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互联网创业者该醒醒了


  作者: 张 俊
  慌和丧时代
  慌和丧,这两种情绪互相交织,横亘了整个上半年的互联网创投圈。
  慌。前些日子,风头正劲的付费社群产品"小密圈"忽然被传下架。尽管公司一再声称这只是"技术性升级",并且在朋友圈征得新名"知识星球",但产品"涉及色情和敏感信息"的传言还是甚嚣尘上。一时间满城风雨,同类产品风声鹤唳、噤若寒蝉。这不是先例。在此之前,已经有多个被资本们吹上天的"风口",在政策监管的铁腕面前烟消云散。在国家意志面前,资本的投机炒作不堪一击。
  滴滴火了,但是很快最严厉的网约车管制接踵而至,而来自国家的反垄断调查一直在继续。
  直播火了,国家一句必须要有视听节目许可证,就让200家直播公司转眼倒下或即将倒下。P2P火了,互金最严整顿也来了,破产跑路无数,从红岭清盘到陆金所传言,现在你还敢进吗?进得了吗?在这样一种诚惶诚恐的局面下,很多人的情绪已经开始转为"丧"。
  很多人在问,2017年的风口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不论风口是什么,最大的关注点应该是十九大。因为只有十九大开了,国家定了调,我们才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国家倡导,什么即便暂时没有禁止,长远来看也一定会面临系统性风险。而很多人的关注点,已经开始从"究竟做什么赚钱",转向"什么即使赚钱,长远来看也绝不能做"。
  上一个周期的红利
  凛冬将至,上述苦恼绝不仅仅只在互联网一家。
  有人说,一个人赚了很多钱是能力问题,但是一个人赚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钱,就是时代的问题,是踩准了风口,享受了大趋势带来的红利和泡沫。回顾这一个经济周期,这样的"红利"非常明显有三个:金融、房地产和互联网。再往细一点儿说,是金融的"宽松和创新",是房地产的"投机和炒作",是互联网的"泡沫和野蛮生长"。本质上说,很多人吃的都是"监管红利",是在政策宽松或滞后的情况下,通过"钻空子"斩获了史无前例的巨大红利。中国的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稍微漏出一点风,乘以13亿人,成就的都是亿万元资产。
  但是今天,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金融全面进入"规范和整肃"的时代;伴随着房市严控、租售同权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出,国家已经给出了信号:这次是动真格的,中国的钱有大用,不能统统吸进楼市黑洞。而在互联网领域,最严厉高效的监管正在步步走来,以前野蛮生长的方式可能行不通了。野蛮生长就是互联网的原罪,怎么个野蛮法?
  互联网的十字口诀
  有人说,在中国最挣钱的方法,其实都写在《刑法》里。这句话虽然过于夸张,但反映在互联网上很明显的一点是:创业者们要想异军突起、迅速逆袭,老老实实一般是行不通的,往往要行走在"灰色地带",打下三路和擦边球。
  可以说,过去几年互联网产品的快速爆发,除了日常刚需工具,其他多半是迎合人性的黑暗面,做多巴胺、伏隔核、心流机制的操控家,简言之就是十字口诀:黄毒假抄懒,斗贴装谣灰。
  1.黄,就是色情的力量。性的威力永远是不言而喻的,互联网产品即使没有明确的制黄贩黄,也常常做出大量的性暗示和感官刺激。遗憾的是,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个习惯了故作清高的民族却是异常奏效的,特别是对大多数的底层屌丝用户,几乎立竿见影。
  2.毒,就是利用各种类似赌博的上瘾机制让用户沉迷其中。这一点在游戏领域极其明显,网上一直有传言,《王者荣耀》团队一个重要的研究是,如何在5分钟内让你上瘾。
  3.假,电商平台相对传统商家,往往可以给出惊人优惠的价格,但其中一些却可能是假冒伪劣。特别在发展的早期,往往成为重灾区,价格便宜往往以品质掺水为代价。
  4.抄,擅长抄袭,美其名曰"改良式创新",几乎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通病;或者盗版,打着信息公开分享的名义侵犯创作者权益。截至今日,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几乎抄袭了西方所有流行或不流行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尽管国家一直喊着万众创新,但实际创投圈完全在失控的丛林状态,对创新的不友好到达了史上最严酷的程度。
  5.懒,即利用用户的懒惰,提供更加简单高效、可以依赖的解决方案。这是大多数工具性产品的出发点,只要用户对工具产生依赖离不开,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为什么迅雷、暴风越改版越让人受不了,广告繁多、界面复杂?说到底还是商业诉求在作祟,一开始是用户体验第一,等用户依赖了就翻身做主人,商业诉求力压用户体验。
  6.斗,发动群众斗群众,利用各种矛盾造热点、博眼球、吸流量。从微博的围观到贴吧的爆吧,从知乎的撕逼到网易的评论,从直男癌与田园女权的征战,到地图炮、阶层炮、年龄炮、行业炮的炮火连天……各大平台可谓谙熟了中国人喜好站队互踩,在与人斗其乐无穷中发泄无聊和寻求优越感的心理,网络暴力伴随群体潜意识四处横行。
  7.贴,简言之就是补贴。互联网经济总想制造"价格优势",从低价到特惠到免费到倒贴钱,背后是资本们的人傻钱多、一掷千金、烧钱补贴抢市场。
  8.装,利用人们的装逼心理,满足用户的虚荣心。从脸萌到足记,从"你的思维更接近东方、西方"到"你是欢乐颂中的谁",从星座解读的横行到各种心理测试题,无不抓住中国用户的一种心理:想要装逼又必须表面低调,所以借你产品来释放一下。
  9.谣,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中国人对各种谣言八卦总是具有特殊的癖好。早年微博的各种曝光、匿名社交平台的横行、各种八卦号的一度爆火,都论证了这一点,窥私欲具有不可阻挡的诱惑。
  10.灰,就是将各种灰色产业合法化。滴滴刚开始,很多时候就是把"黑车"合法化;P2P的横行,很多是给过去的民间高利贷披上了合法外衣。
  往细里看,那些面对C端取得大小成就的互联网公司们,谁敢拍着胸脯,说自己的爆发和以上10条没有一点干系?
  红利的褪尽
  在阶层日益固化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所谓"红利"。因为只有时代的红利,才能让底层和中产们挣脱可怕的宿命,获得进入"上流城堡"的最后通道。没有这样的红利,你就算赚得还不错,也永远都是做生意、给人打工、挣辛苦钱,富人们早就在"食利"了。
  但是很遗憾,在互联网领域,传统意义的红利都在褪尽,而且是从2015年下半年就开始了。
  1.人口红利消失了
  中国人基本上已经人手一部智能机了,手机用户上涨进入了瓶颈期,同时换机的频率也逐步降低,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进入了存量时代。新的装机用户越来越少了,谁去应用市场下载你的App呢?于是,获客成本开始激增,互联网创业"低成本起步"的优势消失了。
  2.心智瓜分大势确定
  打开应用市场,从工具到娱乐到本地商务,所有显而易见的通用需求,都已经有一堆产品堵在那里了,特别是其中的"头部产品"往往已经牢牢占据了用户的心智空间,即便体验已经不是最好,其地位也很难撼动。围绕不同场景、需求和习惯的心智空间已经被瓜分完毕了,互联网创业进入了需求稀缺难寻的时代。
  3.寡头垄断局面已经形成
  过去是BAT,现在是AT,过去是2VC,现在是2AT,腾讯和阿里已经开始成为中国互联网中无处不在的巨力。而新公司们赖以生存的流量管道,也多数被他们把在手里,想造反?先让你的产品分享不到朋友圈,先让你的支付接不上。
  4.资本"疯投"破坏生态
  很多事情一开始是绝对赚钱的,财务模型也很清晰,比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部分O2O,甚至刚开始的团购。可惜的是,这都是在良性竞争的理想状态下。中国的问题是,一个领域稍微有一点儿赚钱,资本就可能带着抄袭者们疯狂进场,从千团大战到百播大战到千车大战,现在甚至狼人杀领域都开始千狼混战。
  5.最关键的是,十字口诀不灵了。
  互联网下半场的新机会
  消费和娱乐上场
  新的经济周期已经到来,这个周期的"房地产、金融、互联网"是谁?
  在《未来5年大机遇,做贩卖多巴胺的超级玩家》中,笔者已经指出: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我们迎来了一个"口红经济"和"奶嘴乐"的时代。
  对于无法在技术领域取得巨大突破,抑或是在线下无法拥有巨大资本资源的草根玩家们来说,这里确实就是机会: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收割娱乐时间和消费升级(相对上流社会是降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又要注意几个点:
  1.必须是健康和正面的
  不要以为娱乐的崛起就是多巴胺与荷尔蒙的狂欢,就是软色情、暴力、游戏的乐土。而互联网正处在十多个政府部门最严厉的管制之下,更有朝阳群众随时监督,你简单粗暴只怕越来越走不通。所以未来能够做大做强的娱乐一定是健康益智、寓教于乐的,像象棋、健身一样远离红线、不易被指摘的。那些一味引人沉迷、荒废正业、低俗色情的娱乐模式,会和过去一样容易速火,但只怕死也死得更快。
  2.警惕潮流性
  娱乐爆发也好,消费升级也罢,需要警惕的是其潮流性,即往往"火一把就死",而不能从流行到经典,这样的速生速死是不可能支撑起一个新时代大公司的。所以你应该去做"标准化"的产品,要设法抢占心智成为头部,甚至有可能成为未来人们娱乐消费生活方式的档次标准或基础设施。
  3.越高端,流量越分散
  很多人喜欢说服务中高端人群、做消费升级,但是很遗憾,我们发现在中国,越是做"下三路"接近底层的需求,往往用户流量越集中:打车、便宜货、傻瓜型游戏……但是越往中高端做,越是作用于人性的优点和人们的自我提升,这个流量就越分散。因为越是底层的需求越是相似,越容易成为人们的最大公约数,也越容易平台化。但越是向上的需求就越分散,越是向上的需求就越是小圈子化,所以你很容易触到人群的天花板,如何精准捕获分散的目标客群,如何做高毛利,这些都会非常重要。
  4.中产的钱不好赚
  很多人认为,屌丝就是免费,中产就是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就是人傻钱多有钱任性。但是实践中,中产的消费可能更加理性和谨慎,更善于精打细算,一方面他们有足够的信息源来做这样的"计算",另一方面中产面临着"向上上不去、向下却随时可能滑落底层"的困境,很多人都是接近上流的精致外表、接近屌丝的可支配收入。所以如何征服他们的心,可没有那么容易。
  5.做小弟的思想准备
  在这样的情势下,真的不要天天想着做大平台、想着颠覆BAT、想着改变世界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先学会融入腾讯和阿里的体系中,老老实实从小弟做起比较重要。想想看,牛如乔布斯,当年不也一样不得不暂时对盖茨"称臣"?创业首先是生意,找到现金活下去才有勃勃野心。
  6.快速变现,轻资本依赖
  过去几年,大量公司的衰落,其实是因为创业者把大多数时间都放在了融资上,和投资人觥筹交错四处周旋,却始终没有功夫聚焦在产品、员工和市场一线上,而后者才是真正重要的。这样的结果也造成了一种逆淘汰,谁背景好、会融资,谁就能一直跑下去,哪怕产品和商业模式很多和一坨屎一样,大不了直接抄袭做得好的就行了。这样的逆淘汰到最后,走出来的公司都是重度资本依赖型公司,都是资本家们的提线木偶。你要做的是简化商业模型、缩短盈利链条,尽快地闷声赚钱,这样哪怕有大家伙进场,只要有钱赚至少你活得下去。
  7.创新和壁垒更重要
  时至今日,从0到1的创新的重要变得史无前例,因为玩"模仿加微创新",你不仅玩不过BAT,玩不过TMD,恐怕一个陌陌也能把你抄死。草根玩家在别人主场的赛道上再怎么创新,别人只要稍稍动一动产品、玩一玩资本,分分钟就能把你弄死。所以,两种思维会比较重要:一是第一性原理,不比照市面上已经有的产品,而是回归用户需求本初;二是破坏性创新,减少主流对手长期专注、持续发展以至效率过分的部分,把关注点放到其他价值诉求上,并且不断深耕,由于双方基础理念结构不同,强敌不大可能转而追随。但即便这样我也要说,中国现在最关键的是专利制度,是创新保护,否则我苦心孤诣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撒手锏,申请专利用了一年半,你凭着资本人傻钱多分分钟把我干掉了,这个局还有什么意义,以后还会有人创新吗?
  保护中小创业者,从保护创新开始,救救创业救救创新!
  8.找趋势,不追风口
  喜马拉雅上卫哲老师一句话非常好:要寻找未来的趋势,而不是追风口。趋势是长期的必然的,而风口则是可以通过短期炒作、资本哄抬制造出来的"热点"。截至今天,相当多的风口已经被证明是"伪需求泡沫",根本不是未来趋势,你去追不是送死吗?更何况,当一个领域成为风口的时候,往往之前已经有几十家企业在那里深耕了半年一年,主流投资人估计都进去过了一遍,这个时候你才反应过来要追,还来得及吗?当一个事情已经成为风口时,它多半已经和你无关了。所以创业者的核心是找准趋势提前布局深耕细作,时机成熟风自然会来。只不过,很多人是心理还没过断奶期,没有融资就不敢创业,所以一定要2VC,一定要追风口。
  未必是坏事
  总结一句,对于大多数草根玩家来说,可以融入大公司生态、具有创新壁垒、围绕年轻一代(准)中产阶级、盈利路径短、现金流清晰、低资本依赖、健康积极可持续的娱乐和消费,或者大公司体系下的2B服务,会存在越来越多的机会,甚至存在平台级大机遇的可能。
  但是回到开头,今年是创业者尤其需要"讲政治"的一年,只有一个最重要的背景,十九大的召开。毕竟,经历了前景如此混沌不明、几乎看不到多少大机会的2016年,我们迫切地需要知道,这个国家下一个重要的棋子将落在何方?
  科技趋势,政治走向,市场规律,社会思潮,这四大合力的系统性结果,才能让我们看清新的一个周期下"时代的红利"究竟为何。
  过去的路都不灵了,但这未必是坏事。大争之世,英雄方能崛起于草莽之间。
  对于新来者来说,最大的优点或许是"没有包袱、没有惯性、没有原罪",因为上个周期能走得通的模式现在都不灵了,你轻装上阵,很多事情从头开始,这带来了宝贵的重新洗牌的机会。
  不要怕寒冬,因为生来就在寒冬中,没有什么可以失去,除了"思维的锁链"。祝好运,再过个五年,我们看谁是新经济周期中的马云、马化腾、王健林。
网站目录投稿:宛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