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部分郊区高中反映副科教师人手不够,引起了教育系统的广泛关注,有专家甚至建议通过校级走班、师资流动等方式来加以解决,这显然是权宜之计。 其实,在基础教育领域各个学段,都长期存在着缺少副科教师的问题,只是没有引起足够充分的重视,而当下随着新高考制度出台,高考中除了语数外三门,考生可以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科目中,选择3门科目参加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成绩。这就导致了副科教师缺乏这一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再次浮出水面,成为基础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在学校里,副科教师被边缘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与主科教师相比,他们在身份地位、经济收入、职称评聘、业务培修、社会尊荣等方面差别明显。在这里我们不禁要追问:主科副科教师的概念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英美等西方国家教育中就没有主副科教师一说?大量研究发现:主科副科教师之说在国内外都没有政策依据,更没有理论依据,这种提法是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是一个心照不宣、通俗易懂的说法。 在笔者看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基础教育育人目标方面来重新考察和评估各个学科存在价值。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来看,学校课程大致可以分为文化类、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实践类等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体系在不同年段通过不同科目来表现出来,这就有了语文、英语、体育、音乐、地理、历史等不同学科。每门学科都承担某一个方面的育人目的。所谓主科副科的提法本身是有违全面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从学科本质来讲,每门学科都承担一定教学任务,要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没有主科副科之分,比如体育学科贡献于儿童体育素养,音乐学科贡献于儿童的艺术素养,各个学科的课堂学习与综合运用,最终达到培养一个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具有综合素养合格人才的教育目的。而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每门学科都很重要,不应有主副之分。 在当下这种副科教师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必须端正认识,在社会上广纳人才、广泛招聘,从"开源"上解决副科教师急缺的问题,不断壮大学校副科教师队伍,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要从师范生的源头上解决问题,确保师范生在就业、工作待遇与职称评定等方面,没有主副科的分类,不让教师在刚一就业就感到学科歧视,真正吸引优秀的人才担任所谓副科教师。当然,教育新闻宣传部门也应该加大宣传引导,杜绝主科副科这种说法,给不同学科教师同样待遇。 为了有效解决当前所谓副科教师急缺的问题,学校要尽可能地组建一支齐备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学校要不断引进教师,充实到所谓副科教学中去。改变当前副科教学的尴尬境地,除了要转变领导和教师的观念、加强教育督导外,还必须完善现行的评价方案。在评价方案中,要让教师们的付出得到承认,让副科教师在评职、评优和晋级等方面拥有与主科教师同等的地位,以凸显副科的价值,从而有助于留住一批愿意从事这些学科教学的教师,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加强管理,督促学校开齐课程、上足课时,规范考试和考查,避免出现副科教学被主科过分挤压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