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龟鳖王养金龟年


  毕文彩是业内的闻名"龟鳖王",获得中华农业科教奖、被评为中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
  生活贫困
  辞职进行水产养殖
  1975年夏天,40岁的毕文彩苦于太穷,毅然辞去铁饭碗,回到三间破草房,买来25公斤黄鳝苗,进行试养。没想到,几个月中,鱼苗死的死,瘟的瘟,跑的跑。一时间,"老毕想发财,倒破了财!"成为乡邻们的笑柄。加上当时的政策不允许个人搞养殖,时常有人来阻拦。有一次吵起来,情急之下,毕文彩穿着棉衣一头栽进深水河里。"不让养,我死给你们看!"到八十年代中期,他个人资产已经超过百万。
  长期摸索
  首创全国生态养殖
  八十年代中后期,养甲鱼最热的时候,毕文彩却暗中调转船头,瞄准了当时是冷门的养龟鳖项目。在农村,乌龟极其便宜,还没人要。要找这方面的书刊资料十分困难,怎么办?只有靠自己慢慢实践、揣摩。为了解鳖龟的生活习性,找到人工养殖的窍门,老毕用的是最笨却是最有效的方法:他揣着笔记本,及时记下来白天观察到的情形和想法,有时,夜里冒出什么念头,也立刻起身记下来。这一记就是20多年,《龟鳖日记》写满了20本。夏夜,他穿着短裤蹲在一米多深的池子里,用水草遮挡全身,只留眼睛盯梢,不敢打身上的蚊虫,生怕惊动面前的龟鳖。几个月下来,双腿泡肿了,满是水虱咬的红疙瘩,人瘦了一大圈。为了准确把握幼苗安全越冬所需的温度,他像呵护婴儿一样,把小龟带进被窝,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他买来大小几十个缸,每个缸里放进龟鳖,人为地营造不同环境,对比考察它们的反应……
  终于,老毕摸索出了一套生态养殖龟鳖黄鳝法。建好水池的同时,他利用破罐砌假山、造穴洞、铺沙滩,在池旁栽树种草,通过人工方法营造出适宜龟鳖们快速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他还创造出生物链式养殖方法:把水池分为三级,在一级水池中养黄鳝,放入水浮萍,净化水质;在二级池中养福寿螺和龟鳖,让一级池中繁殖的水浮萍流入二级池,给福寿螺提供饲料,同时,福寿螺又成了鳖的美味佳肴;在三级池中养鱼,一二级池中的残食流入三级池,成了鱼的适口饲料。经过三种池筛选过滤后的动植物残渣,为蛆、蚯蚓的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而蛆、蚯蚓又为黄鳝增加了蛋白质饲料。这样,"一房点灯房房亮",生态养殖使龟鳖的成活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这种生态养殖法是全国首创,国家农业部、中国渔业协会、联合国粮农组织给予高度评价。
  不断学习
  充分把握市场动态
  老毕搞养殖,走的是三步曲:别人没搞时,他第一个搞;搞的人多了,他又转攻冷门;养龟的人多了,他又一门心思钻研发展特种名贵的龟种。目前全国有24种龟,老毕就有18种6万多只,每年自繁5万多只。为什么每次他都能准确决策,领"风气"之先呢?老毕全仗了他的一张"科技网"。
  搞养殖跟办企业一样,不把握市场信息,肯定不行。老毕跑遍了全国3/4的大中城市,每到一处,他都要想方设法与当地的专家、教授、养殖大户接上头,取经问道,交流探讨。他先后与省农大、淡水研究所、广东水产学院、上海水产大学、杭州水产研究所等30多家科研院校建立了联系。同时,他还与分散在全国各地的1400多名学生保持着联系。老毕自费订阅了20多种专业报纸杂志,他每天看书学习不少于2小时,以了解市场,寻求知识。专家、学生、报刊就是他受益匪浅的"科技网"。
  1997年夏天,他在无锡与当地的药材公司经理闲谈,说到用西药治龟鳖病成本太高,改用尖黄、黄岑等中草药熬汁下药,效果不错。对方却建议,可将中草药粉碎后直接撒入池中,既保留了药性,又减少浪费、降低成本。老毕实践后就一直沿用此法。
  如今,老毕的养殖场占地4000多平方米,养殖场里的龟鳖很多,有的非常名贵。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也报道了他的养殖经验和先进事迹。
  (责编:王文)
网站目录投稿:幻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