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我是越狱犯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我是越狱犯》
  1932 黑白片 93分钟 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茂文·勒鲁瓦 编剧:霍华德·格林 布朗·霍姆斯(根据罗伯特·彭斯的自传《我是越狱犯》改编) 摄影:索尔·波托 主要演员:保罗·茂尼(饰詹姆斯·艾伦) 格伦达·法雷尔(饰玛丽) 海伦·孙(饰海伦) 爱德华·艾里斯(饰邦巴)
  【剧情简介】
  詹姆斯·艾伦中士是一个工兵,刚从海外服役期满回国,在家乡受到了母亲和哥哥的欢迎。他参军前所在的制鞋工厂老板慷慨地让他回厂干原来的工作,但艾伦拒绝了。他说他过去每天早晨听军号指挥,不能回家后又每天早晨听汽笛指挥。他想利用他在军队里学到的工程技术,出门去干建筑的活。但是他经不住母亲和哥哥的劝阻,还是回到了工厂。
  艾伦在工厂里苦熬了一段日子,终于得到了母亲的理解,允许他到外面去闯荡江湖。艾伦在波士顿附近的一个码头工地上找到了工作,但很快就被辞退了。以后连续四个多月一直在各地流浪,生活困顿不堪,已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在圣路易斯附近的一个小镇上,他结识了一个名叫彼得的流浪汉。彼得把他骗进一家餐馆,拔出枪来胁迫他参与抢劫。警察及时赶到,彼得中枪倒地,艾伦也束手就擒。
  在法庭上,艾伦被判十年苦役,并立即送进镣铐队服刑。在狱中,犯人们被用沉重的铁链串锁在一起,每天长时间地在采石场劳动。虐待、毒打使艾伦感到难以忍受。几个月后,他在难友邦巴的帮助下,越狱成功,逃到了芝加哥。
  艾伦在一家工程公司找到了工作。他充满信心地开始重建生活。四年后,他当上了公司的现场总监。不幸的是他被风骚的女房东玛丽缠上了。玛丽爱他爱得发狂,但艾伦并不爱她。当玛丽偶然从艾伦的哥哥的来信中知道了艾伦是个逃犯时,她用告发相威胁迫使艾伦和她结了婚。
  玛丽在婚后恶性不改。她恣意挥霍,使艾伦在经济上陷入困境。更令艾伦气愤的是她勾搭上了她的表兄,经常通夜不归。正当艾伦在感情上陷于痛苦的深谷时,海伦闯进了他的生活。两人一见钟情。在爱情力量的鼓舞下,艾伦向玛丽提出了离婚的要求。玛丽丧心病狂地向警方告发了艾伦。
  艾伦又遭逮捕。海伦去看守所探望他,告诉他她对他的爱是坚贞不渝的,因为她深信他已经成为新的人。她还告诉艾伦,大伙都支持他。海伦的忠诚使艾伦下定了斗争的决心。
  艾伦的案子引起了芝加哥各界的强烈关注。报纸刊出大字标题:"芝加哥为艾伦免服带镣苦役而斗争",反对当年对艾伦的不公正判决和镣铐队的中世纪酷刑。南方的报纸针锋相对地进行反击。在地方检察官的办公室里,两个州的官员为引渡问题相持不下。
  为了把艾伦骗回监狱,南方州的代表谎称假如艾伦自动归案并偿还当局为追捕他而付出的全部开支,他将会在90天后被赦免。对方还保证,艾伦入狱后可以不服带镣苦役,只在某个监狱里做点抄写工作。艾伦接受了对方的条件,海伦也天真地以为三个月后他们便可以重聚并且永不分离。
  现实击碎了艾伦的美梦。他被重新送进了镣铐队。他发现邦巴仍在服刑,邦巴告诉他,那是因为他企图越狱未成而被延长了刑期。众囚犯讥笑艾伦的天真,说这儿的人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赦免"这个词。艾伦对眼前的一切仍将信将疑,直到他的哥哥来探监时正式告诉他州当局无视诺言拒绝赦免他,他才真正地感到绝望了。
  艾伦听从了哥哥的劝告,再在狱中忍受九个月,等待"全国的压力迫使这个州释放"他。但是一年过去了,一切如旧。艾伦在苦役的折磨下已变得像一头野兽,狡黠善变,奴颜婢膝,沉默寡言,眼神狂野,随时处在警惕状态。当他有一天听到监狱长向他宣布,他的案子已被无限期地推迟判决时,他决定第二次越狱。
  经过周密策划,艾伦和邦巴劫取了一辆来工场运土的卡车。在逃跑的过程中,邦巴中弹身亡,艾伦利用车上的炸药炸断桥梁,堵住追兵,只身逃脱。这使艾伦成了在逃的杀人重犯。
  一年后,艾伦成功地潜入了芝加哥。在一条小巷里,他遇见了海伦。他告诉她,警方仍在追捕他,他唯一的活路是不断地换地方。海伦问:"你怎么生活呢?""我偷……"
  【鉴赏】
  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在30年代享有"社会意识最强烈"的美誉,这是由于该公司从1930年开始连续推出了包括《小凯撒》、《社会公敌》和《疤脸大盗》等片在内的黑帮片系列,和包括《1933年的掘金女郎》、《第42号街》等片在内的掘金者系列。30年代后期出品的《一个纳粹间谍的自白》和《左拉传》(《万古流芳》)也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声誉。《我是越狱犯》同样是华纳兄弟公司在这一时期里的杰出产品,美国电影评论家宝琳·凯尔称它的极富震撼力的结尾为"电影史上伟大的结尾场面之一",而美国电影史学家克莱夫·希尔霍恩则称该片为"最有震撼力、最有说服力和影响最深远的社会抗议影片之一"。影片的主角演员保罗·茂尼因其精湛表演而获得了当年度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五年后,他终因主演《左拉传》而荣登奥斯卡影帝宝座。
  这部影片的导演茂文·勒鲁瓦于1900年出生于旧金山,早年当过演员和编剧,于1930年以《小凯撒》一举成名。勒鲁瓦对不同的题材有很强的适应性,有"中性导演"之称。在他的作品目录上,既有《我是越狱犯》、《1933年的掘金女郎》、《居里夫人》之类的严肃影片,又不乏《魂断蓝桥》、《鸳梦重温》之类煽情影片。电影史家在对这位导演进行整体评价时会感到困难,作者论者肯定不屑一提他的名字,但仅仅以一以贯之的风格论英雄,也未必是十分公平的。
  《我是越狱犯》的公映曾是一桩喧腾人口的事件,因为影片所拟以改编的彭斯的悲惨遭遇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而且当影片公映时,彭斯谋求取得最后赦免的努力尚未获得结果,他仍是一名逃犯。给影片增添的最佳宣传材料是彭斯因替影片作宣传而再次被捕。在影片公映之前,尽管彭斯早已开始与华纳公司秘密接触,但从未亲自公开露过面,而且他在新泽西州的住所也是严格保密的,获准去采访他的人都在到达前被蒙上眼睛。然而,影片于1932年11月9日公映后,彭斯竟屡屡公开露面,还让一位报纸记者对他进行采访。那位记者在嗣后的报道里明白指出彭斯的住址,还说他在过去两年里头发已稍现灰白,并戴上了眼镜。为了证明他的报道的翔实可信,还刊登了彭斯的一帧近照。这篇报道的本意是为这个逃亡者博取同情,不料却反而导致了彭斯的落网。报道刊出后第三天,警方按图索骥,抓走了彭斯。如果没有新泽西州州长的坚决阻拦,彭斯将会第三次陷身苦役。彭斯直到1945年才成为自由人,于1955年在新泽西市郊区去世。
  《我是越狱犯》既然是艺术作品,自然不能完全按彭斯的自述照搬事实。30年代初期,纪实的观念尚不存在。悬念设置、蒙太奇转换、象征性对比等戏剧化手法不可或缺。华纳公司虽然号称"社会意识强烈",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批判也不可能无所顾忌。剧本的最后定稿须经公司总裁柴纳克核定,他的修改指示十分耐人寻味。为了避免冒犯政府或工商界,柴纳克指示把艾伦从海外归来后失业在家改成鞋厂厂主欢迎他回去干原来的工作。艾伦在适应平民生活方面的问题便成为纯粹心理性质的。彭斯在街上听到演说人赞美俄国,在影片里却成为替"远东的忍饥挨饿的人博取同情"。开场时在欢迎退伍军人的场面里对发了战争财的大腹便便的商人的讽刺被下令取消。为了吸引观众,彭斯的40来岁的矮胖子妻子变成26岁的风骚女子,海伦不再是表演不甚雅观的节目的歌女,柴纳克要求艾伦和海伦的爱情"保持高水平",于是影片里的海伦便变得非常有头脑和值得尊敬。
  为加强悬念而添加的细节当然是虚构的。艾伦第一次越狱成功是由于他聪明地藏在水下靠一根竹管呼吸,从而逃过了警犬。这个主意来自柴纳克,他说,"我们可以让警犬和看守在他藏身的地方来回转悠,以加强这场戏的悬念和紧张气氛。彭斯第二次越狱是靠一个被买通的农民在树林里用汽车接应他,但为了使追捕场面更紧张,影片让艾伦和邦巴劫持一辆监狱汽车来完成越狱。彭斯没有在工程界干过,更没有建过桥梁,他在芝加哥先是当工人,后来成为地产商和杂志出版人。这一改动显然和视觉效果有关,建造桥梁肯定要比买卖地产和创办杂志更适合于形象化表现。影片的结尾场面更是纯粹的杜撰,然而正是这个结尾大大提高了影片的艺术价值。
  据电影史家们声称,美国南方带镣苦役队制度的废除,即是《我是越狱犯》一片在公众中激起义愤的结果。这种事例在电影史上并非绝无仅有,例如《意大利式的离婚》(1961)即曾直接导致意大利政府对不合理的离婚法作出修改。如果《我是越狱犯》果真起过这个作用,它实在是功莫大焉。
网站目录投稿:初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