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兄长,不过他们分别效力不同阵营,诸葛瑾是东吴重臣,曾帮助孙权立下不少功劳。关羽死后。刘备大怒是要为关羽报仇,所以决定起兵伐吴。诸葛瑾知道后便写信给刘备,让他三思而后行,但刘备此时的决心以无人能动摇,诸葛瑾也就不再多言。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易于反掌",就和此事有关,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诸葛瑾传》,时间是在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瑾和孙权。原文如下: (诸葛瑾)后从讨关羽,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住公安。刘备东伐吴,吴王求和,瑾与备笺曰:"奄闻旗鼓来至白帝,或恐议臣以吴王侵取此州,危害关羽,怨深祸大,不宜答和,此用心于小,未留意于大者也。试为陛下论其轻重,及其大小。 陛下若抑威损忿,暂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时或言瑾别遣亲人与备相闻,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诸葛瑾后来参加了讨伐关羽的战争,被封为宜城侯,以绥南将军的职务接替吕蒙担任南郡太守,驻扎在公安此后,刘备率部伐吴,孙权向刘备求和,诸葛瑾写信给刘备表示:"听说大军突然到了白帝城,我怕陛下的谋臣们会说因为吴王占据荆州并杀害关羽而产生怨恨,不应该答应与吴国和解。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也未免过于狭隘而未能从大局着眼。 请让我来为陛下谈谈此事的轻重大小。我的话如果能让陛下省悟,暂且压抑怨恨和震怒,很快便能打定主意,也不必再向大臣们征求意见了。陛下认为您与关羽之的感情和与先帝刘协的感情哪个更深?荆州与天下哪个更大?您仇恨曹丕和吴王,但哪个才是您首先攻击的目标?如果考虑清楚了这些问题,该如何做出最后的决定就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 当时有人向孙权告发诸葛瑾另外还偷偷派人向刘备传递消息,孙权表示:"我与诸葛瑾有同患难、共生死、至死不变的誓言。他不会对不起我,就像我不会对不起他一样。"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诸葛瑾在信中提到的"易于反掌",意为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办成,不必花费很大的气力。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西汉枚乘所撰《上书谏吴王》中的"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这则成语故事发生在夷陵之战开打之前。听说刘备率部东征,孙权派人向刘备求和,并让诸葛瑾写信给刘备,企图化解这场战事。之所以让诸葛瑾写信,一来他是诸葛亮的大哥,二来诸葛瑾也曾多次出使蜀汉,与刘备关系不错。诸葛瑾的这封信就是因此而出现的。 诸葛瑾信中的内容与赵云劝谏刘备的说法其实非常相似,都是希望刘备以大局为重,放弃进攻东吴,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曹魏方向。不过,与赵云劝谏的结果一样,刘备并没有接受诸葛瑾的这个提议,并因此展开了夷陵之战。东吴内部又有人认为诸葛瑾与刘备暗中勾结,企图背叛东吴。幸好孙权亲口辟谣,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