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5年熊市的漫长黑夜、市场一片悲歌声中,作者在2014年下海提出"5000点不是梦""对熊市的最后一战"。 2015年当市场即将到达5000点、处于极度狂热状态、流行"卖房炒股"时,作者提出"我理性了市场疯了""海拔已高风大慢走",并预测"房价翻一倍"。 2018年底,当"离场论""洗洗睡"观点流行、市场陷入极度悲观时,作者提出"现在A股很多都很便宜""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2019年初鲜明提出"否极泰来"。 未来是否可以预测?这个谜一样的问题长期充满争议,有时就好像我们在谈论占星术。但当我们开始探索经济周期和人性本质的世界时,显然有助于我们理解甚至掌握事物发展规律,让决策更加正确,从而与众不同。 2019年初开启的这一轮牛市主要逻辑是什么?未来向何处去?这是当前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 作者2014年在业内首先提出"改革牛",并创造了"水牛""转型牛"的分析框架和逻辑体系,在市场广为流传。我们认为,这是一轮"改革牛"的升级版,即"改革牛2.0"。这是一轮"改革牛"的升级版:"改革牛2.0" 根据国际经验,成功追赶的经济体在人均GDP11000国际元附近出现增速换挡,经济增速平均从8.3%降到4.5%,降幅在50%左右。随着人口红利渐逝、劳动力成本上升、技术进步从模仿到创新等,近年中国经济面临增速换挡和结构转型。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而非外部性和周期性问题,因此,改革开放是唯一出路,放水刺激将酝酿危机,德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成功转型的经济体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作者曾提出"新5%比旧8%好":未来通过改革构筑的5%的新增长平台比过去靠刺激勉强维持的8%的旧增长平台要好,过剩产能出清了,微观放活了,产业结构升级了,增长动力转换了,无风险利率下降了,企业盈利改善了,股市走牛了。 根据DDM模型,改革将降低无风险利率、提升风险偏好,并改善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前景。 2014年中国开启了一轮波澜壮阔的"改革牛1.0",主要靠改革的预期推动,预期走在前面,但后来因种种原因,改革不及预期。由于改革推动遇阻,政策随后转向放水刺激,重走老路,"改革牛1.0"变成了"水牛",暴涨暴跌,并最终以股灾的方式终结。 2019年初启动的"改革牛2.0",是"改革牛1.0"的升级版,主要靠改革的实质落地及红利释放推动。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并要求"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久久为功",开始回归到正确道路,过剩产能出清、房地产库存消化、金融高杠杆风险化解。虽然在2016-2018年经历了阵痛,但旧增长模式得到有效出清,金融风险得到及时控制,为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创造了条件。 2018年上半年中美贸易战爆发,成为最好的清醒剂,外部形势倒逼叠加内部自身发展需要,中国新一轮开放进程加快。2018年4月博鳌讲话中,宣布大规模降低关税、加快金融汽车等行业投资限制放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重大政策。2019年3月總理博鳌讲话,宣布加快修订《外商投资法》,扩大增值电信、医疗机构、教育服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领域对外开放。中美贸易谈判取得积极进展,新一轮大力度开放实质落地。 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宣布了大规模减税计划,民营经济受到高度重视,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到新高度,科创板和注册制试点火速推出。 从实际改革进程、投资者反应和市场走势看,"改革牛2.0"的理论是成立的。 为什么这不是一轮"水牛"呢?因为从目前来看,货币政策结构性宽松而非大水漫灌,M2和社融增速温和回升,影子银行得到规范,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股票市场繁荣向上。 为什么这不是"业绩牛"呢?因为改革转型行至中途,企业盈利改善尚需时间。 市场上也有观点提出 "强国牛""复兴牛",有一定道理,但未抓住事物本质,强国复兴根本上靠改革开放。 作者明确反对"国家牛"的观点,反对任何政策或政府背书的牛市,要尊重市场规律,从国内外经验看,违背经济规律必将受到惩罚。"改革牛"的基本理论和经验 增速换挡和结构转型期,"新5%比旧8%好","改革比刺激好",改革造就牛市,刺激酝酿危机。 从德日韩台的经验看,增速换挡期,改革开放是牛市的催化剂,这取决于改革开放实质提速和出清去杠杆进程开启。 在增速换挡期的上半场,面临结构转型和破旧立新的巨大挑战。大部分经济体一开始拒绝减速和转型,惯性认为经济下滑主要是周期性或外部性问题,试图通过货币刺激传统重化工业、地方基建和房地产重回高增长轨道,维持旧增长模式,导致金融加杠杆,债务风险大幅攀升,产生大量无效资金需求,形成僵尸企业、资金黑洞和巨大债务悬空,酝酿金融风险。无风险利率过高,风险偏好过低(投资者对经济转型前景悲观),市场陷入漫长熊市或者短期货币刺激的暴涨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