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都说是一入红楼梦难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红楼梦》,太多的人读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读再读之后,就会在心中产生千百种情愫,互相冲击,澎湃不止,对宝钗的敬,对黛玉的怜,对湘云的爱,对探春的赞,对凤姐的惧,对贾母的亲……还有对大观园的憧憬,那种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感觉,实在无以排遣的时候,你可以来这里——"红楼心语"! "红楼心语·浅斟细语"栏目是每一位红迷朋友的家园,在这里你可以愉快地开启属于你自己的梦想航班,尽情地抒发你对《红楼梦》的喜爱之情。 "红楼心语·浅斟细语" 为什么刘姥姥总和20两银子联系起来 作者:邱春玲 读《红楼梦》,我们会注意到书中有两次把刘姥姥和20两银子联系起来。 第一次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家道太艰难了,女儿女婿一家的过冬都成了问题;刘姥姥想起女婿家曾和王家联过宗,于是带上外孙到荣国府求助王夫人。王夫人的侄女、现实荣国府当家的少奶奶王熙凤随手把给丫头们做衣裳的20两银子给了刘姥姥。 第二次是史湘云作东请大家吃螃蟹、写菊花诗。正好当时刘姥姥来送一些果蔬,周瑞家的陪着;平儿从大观园吃螃蟹回来,周瑞家的说:"早起我就看见那螃蟹了,一斤只好秤两三个。这么三大篓,想是有七八十斤呢。"刘姥姥说:"这样的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为什么刘姥姥总和20两银子联系起来?为什么不是10两或者30两,或者更多?从刘姥姥算账和她说的"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我们不难读出来:这个数字是作者刻意安排的,这个情节作者也是有用意的——作者是通过这么个情节和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提醒世人:有的人一笔很小的费用可能就是穷苦人家一年的生活费。 当时荣国府里,邢夫人、王夫人的月银都是20两,赵姨娘等姨娘的月银是2两,袭人等大丫头的月银是1两;后来袭人在王夫人的赏识下月银也提到2两。不过有一点,她们吃饭是不用自己掏钱的;每月的月银是用于个人生活之外的消费,比如平儿说王熙凤"他的公费月例又使不着"。 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当时社会很严峻的社会问题——收入分配存在巨大的不公平。像刘姥姥这样的劳动者,一年四季辛苦劳作,却收入微薄,生活困难;而像贾家这样的贵族之家,里面的人终日无所事事却收入不菲,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我们读《红楼梦》,里面充满精美的饮食、华丽的服饰,各种名目的节庆,那消费,每一点都足以让人惊叹不已;单是一种茄子的做法就足以让人瞠目结舌——茄子去皮切丁,用鸡油炸了,配上鸡脯子肉、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果子,用鸡汤煨干,还要用香油收,又要用糟油拌,吃的时候还要再用鸡瓜拌。 作者让刘姥姥进荣国府、逛大观园显然是有用意的:展示贾家的富贵、上流社会的享乐,同时也是将上层社会的富贵与底层人家的贫困作一个对比。 当然,作者塑造刘姥姥这一形象,并不仅仅是为了展现贫穷与富贵之间的差距,作者还有更深的用意。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巧姐的判词是:"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曲子是【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贫,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这里,更深的用意显然是劝人行善:人在富贵得意之时,随手的一点施舍,可能就能解决别人一家的生活大问题;而且,到以后,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回报。从巧姐的判词和曲词,我们能猜到:后来贾家遭了难,王熙凤的女儿巧姐遭遇不幸,是刘姥姥知恩图报,救了巧姐。 当刘姥姥来荣国府求助之时,正是贾家富贵繁荣、王熙凤春风得意之时,别说是20两银子,便是2000两也不在话下;当时施舍一点不算什么,一点也影响不到王熙凤的生活和消费,但对刘姥姥这样的穷苦人可是解决了大问题、大困难。而刘姥姥一家正是由于得到王熙凤和荣国府里诸位的帮助,渡过难关,以后日子过好了,才有能力去救贾家落难的孤女。 我们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也正是曹雪芹塑造刘姥姥这一形象的本意吧。 作者简介: 邱春玲:现居青岛,爱好《红楼梦》,喜欢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