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回国和一些朋友座谈。有朋友问,工作平淡,也想学习提升,经常读书,参加了很多活动,上培训班提升认知,感觉认知程度提高了不少,但工作还是一样,感觉道理倒是懂了一少,模型也会了不少,交了一些好朋友,但工作变化并不大,薪水也没什么提升,怎么办呢? 现在提升认知已经深入人心,很多职场人非常努力去学习,上课。工作中还是一样做,变化并不大。就如同现在有些公司有很多好想法好模型,但缺乏数据,缺乏实践,先进的工具用得并不好。 将认知转化成能力,还是需要不断实践落地,实践如同我们的数据输入。只有将认知输入变成实践转化,能力才能在实践中提高。 1、做一些新工作 由于社会分工细化,绝大多数工作被拆解成工作链上的一个环节,虽然让人可以很快熟悉上手,但能力也容易固化,尤其是在一个大组织里长期做固定的工作。 如果工作已经驾轻就熟,压力似乎小,但到一定程度成长就慢,这时候,稳定就成了温柔乡。 这么多年,中国经济一直稳步向上,很多人在工作几年后,技能增长缓慢,薪水却还能搭行业或企业的便车,一直在上涨。有个好学历,找个体面的工作,就在顺风车上了。二十多年前的外企,十多年前的公务员,这几年的互联网、房地产,都是条件最好的年轻人的选择,毕竟,有多少人真是为了职业梦想而选择工作的呢?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 但这几年,这种情况不断被打破。顺风车不再有顺风,甚至有逆风时,坐车人却没有改做其他车的能力了。 所以需要我们在熟悉了手头工作后,自我寻找挑战,不断要求新工作内容,主动在组织内外部要求做一些新的工作,创造让自己不断更新的机会。 如果一份工作已经重复了很多年,你很难再有成长。 2、做一些难的,复杂的工作 环境越单一,挑战越小,成长越慢。 很多人在工作中特别怕吃亏,有一些职场文章也经常说一些怎么不让别人占便宜的理念还有很多人赞同,这是符合人性的但却是不利于成长的。 只有少数人愿意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多做工作,或者挑复杂有难度的工作做。想一想你遇到不是职责范围或熟悉的事的行为模式,你会想"这不是我的事"还是"我怎么能做成这件事"? 其实,职场上,受过教育的人智商差异很小,但是差不多资质和基础的人之所以在数年后能力差距却会很大,除了环境差异,更多在于有没有经历足够多,足够复杂困难的工作锤炼。人的视野和能力很多时候不是学习得来,而是经历而来的。 很多能力,尤其是技能,如果没有实践,是不可能得到提升的。 而只有让人痛苦不堪,殚精竭虑的项目的实践才能让人快速成长。 如果你的工作一直很轻松,你也很难得到成长。 3、做一些直面市场的工作 很多人在职业停滞或困境时,我都建议他们主流销售类工作。 从招聘数量来看,销售从来都是最大类。对于企业,完成产品和服务变现,取得利润是存在的前提,对于个人,让价值变现也是如此,但是大部分人不愿意直接面对市场压力,宁愿在后台,希望能间接实现自身价值。其实如果能直接面对市场,无疑会让价值体现的路径短很多。 销售类其实是非常广泛的,除了直接销售卖货,还有很多销售类的工作,应该说有业绩指标,直接面对市场的工作都是销售工作,就是猎头也是一种销售类工作。 销售是很锻炼软能力的工作,如果能有销售能力,职业路径无疑会宽很多。 如果你的工作从来不面对市场,你也不了解市场,你也难得到成长。 4、做一些能提升软能力的工作 复合性技能已经成为现代职场高级人才的必备。中高级职位上,主要差异已经不是在硬技能上,尤其是现在硬技能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时候。 比如会不会现在最流行的编程语言可以让你快速上手,但一两年这种语言可能就会被更新的语言替代,那时候,学习能力才是让你保持竞争力的技能。 根据美世《2019 年全球人才发展趋势》:成功是团队努力的结果,取决于每个团队成员在公司内外建立联系的能力。事实上, 蓬勃发展的员工将自己的职位描述为"以关系为中心",将工作环境描述 为"协作性"的可能性是普通员工的两倍。 当这种互相关联的模式达到最佳状态时,所有人都会受到启发,将颠覆的冲击波转化为灵光闪耀的火花。 这些协作、互联、沟通能力已经成为现代职场中的通用技能。 如果你的工作没有太多的团队合作,也不需要太多与人联接、沟通,看似轻松,你可能也要考虑是不是限制了你的软能力的发展。 中国人的进取心一直在全球领先。在VUCA时代,不断进取也是生存之道。除了我们学习深造,工作才是职场进阶最主要的渠道。很多道理知道不如做到,大量练习,做能让能力不断提升的工作才让我们认知发挥出优势,从而职场不断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