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老的居住环境都是幽深古朴的,都是颇有一番情致的,从整体建筑格局上讲,北有胡同,南有弄堂,而江南的水弄堂更是有一股生活的原味和诗意的表露。 江南的水弄堂,包括依着古运河而建的码头城市——无锡,是别具一格的,外人看来枕河人家有着威尼斯的浪漫。其实水弄堂是古时南北漕运和江南本有发达的水系激发的生活方式而已,通俗讲就是因为本来的水系交错,路上交通不便利加上运河穿城而过,所以不管是城区还是乡村,江南,无锡人为了交通便利和"讨生活",富人也好,穷人也罢,都是依水而建,慢慢地逼压着河道,慢慢地形成了如同河边曲折小径般的幽深的水弄堂…… 旧时的无锡不像现在马路宽敞,路上交通是很不便利的,出门大都要坐船,殷实人家甚至自备有汽轮。到处是河道,所以水包围着城市,但是也形成了一种"水气"的生活,细腻,柔顺,实在,讲究,勤劳。水弄堂在无锡有着特殊的格局,简单来讲就是运、市、商、文这几个部分交融着。运就是无锡的运河和水系创造着无锡四大码头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早期的移民,大量的北方人通过运输商贸来到无锡,自己划着小船来的,久了就在无锡生活,先是做做小运输,再是沿河生活,这河是古运河,一般是外围的护城河,最后是把船移到河边岸上,以此为基础搭起一间间的茅草屋,等到生活有所改善就茅草和砖木混合,他们先是水上小运输,然后是摸摸螺蛳,网网鱼,最后到了陆地就以拉黄包车、板车为业,一样是运输的工作,他们虽然卑微但是确实城市不可缺少的人,带来了活力和生机,他们的建筑也是沿河的,也是水弄堂的一部分,弄堂也幽深,但不是高墙大院,但是也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现在市中心西门一带以前的"棚下街"就是这些外来人的居住区,也是水弄堂底层生活的一面,解放后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进了工厂,早起了砖瓦,水泥房,到了上个世纪末,这里建成了五爱家园,这里仍然是依水的人居,不过多了几分现代都市的文明气质。市就是无锡的市民,传统的无锡人,都是"做做吃吃"的人家,日夜的奋斗,用血和汗水打造了自己的天地,旧时的市民主要是小工商业主,小知识分子,城市旧家族,有技能的专业者等,可以说是当时的中产阶级,他们的房子一般在内护城河旁,一般也有外来的底层人做邻居,他们也是依水而建,因为有些家业,所以一般是二进或者是三进的宅院,殷实的会有天井和花园,一般的则是面对着河面和街巷,有点小门面,前面是店铺,后面两进是自己的居所,所以这些弄堂很有生活的气息,推开门,或者走进不太长的备弄,就是一个雅致的院落,不大但是空间合理,靠着街面上的是一些日常的店铺,主要是供水的"老虎灶"(热水房),喝茶的小茶馆,无锡宽汤面点,香烛店,火油店(杂货店)等,没有太多的高消费,都是江南人带着水气的生活的见证。这些家园,其实很符合现代的生活,因为要开店,所以一般很少有备弄,进门或者走过店铺,就是天井,过了天井就是合理安排的对称的居所,洋气的无锡会有些小型的转盘楼和百叶窗,无锡的水弄堂和北方四合院不同,和苏州浙江古镇也不一样,就是建筑的多样性,小户人家要实用,所以很多放弃了传统一进二进的格局,采用了一进以后用小花园取代天井,屋子集中一边的开阔格局,另一边又是邻居,所以不占整体空间。日晖巷和内护城河边的荷花塘就是这种格局,当然前门靠街的,后门靠水,所以小户人家大都有独立的码头,就这样水、街坊、小商业、人居有机的结合了,这不就是一种社会精神的体现吗?如今这部分弄堂有些改造成步行街,又写成了慢生活的历史街区,继续着商业和人居的结合,同时在现代市民社区中现在也往往注重这种人居和商业和交通的三者关系,所以无锡的安居房经济适用房小区大都体现出"出脚"方便的便利性。商不是一般商人,而是民族工商业者,无锡的繁荣不仅在于吴文化发源地,东林文化,四大码头,更多在于工商业的发起,薛福成家族的开创,荣氏家族的兴盛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前面说的棚下街前面有两个墩,无锡人说的墩就是河中的小岛,一个是供奉抗倭英雄的西水墩,一个是太子墩,太子墩上就是荣氏家族早期的建厂的地方,旧厂如今已是古运河畔的一处古迹了,工商业者的住宅也是在水弄堂,一般在事业区的附近,不过已经和内外护城河有所距离了,不过门前还是有河的。这些建筑是无锡的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因为是无锡早期高档小区的缩影,这和一般小家碧玉的江南里弄是不尽相同的。除了薛福成故居比较传统中式的建筑,其他建筑大都是西洋别墅,中西结合,新中式的外观,内部装饰已经有了瓷砖、洁具等洋物件。这是水弄堂的豪华区也是最大气的地方,漫步在这些建筑,有些欧式街头的情怀,但是少了些海派的市侩气,多了些江南的灵动。这些建筑有些是群体建筑,如薛福成故居对面薛福成孙子为娶袁世凯女儿的"驸马府"是一群典型的巴洛克建筑,无论是门头,铁艺窗子,西式阳台,花园都是典型的欧式风格,旧时薛福成故居和"驸马府"之间是有条小河的,小河上是一座小桥,叫上学桥,据说是为了方便薛氏子弟上学而建的,学子的脚步寄托着工商业先驱的期望,这不就是开明的近代思想的体现吗,旁边是传统的民居和小祠堂,江南民居、祠堂、巴洛克建筑、小河、小桥、官员宅邸就这样在江南水乡无锡奇妙的组合着。有些是独门独院的别墅,如在如今荣耀花园里面的荣氏老宅就是一处带有美式的别墅,没有中式的里弄感,直接就是主体洋房和开放花园,体现出主人的胸怀,荣德生是最早提议拆古城墙,填河,造商业街,发展太湖新城的人,虽然根据他的规划,我们减少了苏州式的水乡柔情,但是多了现代商业的人居便利。有些是带有社区性质的,东大街和大娄巷是无锡两处工商业者集中地地方,东大街大都是石库门建筑、西式别墅、中西结合建筑这些当时很时尚的房屋,在墙体既有西式的罗马柱、烟囱、百叶窗、花玻璃,也有中式的"暗八仙"雕塑和中式屋脊和风火墙,这些建筑内部都是现代格局,没有天井、备弄,直接是客厅、花园、厨房等布局,有独立的卫生间,而客厅不再是传统的中堂设计,而是铺设彩色瓷砖(进口),天花板做西式吊顶,装吊灯的欧式装饰,甚至有些建筑的楼梯上都是一些老鹰、女孩的塑像,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欧式小区已经很接近了,只是带有一些江南传统的印记,这些建筑还是靠近河,也是水弄堂,但是已经不是悠悠的小弄了,而是社区的结合。大娄巷是较为中式的设计,大娄巷面积很大,靠近如今的中山路和三凤桥,所以是水和商业街的结合,在整体结构上有着江南的水乡特色,也有北方胡同的大气,所以大宅子很多,和一般江南园林住宅不一样,这些建筑宽敞,进门就是一个个居住空间,花园不是苏式的园林的雅致,而是大气的院落,没有遮挡,直接假山,花坛,菜园,古井,一目了然,就像寄畅园知鱼亭的宽阔和野趣一样,又是毫无遮挡也是一种美,也实用,休闲生活一体化。文就是文脉,无锡不仅是码头,是小市民小商铺,是大商人集中区,散发文化幽香的地方,无锡的文化在于文人的众多,王羲之在崇安寺一带的居住,秦观在崇宁路的定居,明代孙氏在无锡的特殊地位,吴越钱王后代的文化贡献铸就了无锡几大文人世家的构建。无论是小娄巷的孙继皋少宰第、钱钟书故居、秦邦宪故居、秦氏对照厅,秦淮海祠堂,都是文人后裔,文化世家书香门第的所在,文人大都是名人后代,所以有些大宅继承,如少宰第、祠堂,这些是祖产,但是后人的居所却是无锡水弄堂里面最朴素,但是也是最精细的,也是最传统的,这些建筑大都比较传统,就是面积不大的钱钟书故居也是很江南化的,同时也很精细,有些在不大的家中打造小园林,有些是深深地备弄,一大家族都是生活在备弄左右,形成联动效果。这些建筑内部设施也是比较传统,如江南特有的三眼灶就代表了炒、蒸、煮三种做菜方式的同时进行的设计,在设计上很朴素,我们走在小娄巷,感到的不是大气、奢侈也不是流水的细腻,而是一种在世俗中的淡淡的书香味和宁静感,也是这也是无锡的文化气息吧…… 如今的无锡已经是先带都市了,市中心只是老街道的保留,成片的水弄堂都改造成了现代的商业人居区域,继续着历史的变迁。只有在老城区边缘的清明桥历史街区保留着大规模的水弄堂。但是水弄堂的精神却在影响着无锡人的家居装修理念,那就是实用、商业、交通便利、宜居。所以我们对于家的营造往往是多种元素的,不局限于海派的洋气,也不局限于苏式的优雅,而是一种拿来主义的勇气,所以当很多风格席卷无锡以后,精明实在的无锡人大都选择了混搭和简约式,也许城市的建设可以消灭外在的水弄堂,但是运、市、商、文四大人居元素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理念到永远,这就是一个城市的生活家居的理念的特色。 桨声中的无锡水弄堂没有南京旧都的沧桑,没有苏州的温情,没有上海的都市气,没有广东的番化,没有北方的古老,我们有的是对生活真正的理解,是在各种阶层中的综合,这就是无锡的生活,商业的头脑,实在的观点,文化的追求,物流的视野…… 水弄堂在无锡不是凭吊的旧日的梦,而是我们的真实的不断延续的生活…… 周鼎明写于201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