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泰戈尔我是人间的诗人原文及赏析


  作品内容
  大千世界有多少事物我能认识?
  众多的国家有林立的城邑——
  人类创造了书写不尽的业绩,
  地球上有无数峰峦、沙漠、海洋、溪涧,
  大量生物尚未被发现,
  许多花木仍然在迷宫里安眠。
  宇宙光怪陆离,无涯无际,
  我的心仅占了极小的一隅。
  我为此苦恼,为此以不竭的兴趣
  博览经典、游记,
  兼收并蓄
  生动形象的描述。
  只有靠乞得的财富
  才能把心中知识的贫乏弥补。
  我是人间的诗人,
  世上浮泛的声籁在我的笛声中回萦。
  但许多遗落的心曲未进入
  我音乐艺术的殿堂——
  留下许多空隙。
  无数个幽静的瞬息,
  大地的合乐把遐想注入我的心底。
  耸峙于宁静无垠的蓝天中的雪峰巍峨壮丽,
  几度无声的浩歌,
  将热情的请柬
  送到我的心底。
  南极上空
  无名的星座
  果断地送别
  杳无人影的黑夜,
  以神奇的清光
  抚摩我午夜不眨不眠的眼睛。
  远方气势磅礴的飞瀑轰鸣声
  传入我幽深的心灵。
  肤色迥异的各国诗人将自己的诗歌
  洒入自然合唱的洪波。
  我跻身于他们的行列,
  与他们交往,分享其中的快乐。
  我一向得到文艺女神的恩惠,
  方有机缘细品宇宙之歌的佳味。
  深藏表象背后的人最难探触,
  无论何时从外表都无法猜度,
  要了解他们隐蔽的心,
  就得袒露自己的心,与之交流。
  可是那门径我尚未找到,
  因为人生的樊篱从中阻挠。
  田野上农民在耕地,
  工人在织布,渔民在撒网捕鱼——
  他们从事广泛、繁重的劳动,
  世界依赖他们向前迈进。
  我一直徜徉在渺小的声誉之中,
  我囿于社会上层,独倚窄小的窗棂。
  有时走进村舍的庭院,
  却没有能力跨过门槛。
  我的生活若不维系他们的生活,
  歌篮里就会装些无益的假货。
  我接受这种责备——
  我的歌曲并不完美。
  我知道,我的诗歌
  即便以多种途径也传不到每个角落。
  我侧耳静听一位诗人的吟唱——
  他全身散发着泥土的芳香。
  他与农民打成一片,
  言行上与他们有着真实的亲缘。
  在文学的宴席上
  我寻找我尚未奉献的诗章。
  愿它富有真情实意,
  不以高超的手笔魅惑读者的眼睛。
  以缺乏真正价值的作品
  在文坛上沽名钓誉是不光彩的。
  趋附时髦的写作风格
  亦非明智之举。
  来吧,诗人!
  默默无闻者钟爱的诗人,
  去开拓他们心田的美好情愫。
  在死气沉沉、没有歌声的国度,
  用甘霖滋润被凌辱之火
  烧成焦枯的荒漠之土,
  疏通被壅塞的心中的清泉,
  使流水顺畅无阻。
  让参加文学交响音乐会的单弦琴师
  也赢得荣誉。
  啊,智者!
  请让我倾听一些人的心语,
  他们离我很近又很远,
  他们在悲欢中沉默,
  在世界面前垂首无言。
  你与他们患难与共,
  愿他们因你闻名而获得名声——
  我将一再地
  向你躬身施礼!
  圣蒂尼克坦 乌达扬
  1941年1月21日
  (白开元、董友忱 译)
  赏 析
  这首诗选自《生辰集》。《生辰集》是泰戈尔生前编选的最后一部诗集,该诗集共收二十九首诗,内容或者怀念往昔生活中的人和事,如第三首就是怀念1924年访问中国的情景;或者反思自我,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生命体验,如第二首写道:
  我的人生
  由许多生辰编织而成,
  聚集的丰繁的形象中
  我看到我自己。
  这句诗体现了诗集《生辰集》的基本格调。
  本诗是《生辰集》第十首,原来只有编号没有标题,现题为赏析者所加。这是诗人泰戈尔80岁时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定位,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人们总爱回顾和思考自己的一生,看看自己是否完成了此生的使命,是否履行了自己的人生职责。泰戈尔在许多诗歌中说自己是一位歌手,神创造他就是为了让他歌唱,显然,泰戈尔给自己的人生定位就是"诗人"。那么他作为"诗人"的使命完成得如何呢?本诗就是作者对自己作为一个诗人的人生定位和得失总结。
  第一段,诗人感叹世界的丰富多彩、知识的无限和人生的有限,但他并不是在知识的海洋面前消极地望洋兴叹,而是积极地去探索、学习,用寻求到的财富弥补自己知识的贫乏。
  第二段,作者称自己是"人间的诗人",能够回应世界的呼唤,人世间各种声音都在诗人的笛声中回响。诗人加入了世界大合唱的洪流,并由此分享了宇宙音乐盛会的欢乐,品尝到"宇宙之歌的佳味"。
  第三段前两句,诗人认为对人的心灵的奥秘的认识和表现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心灵与心灵的接近,应该"袒露自己的心,与之交流",而自己由于生活的限制没能走进人们的心灵深处。诗人谦虚地表达了自己的遗憾,也表达了一个诗人的真挚和诚恳、真知与灼见,使这几句诗成为闪烁真理之光的名句。接下来,诗人认为是劳动人民推动整个世界在前进,由于出身和教养的限制,他没有走进他们的生活,诗人为此而感到惭愧和遗憾,认为自己的诗歌"并不完美",虽然传布四方,但却没有深入到每个角落。这一段诗歌表现了诗人晚年思想境界的升华。20世纪30年代后期,马克思主义在印度广泛传播,在文学界和知识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泰戈尔是一位思想开放、心灵敏感的诗人,有人道主义思想的基础,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认识到劳动者的伟大和自己的局限。泰戈尔这样的境界是有生活和创作基础的。他19世纪末在农村管理家族田产期间,曾经近距离地接触劳动人民,那时他的诗歌和小说创作曾经出现新的气象。他晚年在为早期创作的《金色船集》写的序言中总结道:"与农民的接触,使我的文学之路和工作之路,在我的生活领域一齐向前伸展。那时的建树,世界的本相,以及从人群中获得的鲜活经验,开拓了我的智力、想象和志趣。"可见泰戈尔并不是完全脱离人民群众的象牙之塔里的诗人,他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说明时代的进步和诗人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段,诗人泰戈尔表达自己的愿望,盼望出现一位诗人,成为劳动者的亲人和朋友,来贡献自己没能贡献的诗章。他希望新时代的诗人不是"以高超的手笔魅惑读者的眼睛",也不要"趋附时髦的写作风格",而要成为"默默无闻者钟爱的诗人","去开拓他们心田的美好情愫","疏通被壅塞的心中的清泉";最后,泰戈尔表示,希望倾听到那些"在世界面前垂首无言"的人们的心语,自己要向那些与劳动者"患难与共"的诗人"躬身施礼"。
  诗人泰戈尔在人类文学史上树立起了一座丰碑。他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的局限也是客观存在的。诗人对自己的总结是全面的,也是恰如其分的。诗人谦逊的美德和自我解剖的深刻,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侯传文)
网站目录投稿:又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