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它的单位是"级"。其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地震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标准,最先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提出来的,所以又称"里氏震级"。震级每相差2级,其能量就相差1000倍。 按照震级的大小,也可以对地震进行分类,我国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微震 —— 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弱震 —— 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4.5级的地震; 中强震—— 震级等于或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 —— 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也有人把震级等于或大于7级的地震称为大震。 对浅源地震而言,一般说来,震级在3级左右的地震就能被人感觉到,震级在4.7级以上的地震就可能造成破坏,震级在6级以上就可能造成较大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则有可能造成严重破坏。一般认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智利的8.9级地震。由于岩石的强度和破裂的规模都是有限的,所以地震的震级也是有限的。 地震发生的次数与震级存在一定的统计关系。震级越大的地震,发生的次数越少;反之,震级越小的地震,发生的次数越多。全世界每年用地震仪可以测出大约500万次地震,平均每隔几秒钟就有一次,其中3级以上的大约只有5万次,仅占1%;中强震和强震就更少了;全世界7级以上的大震每年平均约有18次,8级以上的地震每年平均仅1次。 今天小编对地震等级怎么界定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本站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