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慈孝教育应强化系统整合切忌碎片化


  近日,宁波日湖广场亲水平台举行了"少年派"公益计划——贴心"小棉袄"义卖活动。来自江北区各中小学的同学们向市民推销着自己带来的手工艺品及闲置品等物件,希望筹得更多的善款,为福利院的老人添置冬衣。(10月21日宁波日报)
  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孝亲敬老不仅是个体崇德、修身、做人之"根",更是社会引领价值取向、维系人伦秩序之"基"。宁波江北区以慈孝文化教育为切入口,引导中小学生弘扬美德、陶冶情操、规范行为、积极向善,可以说抓住了推动学校德育生活化、实效化的"牛鼻子",值得肯定。
  慈孝之心需要从小培养和熏陶。但由于现实生活中"421"结构家庭占据相当比例,加之学校、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德育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慈孝文化的宣传教育明显弱化,部分中小学生孝行缺失,道德滑坡。强化青少年的慈孝教育,让慈孝文化走进校园,使学生耳濡目染,融入心灵,在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的现实背景下已显得尤为迫切。
  反观一些学校和教师对慈孝教育不可谓不重视,但往往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疏于设计,教育内容随意,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小。在一些学校,听故事、评孝星、比演讲几乎已成为历年不变的"老三篇"。如此碎片化的应付之举,又怎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呢?
  慈孝教育应强化系统整合,切忌碎片化。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低、小、近、细、实"的原则,对慈孝教育的目标分解、内容安排、活动设计、评价检测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和系统整合,编写校本教材,丰富课程资源,使师生和家长心中有数,教学有度,做到由大化小、由小化细,以收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之功。
  病父榻前一匙羹,慈母身旁一杯茶,炎夏为长辈摇扇,严冬为老人送暖。慈孝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承,更需要持之以恒地落实和践行。学校和教师要依托学生熟悉的生活方式,遵循教育规律,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和活动载体,逐步引导,强化实践,使之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不可急功近利,大做表面文章。
  一些地方和学校在开展慈孝教育过程中,忽视"知行合一"的基本原则,以博人眼球、媒体关注为目的,刻意追求大场面、新形式、最煽情,其本末倒置之程度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类似集体跪拜、千人洗脚、抱头痛哭等场景屡屡出现,煽情固然达到极致,但慈孝教育的真正内涵却难免会被扭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的负面效应不可低估。
  另外,在一些地方,一提慈孝教育,就盲目推崇传统礼俗,对传统孝道顶礼膜拜,缺乏传承基础上的摒弃和创新。需要强调的是,慈孝教育并不是要复制传统孝道,在增强孝长敬老、友爱互助意识的同时,学校和教师要注重传承中有创新,删减和消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积极倡导父母子女人格平等的现代理念,使慈孝文化更好地发挥引领学生价值取向的教育功能。
网站目录投稿: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