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特里普拉国王的小儿子拉兹托尔仗着自己聪明,专横跋扈,对大哥王太子昌德拉纳拉扬和二哥英德拉库玛尔很无礼。在一次箭术比赛中,拉兹托尔将自己的箭和英德拉库玛尔的偷偷调换,取得了胜利,英德拉库玛尔知道原来是拉兹托尔搞鬼后,对他充满了憎恨。后来,阿拉罕与特里普拉之间爆发了战争,兄弟三人一起出战。王太子和英德拉库玛尔在前方奋勇杀敌,拉兹托尔则带领自己的军队在夜晚偷袭阿拉罕的军营,俘虏了国王,赢得包括一顶象牙王冠在内的许多战利品。拉兹托尔得意洋洋,英德拉库玛尔认为王冠应该给王太子戴,还为此与王太子发生了争执,一怒而去。依沙·汗将军将王冠踢进河里,拉兹托尔恼怒异常,他给敌军报信,要求阿拉罕王发起进攻。王太子身负重伤,在他临死前,英德拉库玛尔找到了他,两人冰释前嫌。 作品选录 第六章 比武前拉兹托尔在高姆拉黛维的帮助下进了英德拉库玛尔的武器库房,他从英德拉库玛尔的箭袋中取出一支刻有英德拉库玛尔名字的箭放入自己的箭袋,并将一支刻有自己名字的箭精心插入英德拉库玛尔的箭袋固定的地方,以便它既容易又迅速地到达他的手中。一切都照拉兹托尔设想的发生了。英德拉库玛尔无意地抽出拉兹托尔精心摆放的箭——为此整个比武乱了套。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一切都平静下来后,英德拉库玛尔对拉兹托尔的鬼把戏多少有些明白了,但这话他对谁也不曾说起,——只是他对拉兹托尔加倍地憎恨了。 英德拉库玛尔一次又一次地对国王说:"陛下,让我去与阿拉罕人作战吧。" 国王陛下慎重地考虑起来。 我们的故事大约发生在三百年前。那时特里普拉是独立的,吉大港属特里普拉管辖。阿拉罕与吉大港接壤。阿拉罕人不断地侵犯吉大港。为此特里普拉与阿拉罕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与摩擦。日前,阿拉罕首领与奥莫尔玛尼克之间就发生了纠纷。看出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后,英德拉库玛尔提出了参战的建议。国王考虑了很久最终同意了。三兄弟带着各人的五千人马共一万五千人马,向吉大港进发。依沙·汗任总指挥。 在高尔诺浦利河西岸安营扎寨。阿拉罕人的军队一部分驻在河这边,一部分在另一边。阿拉罕首领带少部分军队驻在河对岸,他的二万二千军队做好战斗准备,驻扎在河西岸等待着对方的进攻。 高山是战场。面对面的两座山上分别驻扎着双方的军队。作战时双方的军队到中间的山谷地进行拼杀。山的四周是霍里托基、阿莫洛基和甘帕利树林。偶尔有附近村民逃跑时遗弃的空房子;有庄稼地,山民们在那里间种稻、棉花、西瓜和土豆。一些地方的农民们将整座整座山焚烧成黑灰,待雨季过后在上面种庄稼。右面是高尔诺浦利河,左边是险峻的山峦。 将近一个星期以来,双方都在等待对方的进攻。英德拉库玛尔等得有些不耐烦了。但是王太子的意思是等待对方先发难。这样一直拖着——但是对方也不想动而僵持着。最后他们决定主动出击了。 整个夜晚都在进行进攻的准备。拉兹托尔建议:"哥哥,你们二人带着你们的一万人马去进攻。我的五千人留着以备急用。" 英德拉库玛尔笑着说:"拉兹托尔想临阵脱逃。" 王太子说:"不,没什么好笑的。拉兹托尔的建议我认为很好。" 依沙·汗也这么说。拉兹托尔的建议被采纳了。 王太子和英德拉库玛尔属下的一万人马被分成五部分,每部分二千人。决定向敌人全部五个据点发动进攻,打乱他们的军事部署。开道的是弓箭手,其后是手持剑、长矛等武器的步兵,骑兵压阵。 阿拉罕的莫克族士兵在一个深而密的竹林后面摆起方阵。第一天的进攻没什么结果。特里普拉的军队没能破敌军方阵。 第七章 第二天——当一整天毫无结果的战争结束时已是午夜时分,双方的军队已经休憩。对峙的两座山上的双方的军营内偶有一二处地方闪烁着灯火。成群的豺狗在尸横遍野的战地上哀嚎。在离营地二英里远处,拉兹托尔正带领他的五千人马在高尔诺浦利河上造排筏桥。不点火把,没有声音,军队十分小心地从桥上通过。黑暗中河水在桥下流淌,人流在桥上通过。退潮了,部队艰难地登上险峻的对岸。依沙·汗命令拉兹托尔连夜率部队沿河向北进军,登岸后在敌后方隐藏下来,待黎明时王太子和英德拉库玛尔从正面进攻敌军时,拉兹托尔见信号从后偷袭。为此才安排了这么多的船只。但是拉兹托尔是怎样执行依沙·汗的命令呢?他率军登上了对岸。他采取了另一方案,但对谁也没说。他悄悄地向阿拉罕营地出发了。四面环山,中间是峡谷,阿拉罕国王的营房设在这中间。营房里的人们放心大胆地沉睡着。有时从远处射来巡逻的亮光。拉兹托尔的五千人马越过高山,穿过大森林,小心翼翼地下到各地——雨季时,大水带着树根、淤泥从山上倾泻而下。五千人马,五千把剑在黑暗中沿着曲曲弯弯的森林小道向下滑行,无声无息地慢慢滑行。突然响起五千人马的震耳欲聋的厮杀声,小小的营房似乎被震破,营房里的人们哆嗦着从里面走出来。有人以为是在做噩梦,有人以为是鬼怪作祟,有人几乎不能思想。 国王被俘了,未流一滴血。国王说:"即使你们俘虏或是杀了我,战争也不会结束。我被俘的同时我的军队就会立我的兄弟哈姆祖巴木为王,战争照样进行。我可以签署战败投降书,请给我松绑。" 拉兹托尔同意了。阿拉罕国王签署了战败投降书,献上一顶象牙王冠,五百匹曼尼普尔马和三只大象。这一切进行完毕已是黎明时分,白昼开始了。漫长的夜晚里所发生的一切似乎是鬼怪所为。白天阿拉罕人感到了奇耻大辱。在阳光的照射下四周的高山像是千百双眼睛无声地观望着。拉兹托尔对阿拉罕首领说:"别再拖延了,快向你的将军下达停止战争的命令。那边已发生内讧了。" 在卫兵的护卫下,信使传送命令去了。 第八章 天刚蒙蒙亮,王太子和英德拉库玛尔就兵分二路从东西两面向莫克人进攻。卢波纳拉扬为兵力的不足而忧心忡忡。他说,再来五千人就不用犯愁了。英德拉库玛尔说:"有神助我特里普拉,这么些人也能打胜仗。否则就让灾难降临我们头上吧,让特里普拉人牺牲越少越好。但是有毁灭之神的仁慈,我们今天一定会胜利。" 说完他就高呼毁灭之神的名字,手执大刀长矛,驱马直向敌营奔去。他的情绪极大地鼓舞了士兵们。他们好似夏季里的干柴烈火遇风即迅速蔓延那样飞奔而去,什么力量也无法阻挡。敌右方的阵列大乱,面对面的肉搏战开始了。人头和身体像收割下的庄稼滚落在田地里。英德拉库玛尔的马倒下了,他摔到了地上,传言说他死了。英德拉库玛尔将一名莫克骑兵砍下马,自己骑了上去。他站在马镫上将他血迹斑斑的大刀举向阳光灿烂的天空,雷鸣般地高呼:"毁灭之神,把战争之火点得更旺吧!" 看着发生的这一切,左方的莫克士兵不再坐等对方进攻而是突然主动向王太子发起进攻。王太子的士兵们被突如其来的进攻搞得晕头转向。顷刻间队伍大乱,自己的骑兵向自己的步兵扑去以致迷失了方向。王太子和依沙·汗以无畏的英雄气概极力控制部队,但是丝毫不起作用。估计拉兹托尔的部队就隐蔽在不远的地方而向他发出一次又一次地梭声信号,但始终不见拉兹托尔部队的踪影。依沙·汗说:"算了,别费力了。他是狡猾的狐狸,白天不会钻出山洞。" 依沙·汗跳下马来面朝西祈祷。他准备拼死血战到底。当四周死神临近时,旺盛的青春活力仿佛又回到他身上。 英德拉库玛尔歼灭了敌人一部分力量胜利而归,正碰上王太子的一队骑兵四处逃窜,他掉转头以闪电般的速度过来帮助王太子,但面对这混乱的局面他也无能为力。正如沙漠遇上风暴时到处飞沙走石一片昏暗,山谷中的战争形势也完全倒了个。向拉兹托尔求援的信号又一次一次发出,但得不到任何回答。 突然像念了什么咒语一样,一切停在原地一动不动,除了伤病员的呻吟和马的嘶鸣声外四下里静悄悄的无一点声音。有人举旗讲和来了。莫克国王投降了。高呼毁灭之神名字的声音响彻云霄。莫克士兵惊讶地面面相觑。 第九章 拉兹托尔带着战利品回来时,满脸的笑容使他的小眼眨巴着眯成了两条缝。他取出象牙王冠给英德拉库玛尔看,并说:"看,这是经过战争考验而获得的奖赏。" 英德拉库玛尔愤怒地说:"战争!你在何处打仗了!这奖品不是你的。这王冠应该王太子戴。" 拉兹托尔说:"我打仗获得的;这王冠我要戴。" 王太子说:"拉兹托尔说得对,这王冠应当属于他。" 依沙·汗生气地对拉兹托尔说:"你戴着王冠回去吧!你违抗指挥官的命令临阵逃脱,这污点一个王冠是掩盖不了的。你带着没落的哈里人的盲目骄傲回去吧,你需要装扮一下。" 拉兹托尔说:"汗先生,现在你满嘴大话,我不在时你们一直又在哪里呢?" 英德拉库玛尔说:"不管在什么地方,我们没有临阵脱逃藏在山洞里。" 王太子说:"英德拉库玛尔,你说错了。老实说,没有拉兹托尔,我们今天就倒霉了。" 英德拉库玛尔说:"没有拉兹托尔今天我们就什么危险都不会发生。没有拉兹托尔,这顶王冠我会从战争中去赢得,而拉兹托尔把它偷来了。哥哥,我要得到这王冠,就会给你戴上,我不会给自己戴。" 王太子拿过王冠对拉兹托尔说:"兄弟,你今天打胜了。没有你我们这么少的兵力真不知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呢。这王冠让我给你戴上。" 英德拉库玛尔胸口被撕裂般的难受,他声音沉重地说:"哥哥,拉兹托尔像狡猾的狐狸偷偷摸摸地在夜晚去把这王冠盗来;而我拼命打仗,却没从你口中听到一句赞扬!你说什么,没有拉兹托尔谁也无法把你从危难中解救出来。为什么,哥哥,我难道不是从早到晚一直在你眼前作战的吗?我难道临阵逃脱了,难道我什么时候胆怯了?我难道没赶来助你击溃敌人?你说什么,除了你最疼爱的拉兹托尔,谁也不能把你从危难中解救出来!" 王太子十分伤感地说:"兄弟,我不是说自己的危险……" 他的话还没说完英德拉库玛尔就委屈地走了出去。 依沙·汗对王太子说:"太子,这王冠你没权给任何人。我是司令官,这王冠我说给谁就是谁的。" 王太子闪让着说:"不,我不能接受。" 依沙·汗说:"那就算了,这王冠谁也得不到。" 说着依沙·汗用脚将王冠踢进高尔诺浦利河水里。他说:"拉兹托尔违犯了军事纪律,拉兹托尔应受惩罚。" 第十章 英德拉库玛尔带着一颗受伤的心,率领他的部队离开营地走远了。战争结束了,特里普拉士兵正忙着拔营返程,突然发生了麻烦。 当依沙·汗将王冠抢过去时拉兹托尔心里暗暗发誓: 我倒要看看没有我,你们怎么摆脱困境。 第二天,拉兹托尔秘密地给阿拉罕驻地发出一封信。信中透露了特里普拉军营中的分裂消息,他要求阿拉罕王发起进攻。 英德拉库玛尔独自率兵返家已走出很远,而王太子的部队正要启程,就在这时莫克人从后面发起了进攻。不知拉兹托尔将部队撤到了什么地方,不见踪影。 王太子剩余的三千士兵,突然被人数四倍于他的莫克兵包围了。依沙·汗对王太子说:"今天是逃脱不了了,战争的责任就交给我,你逃命去吧。" 王太子坚定地说:"即使逃脱了,总有一天是要死的。"他四处看了看说:"又能往哪儿逃呢!在这儿死容易,逃跑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哎,上苍啊,这一切都是你的旨意。" 依沙·汗说:"那么来吧,今天就轰轰烈烈地去死吧。" 说完他就迅速命令部队朝敌兵包围较松散的地方冲杀突围。见突围的道路被堵死,士兵们疯狂地拼杀起来。依沙·汗双手挥舞着大刀使周围无一人能生还。战场附近有一小溪,小溪的水被血染红了。 依沙·汗扰乱了敌人的阵列,眼看打到了山顶,这时一支箭射中了他的胸口,他呼唤着阿拉摔下了马背。 王太子膝部、背部以及他的坐骑大象躯干各中了一箭。象手倒地死去。失去驾驭的大象发疯般的跑离战场。王太子极力驱赶它回去,但它不听指挥。最后王太子因伤痛流血过多而虚弱地从象背上摔下来,倒在离战场很远的高尔诺浦利河边昏死过去。 第十一章 今晚月亮升起来了。曾几何时,往日里月光照射下的长满五颜六色野花的绿色田野,而今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月光下,整夜欢跃的水晶般透明的溪水而今被死马堵塞被鲜血染红。但是在白天中午时分,在阳光下那儿发生了激烈的死亡较量,恐惧、愤怒、失望、怨恨各种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刀光剑影、疯狂的喊叫声、伤痛的呻吟声、马匹的嘶鸣声、战斗的号角声,使蓝天也为之悲恸。夜晚,在月光下那儿是如此的平静,如此深沉的悲哀!死亡的较量已经结束,剩下的只是狂欢后遗留在大剧院四周的残迹。没有回声、没有生命、没有思想,胸中的激情凝固了。一面是高山的狭长影子,一面是月光。间或有五六棵大树的浓密枝杈相攀形成的黑影,一动不动地站立着。 当英德拉库玛尔获悉战争的消息后来寻找王太子时,王太子正躺在高尔诺浦利河边松软的草丛里。渴了就用手接点水喝,乏了就闭上眼歇息。海风从远处吹来,耳边响着小河潺潺的流水声。没有生命。四面是寂静的高山——寂静的森林阴森森——空中的月亮孤单单。月光下无边无际的蓝天变成灰白色。 当英德拉库玛尔心碎地呼喊着"哥哥"的时候,天地也为之动容。昌德拉纳拉扬蓦地醒来喊着"我在这儿,兄弟"并张开了双臂。英德拉库玛尔扑向哥哥的怀里,孩子般嘤嘤地哭泣起来。 昌德拉纳拉扬慢慢地说道:"啊,我还活着,兄弟!相信你一定会来,所以我的灵魂一点也没出壳。英德拉库玛尔,你错怪我了,我怎么能带着这个误会死去。今天我们又见了,我又得到了你的爱——现在死去就没什么遗憾了。" 说完他将身上的箭拔了出来。伤口血流如注,身体开始发凉了。他用微弱的声音说:"我死而无憾,但是我们失败了!" 英德拉库玛尔哭着说:"你并没有失败,哥哥,是我失败了。" 昌德拉纳拉扬双手合掌,向苍天祈祷说:"仁慈的神啊,我结束了尘世间的生命,我来了,请你给我一席之地。"——说着闭上了眼睛。 拂晓当河西岸上空的月光暗淡下来的时候,昌德拉纳拉扬那双眼紧闭的面孔也开始变得灰白。他的生命随着月亮一起消失了。 (孟历)一二九二年 (1885年4~5月) (钟少莉 译) 赏 析 泰戈尔的短篇历史小说《王冠》讲述了印度特里普拉国王的三个儿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塑造了三位性格迥异的王子形象。 王太子昌德拉纳拉扬秉性纯良,宽厚仁慈。小王子拉兹托尔抢占了他的马,他只是笑笑,并不吭声。如果说这只是大哥对任性的弟弟的容忍,那么后来王太子的忍让和做法就失去了原则。在对外的作战中,小王子不服从命令,擅自行动,给军队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王太子非但不去追究小王子的罪责,反而感谢他的及时救援,甚至不顾二王子的劝告要亲手给他戴上战利品——象牙王冠。 二王子英德拉库玛尔武艺高强,个性刚直,他非常尊重王太子,唯其马首是瞻。二王子无法忍受漠视,不能承受一点儿委屈。同时,英德拉库玛尔又有些意气用事,不够冷静,过于冲动。因为与王太子意见相左而离开,结果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小说中着墨最多的是小王子拉兹托尔。小说一开头就通过拉兹托尔和老师依沙·汗将军的对话为我们揭示了其性格中的一个方面: 目无尊长,飞扬跋扈。依沙·汗将军不仅是王子们的老师,还曾是国王的老师。但是拉兹托尔却非常无礼地用一声"喂"来招呼依沙·汗将军,不允许老师称呼自己的名字,摆出王子的架子。没想到汗将军根本对他的"警告"不屑一顾,甚至和二王子一起打趣他,这越发激怒了拉兹托尔。这为后来王子们进行箭术比赛,结下更深的仇怨做了铺垫。 在箭术比赛的前一天,拉兹托尔进入了英德拉库玛尔的武器库房,调换了两人的一支箭,在比赛中,英德拉库玛尔无意中将拉兹托尔精心摆放的箭射出,射到地上的箭头上竟然刻着英德拉库玛尔的名字,而射中目标的箭头上则刻着拉兹托尔的名字,大家感到不可思议,面面相觑。依沙·汗将军要求再比一次,拉兹托尔不同意,甚至假装大方地将宝剑奖给二王子。英德拉库玛尔愤怒地将宝剑扔掉。 如果说这些事件只是兄弟之间的小摩擦、小嫌隙,拉兹托尔只是一个被父亲宠坏的、有点小聪明的王子,他的行为似乎也无伤大雅。那么本书节选部分拉兹托尔的所作所为则表现了他为满足一己私欲而不择手段,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置兄弟之情于不顾的冷血无情。 国王派三兄弟率部去和阿拉罕人作战,由依沙·汗将军任总指挥。拉兹托尔不服从指挥,擅自更改作战计划,在夜晚偷袭了阿拉罕的营地,俘虏了国王,并为此沾沾自喜,炫耀着阿拉罕国王献上的象牙王冠。英德拉库玛尔和依沙·汗都认为,王冠应当由王太子戴,王太子则说王冠属于拉兹托尔,三人为此发生了争执。英德拉库玛尔负气率部而去,依沙·汗把王冠踢到河里,并说拉兹托尔应受惩罚。这让拉兹托尔怀恨在心,将特里普拉军营分裂的消息告诉了敌方,并将自己的军队撤走。王太子寡不敌众,身负重伤。二王子亲眼目睹了自己挚爱的兄长的死去,懊悔不已。 小说在悲凉的气氛中画上了句号,让人为之扼腕叹息。 除了三兄弟的形象之外,作者还用寥寥几笔,为我们描摹了一位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勇敢坚强的依沙·汗将军的形象。他对拉兹托尔的诡计有清醒的认识,且毫不留情地进行批评。老将军几个简单的动作,几句简短话语,都很好地体现了他的个性。如面对拉兹托尔的无礼,他"猛一抬头高声回道:‘请便!’"。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他视死如归,豪情万丈地说:"那么来吧,今天就轰轰烈烈地去死吧。" 在小说的情节安排上,泰戈尔采用层层铺垫的手法,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凑而不拖沓,引人入胜。 首先因为依沙·汗将军和英德拉库玛尔对拉兹托尔的嘲笑,才有了后来的箭术比赛;又由于箭术比赛中拉兹托尔的诡计,英德拉库玛尔失败了,为了证明自己,英德拉库玛尔多次要求参战,才有了后来阿拉罕和特里普拉国的战争,才有了战争中三位王子之间的激烈矛盾冲突。 中外历史上为争夺皇权,父子、兄弟、亲戚之间勾心斗角、血腥屠杀的事情数不胜数,不胜枚举。传说印度历史上的阿育王杀死了99个兄弟才坐稳宝座,这或许是夸张,但从中可见王位争夺的残酷激烈。泰戈尔通过这篇小说批判了人们对皇权的迷恋,揭露了人性的弱点和肮脏的一面。 (杨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