业市场、甚至是对整个社会的理解。小到"情感化设计",大到"商业模式",什么都不懂的话,似乎就变成别人口中那个:"要产品经理干嘛"的故事主角。 一个合格,优秀的产品经理必然需要读书,而且不仅限于那些"实用主义"的畅销书,更要多维度地阅读,对多领域有所涉猎。对世界的好奇心越重,你越容易发现需求的所在;对世界的理解越深,你越容易知道怎么样才能改变生活。 因此,我避开一些热门畅销书,精心挑选出了十本好书,从技术、商业到社会学、信息史均有涉及,可以让希望成为产品经理的初学者、创业者,甚至优秀的产品经理都能从中探索到新的阅读乐趣,并触动人心。 《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The Rational Optimist:How Prosperity Evolves) 这本书是我读过一系列讲述"科技如何推动社会进步"中最好且最有诚意的著作。与之类似的还有另一本书叫做《富足》。 两本书都讲到一个有趣的事情:如何解决资源紧缺的情况?比如水资源紧缺,并非是因为真的缺乏这种资源。其实地球70%的面积都富含水资源,如果可以把海水淡化,水资源紧缺将不是影响世界发展的难题。当然,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如果可以",这种"如果可以"并不是靠悲观和节省就能解决的问题,而应该依赖新技术,利用新技术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这的确是一种思路。 此外还有许多有趣的案例让人从宏观的历史看到更多未来发展的可能,对于互联网从业者来说,这是一种启发式的新观点,对于"想改变世界"的人来说,亦有价值。 《总开关: 信息帝国的兴衰变迁》 全书阐述了AT&T的发展、拆分和再次崛起,谈及美国政府对待通信产业、好莱坞、有线电视及互联网等传媒的态度。 其中颇有一些值得揣摩的"分与合"故事: 阿道夫·朱克与其他人挑战爱迪生电影托拉斯。当托拉斯被限制的时候,朱克则想着让所有电影院接受他打包购买的计划。 戴维·萨诺夫是美国无线电公司总裁,他从贝尔公司手中获得了无线电的业务,并影响整个国家的无线电广播,但他却有意阻碍了调频技术的使用。 联邦通信委员会一开始阻碍新技术发展,后来又为反托拉斯,分解垄断产业做出了行动。 乔布斯曾在iPhone首发的现场,邀请Google的总裁施密特。可两家公司最后却分道扬镳,各自为阵。 《总开关》一书,Tim虽然谈的是产业整合和分解的历史,但最终想说的却是这样一个观点:对于信息的控制。 他在书中曾写道这样一段话: "赫胥黎在写作《美丽新世界》6年前,已然窥察到集中管理并机械化生产的文化产业将产生的严重后果。他写道:从堪萨斯到北京旅行必定只需要花上几个小时,不过,要是两地风貌无别,这样的旅行将不再具有任何意义。" 大批量生产且被限制的信息,最终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大概就是赫胥黎说的"毫无意义"。 《黑客:计算机革命的英雄》(Hackers: Heroes of the Computer Revolution) 如果说互联网需要有一本有足够多历史的书,那么看这本《黑客》是第一首选。 相比《浪潮之巅》等书讲商业故事,《黑客》这本书是真正从第三方的视角出发,讲那些改变历史的英雄,讲那些一波三折的故事。我常常思考有些企业和个人为什么会成为业界名人,而有些人则默默无闻;一些巨头惺惺相惜,而另一些巨头则对抗激烈。这些故事的背后无非是各种人生际遇作祟。 如果你只知道iPhone和乔布斯,那还不够,这本书会告诉你最早期有一个叫做"家酿俱乐部"的组织,它影响了许多产品的发展。如果要追溯到更早之前,你会看到早期黑客如何利用智慧改变世界——正是如此,所以我们才能享用他们的科技成果。 《群体的智慧:如何做出最聪明的决策》 最近随着一系列的网络事件,粉丝经济和社群经济等观点开始成为"街货",似乎人人都可以谈一谈社群的意义和发展。但社群的影响和发展早在之前就已经有大量学者在研究。人本身就是群居动物,所以社群难的不是聚在一起,而是如何壮大并拥有独特的调性。 因此,我推荐《群体的智慧》是希望更多人看到群体在社会各个领域可以发挥的价值和影响。尤其是对于做社区产品的人来说,研究好群体内的决策和在不同场景下的走向,是非常有价值的。本书讲述了大量的案例,涉及多个领域和经典场景的分析,可以认为是极佳的科普作品。 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是,这本书让读者拥有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观,可以更好地观察世界。 《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 如果你能看到这本书,至少应该庆幸:因为你基因的"自私",所以你才在重重阻碍下获得了生命。当然需要提及这样一个前提:自私的基因,谈的是基因,而不是个体,与日常所谓的"自私"有相当大的差别。 本书的内容和写作风格非常适合阅读,尤其是一些形象的案例,让人读了欲罢不能,恨不能每一页都认真地琢磨。 大部分人对于人类自身的存在和整个生物世界的存在,视野局限于进化论,但又不知道进化论的本质和衍生的一些现象。如果你好奇自我的存在,除了通读弗洛伊德,还应该看下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或许在一些聚会上,你可以故作深沉地这样开场:在座的各位都应该为此感到庆幸,因为我们的自私。 《跨越鸿沟》(Crossing the chasm) 如果说要有一本书既能运用于传统行业,又对互联网行业有所启示,还能真正地运用方法论获得成功,我首推看这本书。《跨越鸿沟》是我从事产品经理以来经常阅读的一本书。全书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细细阐述了在产品的每个阶段会遇到的机会和风险,跳板和鸿沟。 为什么要提及这些问题呢?因为对于市场人员,甚至是产品经理来说,了解用户是第一要务,也是非常难的事情。假想一下你无法通过产品接触到用户群,你甚至不知道他们心里真正在想什么,这是多么可怕? 在历史上又太多的产品无法跨越鸿沟,走到下一个生命周期,而杰佛里·摩尔用自己的经验,搭建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可以帮助许多从业人员获得启发。通俗地说,他在做一件好人才做的事情:站在大坑边上,提醒每个经过的人,不要掉进坑里。信任他的人可能因此成功,不相信他的人,大部分都在坑里。 《大教堂与市集》(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 互联网从业人员不了解"开源"和"软件工程"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想要了解这两点,不如从这本书开始。薄薄的书本只需要花费两个小时就可以读完,但我相信你还会回头再看一遍。 本书主要讨论两种不同的自由软件开发模式︰ 大教堂模式(The Cathedral model)︰原始码在本模式是公开的,但软件的每个版本开发过程是由一个专属的团队所控管。 市集模式(The Bazaar model)︰原始码在本模式也是公开的,不过却是放在因特网上供人检视及开发。 软件开发模式或许太枯燥,但更吸引我的是这本书其实讲了另一件事情:如何利用开放的力量把一件事情做好。例如最经典的维基百科和Linux其实是市集模式的最佳代表。如何把一群互不认识的人聚在一起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何把这部分力量聚合起来,让所有人都可以使用。 回想前面谈的关于社群的一系列介绍,这本书给出了一种可执行的模式。这种模式真正让人意识到了社群的力量。能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这样一些共享且有价值的东西,是非常值得琢磨的故事。 《精益创业》(The Lean Startup) 创业是一件听起来非常酷,做起来却非常难的事情——资金首先是难题;其次是人才;最后是商业模式。其实最奇怪的是,整个创业流程中竟然没有一个团队提到了"用户"或者是"用户价值"这样的说法。埃里克在《精益创业》(The Lean Startup)中想要告诉这群充满创业理想,希望像乔布斯一样改变世界的人们,不要进入这样一种创业的误区。 这套"精益创业"的理论中涵盖了创业前期、创业初期和创业转型期等整个过程,他提倡的方法论为互联网创业者们带来了一套可以践行的理论框架,也为投资者如何有效地保证自己的投资回报,选择一个优秀的团队提供了一种思路。 《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My Years with General Motors) 任何对于管理感兴趣的人,都至少应该知道这样两个人物:德鲁克和斯隆。斯隆在通用汽车的日子展示了一名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应该有素质,他的经历让人时常回味许久。如果说德鲁克的一系列著作略显温和,斯隆则显得更专业化和强硬,他所提倡的一系列准则,都非常震撼而实用。 《免费》(Free) 信不信由你,克里斯·安德森这本书最佳的实践应该在中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免费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商业模式:都免费了,还怎么赚钱呢?《免费》一书将会解答困惑。 对于互联网从业者来说,免费的模式并不陌生,其实这个模式有一个大前提:边际效益正向增加。 在国外曾激烈讨论过这样一个话题:免费使用产品的人,不是用户,而是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