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和盘托出780亿元的联通混改方案,包括腾讯、阿里、百度在内的BAT三大巨头及京东、苏宁、滴滴等都将参与到联通的混改中来,市场惊呼:混改力度超乎想象! (图片来自中国联通香港官网发布的公告) 虽然联通混改方案在昨天披露之后,昨天深夜又被撤回,但是据第一财经记者从知情人处获悉,联通方面可能在对方案细节进行修改,确认后再重新发布,四大互联网公司入局不会改变,且BAT中的两家将会进入董事会。对混改复牌一事联通仍旧信心满满。 实际上,这几年中国联通已经慢慢发展成为了国内三大运营商中业绩最差的那一个,与中移动差距逐渐拉大。虽然今年上半年联通净利润为7.8亿,同比暴涨七成,但即便如此,只相当于同期移动的约1.24%。而相对于千亿级别的营业收入来说,联通如此低的净利润更像是在亏损的边缘挣扎。另外,联通的4G用户目前还不到移动的四分之一,甚至已经不及电信。而联通的传统优势业务——有线宽带业务,也已经被移动所超越。 不过,随着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即便是三大运营商混得最好的移动,今年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所下降。而对于三大运营商中混得最惨的联通,则在今年3月底停牌开始筹备混改事项,并于上个月中旬发布公告称,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等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作为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信领域试点打响的第一枪。 据悉,联通引入了14家民营企业的战略投资,在这14家投资者中,中国人寿虽出资最多,但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无疑才是焦点,因为BATJ等互联网公司将促进联通提高服务能力。这些公司都拥有非常好的大数据资源,它可以更好的给用户去画像,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另外一方面,它可以更好的为联通拓展新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4年电信就曾在互联网增值服务领域引入外部资本,但在2016年底,电信又将该股权完全收回。那么混改会给联通带来什么?混改,乃至引入BATJ等互联网巨头,会是拯救联通的灵丹妙药吗? 按照中国联通高管在公开场合的观点,混改是为了解决中国联通体制不够市场化、资产价值被低估和与产业协同效应不够的三大问题。有业内人士称,混改除了能部分解决联通资金短缺问题外,还有利于经营决策机制的改进。同时通过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能够实现资源互补,促进联通的转型。 其实联通混改归根结底要回归到两个方面,一是能否增加客户,二是能否提升ARPU值。因为电信行业的盈利模式简单来说就两点:一获取更多用户,二让用户花更多钱。去年11月,联通副总经理姜正新就曾表示,混改将重点选择与联通业务互补性强的合作伙伴,"不是简单地引进资本,更看重价值上、产业链上的互补。" 目前来看,联通与腾讯在移动销售方面进行合作,比如大小王卡,这一形式已为联通新增2000万用户;与阿里将在中小企业营销上进行合作,比如钉钉卡;至于物联网方面,联通则同百度进行合作。通过联通上半年的财报数据来看,与互联网巨头合作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在此次混改方案出台前,腾讯、阿里及其他互联网公司对联通的合作也给予了足够重视。打开微信钱包、微博设置页和支付宝功能页,与联通合作的流量卡总是在极其显眼的位置。 实际上,联通混改自2014年8月就已被提出,至今已有三年。为何时间会拉如此长?因为一直没有具体可落地、可操作的方案,多元资本的股权结构及比例不好优化、不好制衡,是最大难点。 由此则有业内人士分析预测,混改后国有出资人股权加在一起一定会成为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股股东,对联通有绝对控制权,对联通持有管理权限的是董事会而不是国资委。而涉及到数据分析、大数据应用等具体业务的市场管理权,以及采购材料等财务管理权,会由新入局者来负责某一方面。 国企有自己的规律,稳重是必须的,但效率提升的空间仍然有,并且很大。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企以后不能仅是依靠规模吃饭,这条路愈发不好走。 而引入外部投资者和互联网巨头,对于联通而言,只是混改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内部鼎革,包括组织和人力资源的改革、收入激励和内部决策的改革。特别是人员的自由流动和人才的吸引聘用,内部机构及流程大刀阔斧的精简,往往是牵一发动全身,甚至涉及到更高的"顶层设计",一蹴而就不现实,但一成不变也不可能。目标是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否则就是停留在皮相上。 虽然"新联通"归来,还待时日,但若有好饭则不怕晚。通过混改,如果联通可以将传统业务互联网化,那么互联网公司也可以通过联通渗透进通信行业,就长远而言,将对行业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