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看过自媒体人罗振宇做过一挡节目,推荐了一本书叫做《不死的中国人》,一直没看过这本书,这几天闲着无聊就买来看了一看,不看不知道,看了果然颇有感触,因此今天我们来简单解读一下这部书的主题思想,同时来结合这本书来谈谈今天的话题"为何小公司招不到人"。 都是我个人的歪谈和歪理,错误之处在所难免。 一、谈书 《不死的中国人》作者是意大利人,这本书也是写给意大利人看的。书中描绘的现象如下,因为限于篇幅因此我用"罗列文风"表达,希望能缩短大家对本书的了解时间,如果大家对此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这本书,还是很有启示性的: 1、有一群移民或者到意大利打工的中国人,整天埋头干活,而且是极限式的干活,哪怕干到当场昏过去都不怕。 2、意大利人一开始很喜欢这个人群。吃草产奶这是任何一个资本家都喜欢的,你不也是吗? 3、时间久了意大利人发现了端倪,并逐步开始排斥、讨厌甚至想把中国人赶出去。 为何呢?我们接着看:两代中国人的组合 4、中国人干活被概括成,超常的,近乎病态的,一个狭小的仓库,百来个人挤在一起制作皮鞋或衣物,厨房、卫生间、卧室都在这仓库里,幼小的孩子在堆积如山的货物间跑来跑去。 5、第一代中国人:什么都愿意干,文化层次低。石匠、除草工、垃圾处理、沙发加工、服装、酒吧…他们利用自己的辛勤劳动积攒资本,再利用具有中国温州特色的民间信贷自己做老板,让当地人怀疑他们的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宁愿睡地板,也要当老板。 6、时间长了,他们发现这些第一代中国人有钱了(因为只赚钱不消费),由于文化层次太低(对于度假、文化根本不屑一顾),竟然在这些中国人当中也产生了赌博、斗殴、黑社会。 7、第二代中国人:第一代中国人狗一样的积累财富,于是他们的子女也来了。他们竟然聘请意大利当地人做保姆,就算受当地学校排挤,那也没关系,依然无法阻碍中国人的成绩超越众多当地人称为佼佼者。 再接着看,中国人最根本的目的:赚钱。 8、意大利人规定中国人每天工作10小时,因为在这之前有很多中国人因为过度劳动昏倒了。 9、于是,第二天很多中国人辞职走人。 10、为毛?中国人曰:我们来就是赚钱的,没有钱赚(一天只能干10小时)那还有神马意思? 11、意大利人发现中国人赚了钱基本上除了最基本的温饱消费,剩余的钱基本完全就是寄回中国的亲人。 12、 有些中国人通过打拼积累了一定程度的钱,根本不会像意大利人那样"度假、甚至借钱度假消费"。而是会使用"浙商固有的理念",把钱滚钱,成为了"白手起家 的老板",可惜的是,这些中国人很少成为老板后在意大利买房产,原因很简单,这些老板赚了钱还是只干一件事:把钱寄回家。 为什么意大利人觉得中国人不会死?接着看 13、中国人有叶落归根的中心思想。就算在中国本地,99%的中国人不愿意在死在外乡,大家记得赵本山的一部电影《叶落归根》吗?哪怕让朋友背也要"死回家去"。 14、意大利人发现:大批的中国人移民到意大利,但是几乎只看到他们来,却看不到他们死。 15、这是为毛?其实也是叶落归根的思想,大部分赚了钱,然后会把钱寄回家,等到自己快死的时候就回中国老家等死。(死在国外?扯淡捏嘛) 16、有一部分"老板"在意大利定居了。结果意大利人发现,这些老板的工人大部分也是中国人,干着在意大利赚钱,消费却在中国的事。 17、而这位老板,在意大利买的房子没几平方。在国内却有别墅或联排别墅。这说明啥?人家还是要回去的。 意大利人认为中国人的入侵"思想": 18、那时的意大利,有很多街道小店铺或作坊没啥生意,很多老店铺主要么关铺子,要么转让,因为他们的子女也不愿意接手(大家想想中国的祖产集成氛围吧)。 19、不知道为何中国人觉得这些意大利人觉得不值钱的店铺值得接手。 20、很快,中国人用"不惜一切代价"的方式来向各种意大利店主要接手店铺权。 21、纵使有些意大利人一开始不愿意,不过慢慢他发现周围这些小店铺全部变成中国人的了。 22、中国人来买店铺竟然用的是"鼓鼓囊囊"的现金。这就使每次店铺转让都要数很长时间的现金。 23、在意大利人看来,中国人从不会武力侵略,但是用的却是一个"商业侵略",因为很简单嘛~~一眼望去,整条街都是中国人的店铺,其他还说啥?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这本书表达的对"中国人"的看法: 1、中国人只喜欢钱,钱以外的东西一律不关心,更别说文化融合。 2、为了钱,啥事都干得出。也就是说,中国人只要看到利益,情愿累死街头,也要把钱赚到手。 3、中国人仿佛赚钱只为了"他自己认可的家庭"。哪怕你(意大利人等外国人)对他再好,他也不会把你当亲人。关键时刻可能还会"卖了你"。 4、如果没有钱赚,中国人也会罢工,他们的罢工绝对不是"每个月多要几天休息或者不能超过一天几小时",这和其他外国人罢工的原因是相反的。 5、中国人很难被外国人洗脑。资本家哪怕天天告诉你"跟着他们能让你发家致富、幸福百年",可他们依然不关心。他们只关心的是到口袋里的钞票,"主义、文化、氛围"一律与他们无关。 6、千万别把你的关键性环节让中国人知道。否则,他们分分钟就能模仿出来,并以"狗一样的低价"几天内就把你干崩溃。哪怕你是他的救命恩人,这些根本不会勾勒在中国人的脑海里。 二、本文主题 好吧。我承认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到最后,不过前面几章和我自己的理解已经让我够震撼的了,说话我已经不想看下去了。不是说本书不好,而是我觉得写的太过于真实、太过于让人浮想联翩,我的大脑承受不了这么多的信息的爆炸式增长。 前几天有个软件公司的老板朋友和我聊天时诉苦:"招人太难了,不管用什么机制都留不住人。企业文化这些也没用"。 也正是这句话让我想到了这本书,前几天在网上也找了几篇关于"怎么留住人才"的文章,如果论现实,我发现这些网上讲的有板有眼的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行得通。 譬如: 1、升职,给予良好的竞升空间 2、巩固团队。打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3、加薪、给期权 4、激励员工的创业意识 5、让员工接触客户,使之有一定的人脉资源积累。 6、…篇幅原因,不多列举。 可是事实呢?因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原因,除非,你把这个员工绑在那,否则以上各种措施都是三个月效应:没有哪个员工会因为你这些激励措施感激涕零,甚至为你干到人老珠黄。 我身边有个案例,某朋友是一个HR总监,同时又是公司的股东。他告诉我一个案例,大概情况是这样的: A是一个公司从外地高薪招聘过来的技术高手。由于其技术水平实在太高(怎么高发?其实也很难衡量),公司给他配备了单独办公室(良好的办公环境),高薪和分红(物质诱惑),然后还给他配备一组实干派的队友(企业文化"不干扰")。 结果,大约才两年。这位技术高手就提出要辞职,原因是公司的客户要过于苛刻(大家懂的),他受不了客户无良的需求造成他在公司做的技术产品大部分都是"废品"。 我 这朋友急了,但是他既然是HR总监,那肯定有驭人之术。于是,他坐下来和这个技术高人从上午一直交心交到下午。也算有点效果,在HR朋友差点"崩出眼泪时",这位技术高手终于答应继续留职,不过条件是以后变态的客户他一律不伺候,为此HR总监专门为他配备了"客户助手"。 大约又一年后,这位高手再次提出辞职。HR总监又猴急的找他谈心,不过这次高手已经铁板钉钉要走了。原因很简单:这位高手要回老家结婚买房(HR所在的一线城市房子能买?能看?)。 同样的几个案例: 我当时还在某软件公司打工时期,公司是个创业型小公司,规模不大,如果论前途还是有点的,目前的情况是养活大家二十个人左右是完全没问题的。不过当时作为技术经理的我却碰到一个难题:招不到技术高手。根据我的回忆想起了几个招聘场面: 场面一: 我:我们是创业型公司,如果你愿意跟着公司共同成长,将来还能得到期权 面试者:请问,月薪是多少? 我:薪水其实不能代表什么。关键个人发展平台比较广阔 面试者:那薪水到手能有多少呢? 我:这样吧,其实我们公司的竞升制度还是不错的。譬如1、2、3、4、5 面试者:你们帮我交的保险能否直接兑现在我工资里呢? 我无语,很快,我们之间的牛头不对马嘴的谈话结束 场面二: 我:根据你的能力,你很可能在一年内成为项目经理。(说完,我满怀得意的看着面试者) 面试者:成为项目经理的话,收入有变化吗? 我:肯定有啊… 面试者:有多少 我:其实你不妨先工作一段时间,了解一下我们的企业文化 面试者:到底多少呢… 场面三: 有个骨干要辞职。 我:能再考虑一下么?根据你的业绩,公司打算年底升你做项目经理。 员工:我觉得不能胜任 我:为什么? 员工:…(支支吾吾) 后来我知道,另外一家公司以高新把他挖走了。而这个薪水是我们公司不可能给的。 场面四: 又有个超级骨干要辞职。 我:其实我觉得你完全有可能将来爬到公司的高层管理岗位,你的员工口碑又这么好 员工:哎,我也不想。主要是感觉有点入不敷出。 我:惊讶状…你的收入已经超过公司大部分骨干人员了啊(5K每月,二线城市,10年前) 员工:是啊。每个月我寄回家一部分钱还贷款。剩余的除了生活根本不够,所以打算去一线城市发展一下。 我表示无能为力。 场面五: 有个员工因为出差有补贴。于是每次项目出差都自告奋勇,哪怕再远再苦再累都去。 后来,公司出差补贴降低了。该员工提出辞职。 我一次找他谈话:为什么要离职? 员工:XX公司补贴比这儿高。 我:体现个人价值,不一定看补贴吧。你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譬如在研发上呢? 员工:XX公司补贴比这高。(员工完全没有理会我的话) 注意:以上只是发生我身上的个案,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是从各个身边类似案例的反馈和网上各种企业者、HR的呼声已经很明显的得出一个结论: 1、小公司留不住人才,随便用什么激励手段。 2、大公司也留不住人才,你给他升了职他就不做具体的事,反而会出去干私活;不升职,还是会出去干私活。(大家不要否认,你不知道不代表你的领导或同事不在干) 3、往往能够留住人都是事业机关或相关部门。(据说现在也不算稳定) 三、个人总结 如果硬要说为什么?那么我给出我的个人观点: 1、留得住还是留不住人才其实和公司本身关系不大(有点关系),最主要是和公司所在的地域、消费层次对员工的整体物质期望造成的性价比是有关的,同时和员工最终的家庭生活归属密切相关。 2、中国企业的员工大部分上班为了什么:其实,我们不能否认,我们上班、打工就是为了两件事:1)赚钱 2)寄钱回家。 3、也许看了以上两点大家就能明白富士康为何接连有员工跳楼,依然应聘者人山人海,因为大家看到富士康有"不可限量"的加班,这样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4、我有个朋友给出一个结论:如果该人才从外地来,并且多年后没有在当地买房,那么一定留不住。我表示无力反驳。 5、公司的企业文化弄得再好,也只能留住"本身就能留住的员工",留不住的依然留不住。 6、中国很多人包括人才都被房子给栓牢了。如果在二三线城市那还好,如果在一线城市,如果买不起房,那就意味着这个人才根本不可能和你一线城市融为一体(更何况一线城市还排外)。 7、 很多城市给出优惠条件:海龟、博士硕士以上、高端人才如果入驻当地企业就职,可以给予每个月的补助和购房补贴,有的甚至直接送房(譬如金凤凰计划)。不过 据我深入了解,很多人才"到点"了,哪怕你送的房子不要,该走还是要走。有的人才走人仅仅是因为"钱赚够了,回老家买房"。 8、最后总结:员工(人才),你留得住依然留得住;留不住,你永远留不住。 有的人就要问:难道就没有解决办法吗? 我尝试性的给出点小观点和谬论: 1、其实,对于人才,工资根本不用给太多。你只需告诉他,加班有加班工资。加的越多给的越多。 2、不要提到期权,这年头谁还信?你只需告诉他,你每年能赚到钱的的范围是XX万元—–XX万元。除去你租房和寄回家的钱,还能干啥。 3、激励机制要量化。如果你研发出什么成果会得到什么。给个具体的数字,不要说"看情况或者根据XX提成"。技术员工不信你这套。 4、少拿企业文化说事。还不如说出趟差给多少补贴来的更实际。 5、大部分员工都是要"叶落归根"的,作为老板你也许根本看不到"员工的葬礼"。如果你要留住人,那么请留住他的心(归属感)。 6、鼓励外来人才(注意是要人才)在当地买房,并给与住房补贴。 7、有的企业学老外,搞了个员工就职前的"办公配备计划",就是给你1-2万的额度,你想在办公室配备啥设备就配备啥。有用吗?我个人觉得只不过学的是老外的噱头。中国员工对这方面真的不贪,最多就是觉得你"有创意而已",仅此而已。 8、其他鬼扯的东西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