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名词:留守儿童。发展至今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我国国家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于父母关爱缺失、义务教育功能无法发挥作用、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使得留守儿童犯罪率居高不下,形势非常严峻。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概述,其次分析了我国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再次介绍了防止我国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最后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 一、我国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概述 根据2017年社科学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留守儿童的规模非常庞大,已经成为一个需要社会给予高度关注的群体。其中六周岁以上的处于上学阶段的留守儿童占据留守儿童的67.27%。其中有87%的留守儿童分布在农村,并且主要集中在海南、湖南、四川、重庆、江西、安徽等省份。从当前我国留守儿童犯罪的案件分析来看,其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抢劫罪、故意伤害罪、搶劫罪、盗窃罪、抢夺罪、盗窃罪、敲诈勒索罪等犯罪类型。从上述罪名来看,农村留守未成年犯罪呈现侵财性和暴力性等特点。 二、我国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 (一)父母关爱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陪伴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来说,家庭的不完整对于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其与父母之间缺乏紧密的感情,父母的缺失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自发地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 (二)义务教育不能有力保障 根据调查显示有83%的农村留守未成年人都是有祖辈隔代培养,祖辈年事已高,再加上自身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本身就和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这也是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农村教育教学水平受制于当地的经济水平、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限制与约束,针对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成长所提供的必要的教育与关爱是欠缺的。学校和家庭之间也并未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从而导致有相当多数量的农村留守未成年人会出现逃学、厌学、辍学的情况。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多数的学校,包括农村的学校的办学思想出现偏差,多数学校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育教育,这都是导致学生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的重要原因。 (三)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在该时期社会转型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城乡二元化、留守儿童、农民工问题的出现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虽然中国地大物博,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分配、供需关系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的平均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三农问题的严重性也在日趋恶化,这就使得农村劳动力迁徙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其中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就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城市公立学校需要农民工子女缴纳不菲的借读费,从而导致多数的农村留守未成年学生被送到办学条件不是很好的学校。另外,农民工就业的不稳定性,也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影响,从而影响农村留守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防止我国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增强家庭关爱 家庭具有导向、启蒙功能,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第十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预防犯罪教育时,应当将教育计划告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结合学校的计划,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教育。因此,家庭对于未成年人成长及未成年人保护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一个相对和谐、美满的家庭往往能对未成年人的性格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家长应当增强与子女联系的密度,减少因为不能陪伴导致子女身心健康出现问题的概率。 (二)规范教育机构,强化教育功能 政府应当贯彻落实国家义务教育制度,保障义务教育强而有力的实施。确保做到减少外出务工子女上学择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转变当前学校普遍存在的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面,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能够让学校教育承担一部分家庭教育的责任,转变当前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强化学校心理教育的作用,发挥学校承担社会责任的作用。 (三)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健全社会保障机制,首先需要改变当前二元户籍管理制度。虽然当前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在控制城市人口增长、维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制度的存在让农民获得了不平等的对待,也限制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户籍制度的存在也是限制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重要原因。权衡户籍制度的优劣,发现户籍制度的存在弊端大于优势。因此,需要改善当前的户籍制度,不断健全社会保障工作。 (四)增强法制教育 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源于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法制意识的淡薄,学校应该意识到上述问题,并且充分发挥学校的心理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功能。针对农村未成年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法制教育的课程不仅应该注重传输法律知识,还应该根据未成年的心理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素材。 四、总结 对于农村留守未成年犯罪的研究,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个人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安定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儿童权利公约》旨为世界各国儿童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标志着努力改善儿童生活环境任重而道远。改善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不利局面,早日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历史任务。 参考文献: [1]顾晓军.浅谈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品格证据的具体运用[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年第5期. [2]赵从萍.未成年人品格证据制度的现状和完善[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7年第5期. [3]裴小梅."留守儿童"犯罪的社会千预—"留守儿童"犯罪引发的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第35卷),2015年第2期. 作者简介: 朱禹承(1997.4~ ),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本科,研究方向: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