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总 我首先要说思考能力不是天生的,你们同意吗? 它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跟肌肉一样,越练才会越强,不练少练会退化。 明白了这个,有些同学喜欢给自己贴标签,什么"我这人脑袋比较笨"啊,"我一想事儿就头疼"啊。 就完全没必要了。 一想事儿就头疼,只是你长期不思考,思考能力退化的结果。 别拿来当作放弃思考的借口呀。 只不过呢我们得承认,有些人很早就喜欢思考,越来越有深度,你要追上人家的进度,确实需要更多时间。 那么如何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呢?我讲5点吧。 1:
大家都知道孔夫子那句话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话永远都不过时。 没有学习,你思考就是坐井观天,还想造飞机。 思考之前啊,你首先得扩展知识面,有了知识才谈得上有价值的思考。 因此这第一点,就是学习。 怎么学呢? 我们常说学习,就是看几篇文章,看两本书,这当然没错啊,但是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最好的学习。 就是小学中学那套,还记得吧? 义务教育最大的特点,是"系统化"。 老师不会一上来就跟你整什么二元一次方程组,而是从数字、加减乘除,到分数小数,一点一滴地构建起知识大厦,这个就叫系统化。 所以我们学啥东西,最好要系统化。 具体怎么做,我举个例子。 雷军当年创办小米要招人,但他一直在金山公司,搞的是互联网,对硬件完全跨行不认识人呀。 他就想了个办法,每个应聘的人都写3个认识的工程师的名字,然后他再去找这3个人,这3个人又会继续介绍更多人。 你看学习也可以这样啊,就是找参考书目。 比如一本书看完,它的参考书目是啥,你买来继续看,看了继续再找参考书目。 比如看历史,说日本当年为啥偷袭珍珠港? 书A告诉你,中国战场节节胜利,冲昏了头脑,特别是日本内阁的对美主战派开始抬头; 书B说,日本石油匮乏,急需美国石油支持,但美国开始禁运石油; 书C说,日本当时误判了美国的军事动员决心,认为美国两党执政无法对迎战太平洋达成共识; 书D说,珍珠港偷袭如果成功,会大大削弱美太平洋舰队的实力,让美国回到谈判桌上,在东南亚的资源分配上向日本妥协。 你看这些观点。 有的可能是扯淡,有些互不相关,有些互相印证,还有些是自相矛盾。 你了解得越多,你的知识越系统化,你看待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视角,就会比之前全面得多: 你的思考才可能有深度。 查理.芒格说得好: "我要拥有一种观点,如果我不能够比全世界最聪明、最有能力、最有资格反驳这个观点的人,更能够证明我是错的,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 这话啥意思呢? 就是对一件事有观点,这本身不值钱。 你跟北京的出租车司机聊天,他能跟你把国际形势分析得头头是道,但这些观点,太廉价,不值钱。 如果你想要,你也可以有。 只有你通过大量的学习、自洽的逻辑推演,反复交叉验证,才能得到真正的有价值的观点。 最好,还得把自己的真金白银投进去。 就像有些荐股的大师,你买他推荐的股票之前,最好了解一下:他自己买了吗?证据呢?证据是真的还是伪造的?…… 2:
再来说第二点,实践验证。 你炒股的理论是不是正确,可以验证吧? 你觉得朋友介绍的减肥方法"听起来很好",你也可以亲身实践吧。 而且我觉得,大多数人的问题不是学得不够,而是实践太少了。 你看这年头,市面上有太多可以学习的课程、资料啥的。 你学了,只是"知道",还没"掌握"呢。 你得花时间、花力气照着做,做的时候吧,"现实世界"会给你反馈,我们一般叫被社会摁在地上摩擦。 那你只好反省呗,修正之前的理论呗。 经过修正的理论,才最宝贵,才能叫做有深度的思考。 要不然,你以为"纸上谈兵"说的是啥? 去做事,多做事,现实会推动你不得不思考。 你就不得不变得更聪明、更强大,所以人家说,人都是逼出来的。 上面是第二点。 第三点,就是大家常说的跨领域思考:从一个领域的事儿,联想到另一个领域。 这个多说两句。 你可能会问,为啥要跨领域思考呢? 因为,深度思考要求你透过现象看本质。 而一切本质的东西啊,它都是抽象的,只有抽象的东西才可能跨领域。 我写文章,就经常要求自己"举个例"。 如果我能举例成功,才说明我可以把一个事的本质抽象出来,运用到别的事上。 比如刚才说参考书目,我就讲了雷军招人的事,还记得吧。 招人和找书,看起来是两回事,但是熟人介绍和参考书目,你有没有觉得很相似呢?这个就是跨领域思考。 再比如,我平时常说国家、公司、个人,虽然是维度不同的三类东西,但其实很多相似的东西也可以抽象出来。 这个就是跨领域的思考。 3: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说: "每逢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就要记得,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都拥有你的优越条件。" 这不光是个人修养问题,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 这就是第四点,叫做"理解差异性"。 翻译成人话就是你要明白,人和人之所以不一样,是有原因的。 你之所以敢裸辞去创业,不光因为你聪明,你努力,你有勇气。 还因为你投胎投得好,父母不需要你养,甚至还给你提供启动资金。 同班那孩子不是胆子小,能力弱。 他要还助学贷款,不像你可以对工作不管不顾。 这就叫理解差异性。 理解了差异性,你会变得包容,这个包容有两方面。 一方面,你会知道一个人的行为啊,不光跟个性有关,还跟他从小的成长环境,所处的年龄相关。 我就说年龄这个事儿。 不是年轻人傻逼,爱作死爱冲动,而是他们大脑正在发育,认知正在形成。 也不是老年人不思进取,而是他们思维模式已经固定了。 所以你年轻时多半也调皮,也有好奇心; 等你老了,大概率也喜欢打扑克打麻将,对诗和远方没啥感觉。 知道了这个,你还会嘲笑人家吗? 不会了,因为你知道自己没那么特殊,谁也没有主角光环。 另一方面呢,如果你经历了学习和实践的千山万水,体会过整个修炼过程,有了现在的认知。 那么,当有人反对你,你就知道,他的认知暂时还停留在自己10年前,或者5年前那个水平。 对方脑袋瓜里100%认知,也许只占到你的10%。 你还会红着脖子去反驳他吗? 也不会了。 你会怎样?你会理解他的行为、行为背后的动机,还可以预测他的下一步行动。 你就已经很厉害了。 但还没完。 4:
超越别人的认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更难的、更深度的思考还是推翻自己,这是我要说的第五点,也是最后一点。 我们中文有个词叫"破茧成蝶"。 可以用来比喻我们突破了原来的认知(茧),变成蝴蝶飞出去了。 但是,蝴蝶就可以随便飞吗?不可以。 蝴蝶不会飞出花园,飞出花园也没法飞出地球。 所以真实世界是,你突破了原有的认知的茧,自以为成了蝴蝶,但其实还有新的一层茧在外面等着你。 如果没有再次突破,你自以为破茧成蝶,自以为思考有了深度,其实,不过是在更大一层茧里面。 我就犯过这个毛病。 之前有个粉丝问我:格总,你平时有主业还能写公号,时间管理做这么好,能讲讲吗? 我说,只说两句话哈。 第一句是抱歉,不讲,我没那么多时间。 第二句:我已经讲完了。 对吧,在我看来所谓时间管理,其实就一个事,你要懂得拒绝。 我知道很多时间管理的学问,"卡片法","四象限法","番茄时钟法"……这些都很好,但我只需要一个拒绝,就能管理好时间了,一力降十会。 而且回答得还很装逼对吧,我有点得意。 然后立刻被粉丝反杀了。 这粉丝说,您只需要拒绝,就可以完成时间管理,会不会因为现在忙的事情还不够多呢? 我想了想,不得不承认,是的。 有很多比我厉害的人,同样的时间人家完成的工作比我多多了,难道也只是一个拒绝,就管理好时间了吗? 显然不是嘛。 所以我被困在一个大的茧里,还得继续给自己找事做,把自己逼到一个临界点,突破了才可以。 好了,我讲完了。 最后总结一下,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 学习; 实践; 跨领域思考; 理解这个世界人和人的差异; 建立思维方式,再一次次推翻自己。 这样一来,你的思考想没有深度,都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