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秦本是僻处西陲、被当做夷狄看待的一个小国,却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本篇系统而周悉地记述了这个发展过程。故吴汝纶说:"此篇为秦有天下作势,通篇趋重末段。"(《桐城吴先生点勘史记》卷五《秦本纪》) 这篇本纪从秦的先祖、世系和他们长于畜牧并善御的传统写起,然后历叙秦襄公始为诸侯,秦穆公霸西戎,秦孝公之后蚕食、鲸吞诸侯,直到昭襄时代终于打好了统一天下的基础的史实。考察秦所以能够不断发展、迅速壮大的关键,除去他们具有强悍的民族素质外,更在于他们自穆公之后能够发奋图强,勇于改革、实行开放政策、广泛延揽和重用人才。 这篇本纪把秦作为继周之后的主体记述,以秦为中心,把有关的天下大事都穿插记载下来,如齐桓公之霸、楚庄王之强、孔子相鲁、三国分晋等等,所以它不只是秦的兴盛史,还是周秦之间的社会发展史;又由于本篇重点载述秦孝公以后蚕食诸侯的史实,所以它也是研究战国史的重要文献。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1]。女惰织,玄鸟陨卵[2],女惰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3],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4]。已成,帝锡玄圭[5]。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6],赞禹功[7],其赐尔皂游[6]。尔后嗣将大出[9]。"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10];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 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11]。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其玄孙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12]。生蜚廉。 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13],还,无所报[14]。为坛霍太山而报[15],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16],赐尔石棺以华氏[17]"。死,遂葬于霍太山。 蜚廉复有子曰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18]。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穆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19],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20],造父为穆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穆王以赵城封造父[21],造父族由此为赵氏。 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后也。 恶来革者,蜚廉子也,早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22],姓赵氏。 非子居犬丘[23],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24],马大蕃息。孝王欲以为大骆適嗣。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適。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適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25],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亦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適者,以和西戎。 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 秦仲立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 秦仲立二十三年,死于戎。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 【段意】 写西周以前秦嬴氏先公世系,从柏翳佐舜调驯鸟兽,佐禹平水土,费昌为商汤御,造父为周穆王御,到庄公助周宣王伐戎,秦嬴氏在西方兴起。 【注释】 [1]颛顼(zhuan xu):详《五帝本纪》。女惰:脩,同"修"。女脩,颛顼的孙女,实为秦人之祖。[2]玄鸟:燕子。玄,黑色,燕子是黑色的,故名为玄鸟。 [3]少典:部族名。取少典之子,即娶少典族的女儿为妻。 [4]平:治。 [5]玄圭(gui):黑色的玉圭。 [6]咨:叹词,表赞赏。 [7]赞:助。 [8]皂游:黑色的旌旗飘带。 [9]尔后嗣句:你的后代将要繁衍昌盛。 [10]鸟俗氏:因大费之后孟戏、中衍鸟身人言,故称为鸟俗氏。乃古代图腾崇拜的一种反映。 [11]遂致句:太戊于是招中衍为御,并把女儿嫁给他做妻子。 [12]西垂:西部边境。垂,同"陲"。 [13]为纣石北方:替纣在北方寻找石材。 [14]无所报:指没有接受报告的人,因纣已死。下云"为坛霍太山而报",是说就在霍太山筑坛报祭。 [15]霍太山:即霍山,也称太岳山,在山西霍县东南。 [16]处父:蜚廉之号。 [17]华氏:光耀你的氏族。 [18]宅皋狼:名号。传说孟增曾居皋狼县,故以居地为号。 [19]骥(ji)、温骊(li)、骅骝(hua liu)、騄(lu)耳:皆良马名,周穆王八骏之四。 [20]徐偃王:徐国的国君。 [21]赵城:今山西赵城县西南。 [22]皆蒙赵城:都蒙恩住在赵城。 [23]犬丘:又名槐里、废丘,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南。 [24]汧(qian)、渭之间:汧水与渭水之间,即关中宝鸡一带地方。 [25]邑之秦:赐给他秦地作封邑。秦,即秦亭,在今甘肃清水县东北。 庄公居其故西犬丘[1],生子三人,其长男世父。世父曰:"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遂将击戎,让其弟襄公,襄公为太子。 庄公立四十四年,卒,太子襄公代立。 襄公元年,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 襄公二年,戎围犬丘,世父击之,为戎人所虏。岁馀,复归世父。 七年春,周幽王用褒姒废太子[2],立褒姒子为適,数欺诸侯[3],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4]。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洛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5]。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三[6],祠上帝西畤[7]。 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生文公。 文公元年,居西垂宫[8]。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东猎。四年,至汧、渭之会[9],曰:"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后卒获为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即营邑之。十年,初为鄜畤[10],用三牢[11]。十三年,初有史以纪事,民多化者。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于是文公遂收周馀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十九年,得陈宝[12]。二十年,法初有三族之罪[13]。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丰大特[14]。四十八年,文公太子卒,赐谥为竫公。竫公之长子为太子,是文公孙也。 五十年,文公卒,葬西山。竫公子立,是为宁公。 宁公二年,公徙居平阳[15]。遣兵伐荡社[16]。三年,与亳战[17],亳王奔戎,遂灭荡社。四年,鲁公子翚弑其君隐公。十二年,伐荡氏,取之。 宁公生十岁立,立十二年卒,葬西山。生子三人,长男武公为太子。武公弟德公同母鲁姬子,生出子。宁公卒,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太子而立出子为君[18]。 出子六年,三父等复共令人贼杀出子。出子生五岁立,立六年卒。三父等乃复立故太子武公。 武公元年,伐彭戏氏[19],至于华山下,居平阳封宫。三年,诛三父等而夷三族,以其杀出子也。郑高渠眯杀其君昭公。十年,伐到、冀戎[20],初县之[21]。十一年,初县杜、郑[22]。灭小虢[23]。 十三年,齐人管至父、连称等杀其君襄公而立公孙无知。晋灭霍、魏、耿。齐雍廪杀无知、管至父等而立齐桓公。齐、晋为强国。十九年,晋曲沃始为晋侯[24]。齐桓公伯于鄄[25]。 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阳[26]。初以人从死[27],从死者六十六人。有子一人,名曰白。白不立,封平阳。立其弟德公。 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以牺三百牢祠鄜畤。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梁伯、芮伯来朝[28]。二年,初伏[29],以狗御蛊[30]。德公生三十三岁而立,立二年卒。生子三人:长子宣公,中子成公,少子穆公。长子宣公立。 宣公元年,卫、燕伐周,出惠王,立王子颓。三年,郑伯、虢叔杀子颓而人惠王。四年,作密畤[31]。与晋战河阳[32],胜之。 十二年,宣公卒。生子九人,莫立,立其弟成公。 成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齐桓公伐山戎[33],次于孤竹[34]。 成公立四年卒。子七人,莫立,立其弟穆公。 穆公任好元年[35],自将伐茅津[36],胜之。四年,迎妇于晋,晋太子申生姊也。其岁,齐桓公伐楚,至邵陵[37]。 五年,晋献公灭虞、虢[38],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马赂于虞故也。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穆公夫人媵于秦[39]。百里傒亡秦走宛[40],楚鄙人执之[41]。穆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下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42]。"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傒年已七十馀。穆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穆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穆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百里傒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侄人[43],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颓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颓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穆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秋,穆公自将伐晋,战于河曲[44]。晋骊姬作乱,太子申生死新城[45],重耳、夷吾出奔[46]。 九年,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47]。 晋献公卒。立骊姬子奚齐,其臣里克杀奚齐。荀息立卓子[48],克又杀卓子及荀息。夷吾使人请秦,求入晋[49]。于是穆公许之,使百里傒将兵送夷吾。夷吾谓曰:"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50]。"及至,已立,而使丕郑谢秦,背约不与河西城,而杀里克。丕郑闻之,恐,因与穆公谋曰:"晋人不欲夷吾,实欲重耳。今背秦约而杀里克,皆吕甥、郤芮之计也。愿君以利急召吕、郤,吕、郤至,则更入重耳便。"穆公许之,使人与丕郑归,召吕、郤。吕、郤等疑丕郑有间,乃言夷吾杀丕郑。丕郑子丕豹奔秦,说穆公曰:"晋君无道,百姓不亲,可伐也。"穆公曰:"百姓苟不便,何故能诛其大臣?能诛其大臣,此其调也[51]。"不听,而阴用豹[52]。 十二年,齐管仲、隰朋死。 晋旱,来请粟。丕豹说穆公勿与,因其饥而伐之。穆公问公孙支,支曰:"饥穰,更事耳[53],不可不与。"问百里傒,傒曰:"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于是用百里傒、公孙支言,卒与之粟。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54]。 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十五年,兴兵将攻秦。穆公发兵,使丕豹将,自往击之。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55]。晋君弃其军,与秦争利,还而马[56]。穆公与麾下驰追之,不能得晋君,反为晋军所围。晋击穆公,穆公伤。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57],晋军解围,遂脱穆公而反生得晋君。初,穆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馀人[58],吏逐得,欲法之。穆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穆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穆公虏晋君以归,令于国,"斋宿[59],吾将以晋君祠上帝"。周天子闻之,曰"晋我同姓",为请晋君。夷吾姊亦为穆公夫人,夫人闻之,乃衰绖跣[60],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穆公曰:"我得晋君以为功,今天子为请,夫人是忧。"乃与晋君盟,许归之,更舍上舍[61],而馈之七牢[62]。十一月,归晋君夷吾,夷吾献其河西地,使太子圉为质于秦。秦妻子圉以宗女[63]。是时秦地东至河[64]。 十八年,齐桓公卒。二十年,秦灭梁、芮。 二十二年,晋公子圉闻晋君病,曰:"梁,我母家也[65],而秦灭之。我兄弟多,即君百岁后[66],秦必留我,而晋轻,亦更立他子。"子圉乃亡归晋。二十三年,晋惠公卒,子圉立为君。秦怨圉亡去,乃迎晋公子重耳于楚,而妻以故子圉妻。重耳初谢,后乃受。穆公益礼厚遇之。 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晋许之,于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文公使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 其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67]。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于晋、秦。秦穆公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68]。三十年,穆公助晋文公围郑。郑使人言穆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穆公乃罢兵归。晋亦罢。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穆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69],希有得利者[70]。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穆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穆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71],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于殽阨矣[72]。" 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73],过周北门。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74],不败何待!"兵至滑[75],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灭滑。滑,晋之边邑也。 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遂墨衰经[76],发兵遮秦兵于殽,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穆公之怨此三人人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三将至,穆公素服郊迎,向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傒、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耻,毋怠。"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三十四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 穆公于是复使孟明视等将兵伐晋,战于彭衙[77]。秦不利,引兵归。 戎王使由余于秦。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能晋言。闻穆公贤,故使由余观秦。秦穆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穆公怪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78],以责督于下,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灭宗,皆以此类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于是穆公退而问内史廖曰[79]:"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内史廖曰:"戎王处辟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遗其女乐[80],以夺其志[81];为由余请,以疏其间[82];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间,乃可虏也。且戎王好乐,必怠于政。"穆公曰:"善。"因与由余曲席而坐[83],传器而食[84],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察[85]。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86]。戎王受而说之[87],终年不还。于是秦乃归由余。由余数谏不听,穆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88],由余遂去降秦。穆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 三十六年,穆公复益厚孟明等,使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取王官及鄗[89],以报殽之役。晋人皆城守不敢出。于是穆公乃自茅津渡河,封殽中尸,为发丧,哭之三日。乃誓于军曰:"嗟,士卒!听,无哗,余誓告汝。古之人谋,黄发番番[90],则无所过。"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傒之谋,故作此誓,令后世以记余过。君子闻之,皆为垂涕,曰:"嗟乎!秦穆公之与人周也[91],卒得孟明之庆[92]。" 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93],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过贺穆公以金鼓。 三十九年,穆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94]。君子曰:"秦穆公广地益国,东服强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穆公子四十人,其太子䓨代立,是为康公。 康公元年。往岁穆公之卒,晋襄公亦卒;襄公之弟名雍,秦出也[95],在秦。晋赵盾欲立之[96],使随会来迎雍[97],秦以兵送至令狐。晋立襄公子而反击秦师,秦师败,随会来奔。 二年,秦伐晋,取武城[98],报令狐之役[99]。四年,晋伐秦,取少梁[100]。六年,秦伐晋,取羁马[101]。战于河曲,大败晋军。晋人患随会在秦为乱,乃使魏雠馀详反[102],合谋会,诈而得会,会遂归晋。 康公立十二年卒,子共公立。 共公二年,晋赵穿弑其君灵公。三年,楚庄王强,北兵至洛,问周鼎。 共公立五年卒,子桓公立。 桓公三年,晋败我一将。十年,楚庄王服郑,北败晋兵于河上。当是之时,楚霸,为会盟合诸侯。二十四年,晋厉公初立,与秦桓公夹河而盟。归而秦倍盟[103],与翟合谋击晋。二十六年,晋率诸侯伐秦,秦军败走,追至泾而还。 桓公立二十七年卒,子景公立。 景公四年,晋栾书弑其君厉公。十五年,救郑,败晋兵于栎[104]。是时晋悼公为盟主。十八年,晋悼公强,数会诸侯,率以伐秦,败秦军。秦军走,晋兵追之,遂渡泾,至棫林而还[105]。二十七年,景公如晋,与平公盟,已而背之。三十六年,楚公子围弑其君而自立,是为灵王。景公母弟后子鍼有宠[106],景公母弟富,或谮之,恐诛,乃奔晋,车重千乘[107]。晋平公曰:"后子富如此,何以自亡?"对曰:"秦公无道,畏诛,欲待其后世乃归。"三十九年,楚灵王强,会诸侯于申[108],为盟主,杀齐庆封[109]。 景公立四十年卒,子哀公立。后子复来归秦[110]。 哀公八年,楚公子弃疾弑灵王而自立,是为平王。十一年,楚平王来求秦女为太子建妻。至国,女好而自娶之。十五年,楚平王欲诛建,建亡。伍子胥奔吴。晋公室卑而六卿强[111],欲内相攻,是以久秦晋不相攻。三十一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伐楚,楚王亡奔随[112],吴遂入郢[113]。楚大夫申包胥来告急,七日不食,日夜哭泣。于是秦乃发五百乘救楚,败吴师。吴师归,楚昭王乃得复入郢。 哀公立三十六年卒。太子夷公,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 惠公元年,孔子行鲁相事。五年,晋卿中行、范氏反晋,晋使智氏、赵简子攻之,范、中行氏亡奔齐。 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 悼公二年,齐臣田乞弑其君孺子,立其兄阳生,是为悼公。六年,吴败齐师。齐人弑悼公,立其子简公。九年,晋定公与吴王夫差盟,争长于黄池[114],卒先吴[115]。吴强,陵中国[116]。十二年,齐田常弑简公,立其弟平公,常相之。十三年,楚灭陈。 秦悼公立十四年卒,子厉共公立。孔子以悼公十二年卒。 【段意】 写春秋时期的秦国,从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徒洛邑,被封为诸侯,到秦穆公任用百里傒、由余等人扩充势力,秦地东至河,霸西戎,已成为西方大国。秦继续向东发展,但为晋所阻。 【注释】 [1]西犬丘:即西垂,在今甘肃省天水地区,为秦发祥地。 [2]用褒姒(bao si)废太子:因为宠爱褒姒的缘故废黜太子。 [3]欺:欺骗,指燃烽火戏诸侯事。 [4]郦(li)山:山名,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 [5]岐以西之地:岐山以西一带地方。 [6]骝驹:赤色黑鬃马。羝(di)羊:公羊。 [7]祠上帝西畤(zhi):在西畴祭祀上帝。西畤,秦祭天地的地方,在西县(今甘肃天水县西南)。 [8]西垂宫:就在上面说的西县。 [9]汧、渭之会:汧水和渭水交会的地方。文公在汧渭交会的地方所作都邑即汧邑,故城在今陕西陇南县。 [10]鄜(fu)畤:设立在鄜的祭天地之处。鄜,一说即今陕西富县;一说在今陕西凤翔县三畤原。 [11]三牢:指牛、羊、猪。 [12]陈宝:陈仓宝石。传说文公在陈仓山上得神雉,化而为石,于是立祠祭祀,称陈宝,并改陈仓为宝鸡。 [13]三族之罪;诛灭三族(父族、母族、妻族)的刑罚。 [14]丰大特:丰、丰水;大特,大公牛。传说文公在雍南山砍伐一株大梓树,树断生出一条有色大公牛走入丰水中,于是在武都立怒特祠,祠大青牛。这与陈宝之说都属神话。 [15]平阳:今陕西岐山县西南。 [16]荡社:西戎之君所居邑,在今陕西兴平县。 [17]亳(bo):西戎中的一支;或说是汤的后裔。 [18]大庶长:官名。职掌公室庶子之戒命与教育。 [19]彭戏氏:戎族一支,其地即彭衙(今陕西白水县东北)。 [20]邽(gui)、冀:邽、冀皆当时戎地。邽,即上邽(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冀,即冀县(在今甘肃甘谷县南)。 [21]初县之:开始把这两个地方作为秦国的县。 [22]杜、郑:杜,古杜柏国,在今陕西长安县东;郑,原周畿内之国,周宣王封其弟友于郑,在今陕西华县北。 [23]小虢(guo):西虢(周文王第虢仲封地)东迁时仍留原地者为小虢,其地在今宝鸡市东。又说小虢是羌族的一支。 [24]晋曲沃始为晋侯:指曲沃武公灭晋侯缗,自为晋君。 [25]齐桓公伯于鄄:齐桓公在鄄称霸。鄄,在今山东鄄城县西北。 [26]雍平阳:平阳属雍。雍,在今陕西凤翔县南。 [27]以人从死:用活人殉葬。 [28]梁伯、芮(rui)伯:梁伯国,嬴姓,在今陕西韩城市南;芮,姬姓,在今陕西大荔县。 [29]初伏:开始在历法上规定出伏日。 [30]以狗御蛊(gu):杀狗来禳除热毒邪气。蛊,热毒恶气。 [31]密畤:位于渭南,秦国祭天地的地方之一。 [32]河阳:晋地,在今河南孟县西一带地区。 [33]山戎:也称北戎,即后来的匈奴,居今河北东部。 [34]孤竹:在今河北卢龙县东,殷代为孤竹国。次,驻扎。 [35]任好:穆公名。 [36]茅津:渡口名。在山西平陸县西南黄河北岸。 [37]邵陵:在今河南郾城县东。 [38]虞、虢:二国相邻,在今山西平陸县境。虢,指北虢。[39]媵(ying):古代贵族妇女出嫁时陪嫁的奴隶。 [40]亡秦走宛:从秦逃亡到宛地。宛,即今河南南阳市。 [41]鄙人:边境的人。 [42]羖(gu):黑色公羊。 [43]常:通"尝",曾经。(zhi):地名。即"铚",在今安徽宿县西南,一说在今江苏沛县。 [44]河曲:在今山西永济县。黄河在山西、陕西之间由北向南流,自永济折而向东,形成河曲。 [45]新城: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 [46]重耳、夷吾:晋献公二子,太子申生弟。骊姬之难,重耳奔于翟,后来回国为晋文公;夷吾奔于少梁,先重耳回国为君,即晋惠公。 [47]葵丘:宋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东。 [48]卓子:又作悼子。 [49]求人晋:请求秦派兵送他人晋即位。 [50]河西八城:黄河西岸地区的八个城邑,指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华州(今陕西华县)等地方。 [51]调:指君臣协调。 [52]阴用豹:穆公表面不听丕豹之计,而暗中却任用丕豹以图晋。 [53]饥穰(rang),更事耳:灾荒和丰收,是交替出现的事。 [54]自雍相望至绛(jiang):自秦首都雍到晋首都绛络绎不绝。绛,晋都,在今山西侯马市东北。 [55]韩地:在今陕西韩城市西南韩原上。 [56]还而马(zhi):还,通"旋",转弯也;马,车马陷于泥泞之中。 [57]驰冒:奔驰冲杀。冒,不顾危险地冲击。 [58]岐(qi)下野人:岐山下的乡下人。 [59]斋宿:斋戒独宿。 [60]衰经跣(die xian):衰经,泛指丧服。衰,同"縗"。跣,光脚。衰经跣,即穿着丧服光着脚跑出来。 [61]更舍上舍:更换安置在上等的房舍里居住。 [62]馈(kui):送食物。 [63]秦妻子圉(yu)以宗女:秦把同宗的女儿嫁给子圉作妻子。[64]秦地东至河:秦国的地盘东面直抵黄河。照应了前面"子孙饮马于河"的预言。 [65]梁,我母家也:子圉的母亲是梁伯之女,所以说"梁,我母家也"。 [66]百岁后:指死后。 [67]郑:此指郑国的汜邑,在今河南襄城县南。 [68]城濮:卫地名,在今山东鄄城县西南。晋楚城濮之战是晋楚争霸的一次重要战争。 [69]径:取道,路过。 [70]希:通"稀",少见、罕有的意思。 [71]沮(ju):毁也,指败坏士气。 [72]殽(xiao)阨(e):殽山的险要处。 [73]更:经过,越过。 [74]无礼:指秦军经过天子门时不卷甲束兵而超乘示勇的举动。 [75]滑:姬姓小国,后归晋,在今河南偃师东南。 [76]墨衰经(die):染黑丧服。丧服原为白色,今出战,以为穿丧服不吉利,所以染黑。 [77]彭衙:邑名,在今陕西白水县东北。 [78]阻:仗恃。 [79]内史廖:内史,在宫中备顾问之官。廖,人名,即王廖。 [80]遗(wei)女乐:赠送歌舞伎女。 [81]夺其志:迷乱其心,使之丧失志气。 [82]疏其间(jian):疏远他们的关系。后文"君臣有间"的"间",乃间隙、裂痕之意。 [83]曲席而坐:一说盘膝而坐于一席;一说席一纵一横,相连如矩尺,叫做曲席。[84]传器而食:同一盘菜互相推让转食,表示亲近。 [85]尽察:全部了解清楚。 [86]二八:十六人。[87]说:同"悦"。终年不还,是说因沉溺于声色,乐而不返。[88]间要(yao):暗中邀请。要,通"邀"。 [89]王官、鄗(jiao):王官,邑名,在今山西闻喜县西。鄗,《左传》文公三年作"郊",二字古音同义通。郊邑,在王官附近。 [90]黄发番(po)番:老人之称。番,同"皤",白发苍苍的样子。 [91]与人周:待人周到。 [92]卒得孟明之庆:终于得到孟明等人的报答,即取得胜利。 [93]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地在陇西郡、北地郡(今甘肃南部及宁夏南部)等地。 [94]《黄鸟》之诗:《黄鸟》诗见《诗经·秦风》,是刺穆公以人从死的诗。 [95]秦出:指其母是秦女。 [96]赵盾:晋卿,当时晋国的执政者。 [97]随会:晋卿。 [98]武城:邑名,在今陕西华县东北。 [99]令狐:邑名,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 [100]少梁:邑名,在今陕西韩城市南。[101]羁(ji)马:邑名,在今山西永济县。 [102]魏雠(chou)馀详(yang)反:魏雠馀,人名,晋大夫。详,通"佯",假装。 [103]倍:通"背"。 [104]栎(li):邑名,在今河南禹县。 [105]械(yu)林:秦地,故址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南。这句是说晋师深入秦境,渡过泾河,到了械林才撤军。 [106]后子鍼(zhen):人名,景公舅。 [107]车重:辎重,指行李载重之车。 [108]申:古申国,后为楚邑,在今河南南阳市北。 [109]庆封:齐崔杼之党,乱齐者。[110]后子复来归秦:指后子鍼还秦。 [111]六卿:晋国之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六家,世代为晋卿,称六卿。 [112]随:楚属国名,在今湖北随县。 [113]郢(ying):楚国都城,故址在今湖北江陵县东北。 [114]黄池:卫邑,在今河南封丘县南。 [115]卒先吴:晋定公与吴王夫差争长,终于让吴王先歃。 [116]凌中国:欺压中原各国。 厉共公二年,蜀人来赂[1]。十六年,堑河旁[2]。以兵二万伐大荔,取其王城[3]。二十一年,初县频阳[4]。晋取武成。二十四年,晋乱,杀智伯,分其国与赵、韩、魏。二十五年,智开与邑人来奔。三十三年,伐义渠[5],虏其王。 三十四年,日食。厉共公卒,子躁公立。 躁公二年,南郑反[6]。十三年,义渠来伐,至渭南。 十四年,躁公卒,立其弟怀公。 怀公四年,庶长晁与大臣围怀公,怀公自杀。怀公太子曰昭子,早死,大臣乃立太子昭子之子,是为灵公。灵公,怀公孙也。 灵公六年,晋城少梁,秦击之。十三年,城籍姑[7]。灵公卒,子献公不得立,立灵公季父悼子,是为简公。简公,昭子之弟而怀公子也。 简公六年,令吏初带剑。堑洛。城重泉[8]。 十六年卒,子惠公立。 惠公十二年,子出子生。十三年,伐蜀,取南郑。惠公卒,出子立。 出子二年,庶长改迎灵公之子献公于河西而立之[9]。杀出子及其母,沉之渊旁。 秦以往者数易君[10],君臣乖乱,故晋复强,夺秦河西地。 献公元年,止从死。二年,城栎阳[11]。四年正月庚寅,孝公生。十一年,周太史儋见献公曰:"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七十七岁而霸王出。"十六年,桃冬花。十八年,雨金栎阳[12]。二十一年,与晋战于石门[13],斩首六万,天子贺以黼黻[14]。二十三年,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 二十四年,献公卒,子孝公立,年已二十一岁矣。 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强国六,与齐威、楚宣、魏惠、燕悼、韩哀、赵成侯并。淮、泗之间小国十馀。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周室微,诸侯力政[15],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16]。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17],招战士,明功赏。下令国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18],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19],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乃出兵东围陕城[20],西斩戎之源王[21]。卫鞅闻是令下[22],西入秦,因景监求见孝公[23]。 二年,天子致胙[24]。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25],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其事在《商君》语中。 七年,与魏惠王会杜平[26]。八年,与魏战元里[27],有功。十年,卫鞅为大良造[28],将兵围魏安邑[29],降之。 十二年,作为咸阳[30],筑冀阙[31],秦徙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32]。东地渡洛[33]。十四年,初为赋[34]。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侯毕贺。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35],朝天子。 二十一年,齐败魏马陵[36]。 二十二年,卫鞅击魏,虏魏公子印。封鞅为列侯,号商君。 二十四年,与晋战雁门[37],虏其将魏错。孝公卒,子惠文君立。是岁,诛卫鞅。鞅之初为秦施法,法不行,太子犯禁。鞅曰:"法之不行,自于贵戚。君必欲行法,先于太子。太子不可黥[38],黥其傅师。"于是法大用,秦人治。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徇秦国[39]。 惠文君元年,楚、韩、赵、蜀人来朝。二年,天子贺。三年,王冠。四年,天子致文武胙[40]。齐、魏为王[41]。 五年,阴晋人犀首为大良造[42]。六年,魏纳阴晋,阴晋更名宁秦。七年,公子印与魏战,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八年,魏纳河西地。九年,渡河,取汾阴、皮氏[43]。与魏王会应[44]。围焦[45],降之。十年,张仪相秦。魏纳上郡十五县。十一年,县义渠。归魏焦、曲沃。义渠君为臣。更名少梁日夏阳。十二年,初腊[46]。十三年四月戊午,魏君为王,韩亦为王[47]。使张仪伐取陕[48],出其人与魏。 十四年,更为元年[49]。二年,张仪与齐、楚大臣会啮桑[50]。三年,韩、魏太子来朝。张仪相魏。五年,王游至北河[51]。七年,乐池相秦[52]。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53],虏其将申差[54],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八年,张仪复相秦。九年,司马错伐蜀[55],灭之。伐取赵中都、西阳[56]。十年。韩太子苍来质。伐取韩石章[57]。伐败赵将泥[58]。伐取义渠二十五城。十一年,樗里疾攻魏焦[59],降之。败韩岸门[60],斩首万,其将犀首走。公子通封于蜀。燕君让其臣子之[61]。 十二年,王与梁王会临晋[62]。庶长疾攻赵,虏赵将庄。张仪相楚。十三年,庶长章击楚于丹阳[63],虏其将屈匄[64],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楚围雍氏[65],秦使庶长疾助韩而东攻齐,到满助魏攻燕[66]。十四年,伐楚,取召陵[67]。丹、犁臣[68],蜀相壮杀蜀侯来降[69]。 惠王卒,子武王立。韩、魏、齐、楚、越皆宾从。 武王元年,与魏惠王会临晋。诛蜀相壮。张仪、魏章皆东出之魏。伐义渠、丹、犁。 二年,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张仪死于魏。三年,与韩襄王会临晋外。南公揭卒[70],樗里疾相韩。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71],窥周室,死不恨矣。"其秋,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72]。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涉河,城武遂[73]。魏太子来朝。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74]。八月,武王死。族孟说。武王取魏女为后,无子。立异母弟,是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芈氏,号宣太后。武王死时,昭襄王为质于燕,燕人送归,得立。 昭襄王元年,严君疾为相[75]。甘茂出之魏。二年,彗星见。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76]。悼武王后出归魏。三年,王冠。与楚王会黄棘[77],与楚上庸[78]。四年,取蒲阪[79]。彗星见。五年,魏王来朝应亭[80],复与魏蒲阪。六年,蜀侯煇反[81],司马错定蜀。庶长奂伐楚,斩首二万。泾阳君质于齐[82]。日食,昼晦。七年,拔新城[83]。樗里子卒。八年,使将军芈戎攻楚,取新市[84]。齐使章子,魏使公孙喜,韩使暴鸢共攻楚方城[85],取唐昧[86]。赵破中山[87],其君亡,竟死齐。魏公子劲、韩公子长为诸侯。九年,孟尝君薛文来相秦。奂攻楚,取八城,杀其将景快。十年,楚怀王入朝秦,秦留之。薛文以金受免[88]。楼缓为丞相。十一年,齐、韩、魏、赵、宋、中山五国共攻秦,至盐氏而还[89]。秦与韩、魏河北及封陵以和[90]。彗星见。楚怀王走之赵,赵不受,还之秦,即死,归葬。十二年,楼缓免,穰侯魏冉为相。予楚粟五万石。 十三年,向寿伐韩,取武始[91]。左更白起攻新城[92]。五大夫礼出亡奔魏[93]。任鄙为汉中守。十四年,左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94],斩首二十四万,虏公孙喜,拔五城。十五年,大良造白起攻魏,取垣[95],复予之;攻楚,取宛[96]。十六年,左更错取轵及邓[97]。冉免。封公子市宛,公子悝邓,魏冉陶,为诸侯。 十七年,城阳君入朝[98],及东周君来朝。秦以垣为蒲阪、皮氏[99]。王之宜阳。十八年,错攻垣、河雍[100],决桥取之[101]。十九年,王为西帝,齐为东帝,皆复去之[102]。吕礼来,自归。齐破宋,宋王在魏,死温[103]。任鄙卒。二十年,王之汉中,又之上郡、北河。二十一年,错攻魏河内[104]。魏献安邑[105],秦出其人,募徙河东赐爵,赦罪人迁之。泾阳君封宛。二十二年,蒙武伐齐。河东为九县。与楚王会宛。与赵王会中阳[106]。二十三年,尉斯离与三晋、燕伐齐[107],破之济西[108]。王与魏王会宜阳,与韩王会新城。 二十四年,与楚王会鄢[109],又会穰[110]。秦取魏安城[111],至大梁[112],燕、赵救之,秦军去。魏冉免相。二十五年,拔赵二城。与韩王会新城,与魏王会新明邑[113]。二十六年,赦罪人迁之。穰侯冉复相。二十七年,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114]。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邓[115],赦罪人迁之。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楚王走。周君来。王与楚王会襄陵[116]。白起为武安君。三十年,蜀守若伐楚[117],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118]。三十一年,白起伐魏,取两城。楚人反我江南。三十二年,相穰侯攻魏,至大梁,破暴鸢,斩首四万,鸢走,魏入三县请和。三十三年,客卿胡伤攻魏卷、蔡阳、长社[119],取之。击芒卯华阳[120],破之,斩首十五万。魏入南阳以和[121]。三十四年,秦与魏、韩上庸地为一郡[122],南阳免臣迁居之[123]。三十五年,佐韩、魏、楚伐燕。初置南阳郡。三十六年,客卿灶攻齐,取刚、寿[124],予穰侯。三十八年,中更胡伤攻赵阏与[125],不能取。四十年,悼太子死魏,归葬芷阳[126]。四十一年夏,攻魏,取邢丘、怀[127]。四十二年,安国君为太子。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阳郦山。九月,穰侯出之陶。四十三年,武安君白起攻韩,拔九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攻韩南阳,取之。四十五年,五大夫贲攻韩,取十城。叶阳君悝出之国[128],未至而死。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129],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130],四十馀万尽杀之。 四十八年十月,韩献垣雍[131]。秦军分为三军。武安军归。王龁将,伐赵武安、皮牢[132],拔之。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韩上党。正月,兵罢,复守上党。其十月,五大夫陵攻赵邯郸[133]。四十九年正月,益发卒佐陵。陵战不善,免,王龁代将。其十月,将军张唐攻魏,为蔡尉捐弗守[134],还斩之。 五十年十月,武安君白起有罪,为士伍[135],迁阴密[136]。张唐攻郑[137],拔之。十二月,益发卒军汾城旁[138]。武安君白起有罪,死。龁攻邯郸,不拔,去,还奔汾,军二月馀。攻晋军,斩首六千,晋楚流死河二万人[139]。攻汾城,即从唐拔宁新中[140],宁新中更名安阳。初作河桥[141]。 五十一年,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142],斩首四万。攻赵,取二十馀县,首虏九万。西周君背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兵出伊阙攻秦,令秦毋得通阳城。于是秦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走来自归,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秦王受献,归其君于周。 五十二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人秦。周初亡[143]。 五十三年,天下来宾。魏后,秦使摎伐魏,取吴城[144]。韩王入朝,魏委国听令。五十四年,王郊见上帝于雍。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尊唐八子为唐太后[145],而合其葬于先王。韩王衰絰入吊祠[146],诸侯皆使其将相来吊祠,视丧事。 孝文王元年,赦罪人,修先王功臣,褒厚亲戚,驰苑囿。孝文王除丧,十月己亥即位,三日辛丑卒,子庄襄王立。 庄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于民。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147],奉其祭祀。使蒙骜伐韩,韩献成皋、巩[148]。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149]。二年,使蒙骜攻赵,定太原。三年,蒙骜攻魏高都、汲[150],拔之。攻赵榆次、新城、狼孟[151],取三十七城。四月,日食。王龁攻上党。初置太原郡。魏将无忌率五国兵击秦[152],秦却于河外[153]。蒙骜败,解而去。五月丙午,庄襄王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 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子胡亥立,是为二世皇帝。三年,诸侯并起叛秦,赵高杀二世,立子婴。子婴立月馀,诸侯诛之,遂灭秦。其语在《始皇本纪》中。 【段意】 写战国之世秦国的发展。秦孝公发奋图强,用商鞅变法,秦一跃而为强国,称雄于诸侯;其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用张仪、白起等人,愈发壮大;至昭襄王已经奠定了统一帝业的基础。 【注释】 [1]蜀人来赂:蜀国向秦进献财物。 [2]堑河旁:沿黄河边挖壕沟。 [3]王城:大荔戎王所居之城,在今陕西大荔县东。 [4]频阳: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北。 [5]义渠:义渠戎,居今甘肃陇东地区。[6]南郑:邑名,故城在今陕西汉中市。 [7]籍姑:秦邑,故城在今陕西韩城市北。 [8]重泉:故城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南。 [9]改:人名。 [10]易:改换。 [11]栎阳:故城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秦献公从雍迁都到这里。 [12]雨金:下金雨,雨作动词用(因龙卷风形成,古人以为吉利)。 [13]石门:在今陕西旬邑县东南。或说在今山西运城市,一名径岭,左右壁立,间不容轨,是通陕西的险要之道。 [14]黼黻(fufu):古代礼服,其上绣有斧形白黑交错花纹的称为黼;绣有两己字相背青黑交错花纹的称为黻。 [15]力政:以武力征伐。政,通"征"。 [16]夷翟遇之:春秋时东方诸侯视秦为夷狄之国。 [17]振:通"赈"。 [18]天子致伯:天子封秦为西戎霸主。 [19]未遑:顾不上,没空暇。 [20]陕城:今河南陕县。 [21]獂(huan)王:獂是戎族的一支。獂邑,在今甘肃陇县东南。 [22]卫鞅:即商鞅。鞅本卫人,故称卫鞅。 [23]景监:名叫景的宦官。监,宦官。 [24]致胙(zuo):送来祭肉(表示祝福)。 [25]劝:勉励。 [26]杜平:邑名,在今陕西澄城县东。 [27]元里:邑名,在今陕西澄城县南。 [28]大良造:秦的爵位名,亦称大上造,第十六级爵。 [29]安邑:原魏都,在今山西夏县西北。 [30]作为咸阳:兴建咸阳都城。 [31]冀阙:门观,秦公布法令处。 [32]开阡陌(qian mo):废井田之界,任人开垦以广农事。一说开为置,置阡陌是划定田界,承认土地私有。阡陌是田间界道,东西为阡,南北为陌。 [33]渡洛:越过洛水,即侵入魏河西之地。 [34]初为赋:首次征人头税。又说开始制定赋税新法,承认土地私有,按面积征收赋税。[35]逢泽:邑名,在今河南开封市南。 [36]马陵:在今河南范县西南。 [37]雁门:应作"岸门"。在今山西河津县南岸头亭。 [38]黥(qing):墨刑,以刀刻面涂墨。 [39]车裂:俗称"五马分尸"的酷刑。徇:示众。 [40]天子致文武胙:周显王贺秦,赠送祭祀文王、武王的祭肉。 [41]齐、魏为王:指齐威王、魏惠王称王。 [42]阴晋人犀首:阴晋,魏地,秦更名为宁秦,汉以后改称华阴,在陕西华阴县东。犀首,官名以为人称之号,姓公孙,名衍。 [43]汾阴:邑名,在今山西河津县汾水之南;皮氏,邑名,在今山西河津县西。 [44]应:邑名,在今河南鲁山县东。 [45]焦:邑名,在今河南陕县。 [46]初腊:初次举行腊祭。腊,祭名,岁终猎禽兽以祭先祖。 [47]魏君为王二句:指魏襄王、韩宣惠王称王。 [48]陕:地名,属魏,在今河南陕县境内。下文"出其人与魏",是说把陕县人赶出,使之人魏。 [49]更为元年:指把这一年作为后元元年。 [50]啮(nie)桑:魏地,在今江苏沛县西南。 [51]北河:指今内蒙河套地区黄河以北的支流乌加河,当时为黄河主流。 [52]乐池:人名。 [53]疾:人名。修鱼:地名,一名修泽,属韩国,在今河南原阳县西。 [54]申差:韩将。 [55]司马错:秦将。 [56]中都:在今山西平遥县西;西阳,在今山西孝义县。 [57]石章:韩地名,今地不详。 [58]泥:赵将名。 [59]樗(chu)里疾:秦将名。 [60]岸门:地名,即岸头亭,在山西河津县南。 [61]燕君让其臣子之:燕王哙让国于子之,导至燕乱。 [62]临晋:地名,在今陕西大荔县。 [63]丹阳:楚地名,在今河南内乡县境。一说在今陕西西南部。不要误解为湖北省的丹阳。 [64]匄:读gai。 [65]雍氏:韩邑,在今河南禹县境。 [66]到满:秦将名。 [67]召陵:在今河南郾城县东。 [68]丹、犁:戎族的两支,属西南夷,在今四川境;一说丹犁为一支,在今四川青衣江下游丹棱、洪雅一带。 [69]壮:人名。 [70]南公揭:人名,事迹不详。 [71]容车:有威仪的游车。 [72]宜阳:韩的重要城市,通洛阳要道,在今河南宜阳县。 [73]武遂:韩邑,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一说在今山西临汾县西南。 [74]绝膑(bin):折断膝盖骨。 [75]严君疾:人名,事迹不详。 [76]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及:牵连到;惠文后,惠文王的王后,武王母,因参与公子壮的谋反,壮等伏诛后,忧死,故云不得良死。 [77]黄棘:又名棘阳,在今河南南阳市南,一说在河南新野县东北。 [78]上庸: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南。 [79]蒲阪:在今山西永济县西。 [80]应亭:亭名,在应城。而《魏世家》、《六国年表》应亭都作"临晋"。 [81]蜀侯煇(hui):据《华阳国志》,"秦封王子煇为蜀侯"。煇一作恽。 [82]泾阳君:昭王同母弟封泾阳君,泾阳在甘肃平凉县。 [83]新城:韩邑,在今河南伊川县。 [84]新市:在今湖北京山县东北。 [85]方城:即缯关,在今河南方城县。 [86]唐昧:楚将名。取唐昧,即取胜于唐昧。 [87]中山:国名,在今河北定县一带。 [88]薛文以金受免:薛文,即孟尝君田文,因封于薛,故称薛文。以金受免,有两说:一说金受是人名,秦丞相,以金受免,即因被金受离间而被免官;一说金受疑为"受金"之倒,即因接受金钱而被免官。 [89]盐氏:地名,在今山西运城县境。 [90]封陵:又称凤陵,在今山西永济县西南,凤陵渡东。 [91]武始:地名,在今河北邯郸西南;一说在今河南洛阳地区。 [92]左更:秦爵名,第十二级。 [93]五大夫:秦爵名,第九级。礼:人名,即吕礼。 [94]伊阙:洛阳南的要塞。 [95]垣:在今山西垣曲县西。 [96]宛:即今河南南阳市。 [97]轵:在今河南济源县东南。邓:在今河南孟县西。 [98]城阳君:韩国人,事迹不详。 [99]秦以垣为蒲阪、皮氏:《索隐》曰:"‘为’当为‘易’,盖字讹也。"按,蒲阪、皮氏临近黄河与秦境相连,垣邑在魏腹地,故秦以垣易蒲阪、皮氏也。 [100]河雍:即河阳,在今河南孟县。 [101]决桥取之:拆断桥梁夺取了它们。 [102]王为三句:指秦昭襄王称西帝,齐湣王称东帝,后来又都取消了"帝"的尊号。 [103]温:魏地,在今河南温县西南。 [104]河内: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105]安邑:魏旧都,在今山西夏县。 [106]中阳:在今山西中阳县。 [107]尉:武官名。斯离:人名。[108]济西:济水以西。 [109]鄢(yan):楚之别都,在今湖北宜城县南。 [110]穰:在今河南邓县。[111]安城: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 [112]大梁:魏国都,在今河南开封市。 [113]新明邑:地名。[114]光狼城:在今山西商平县西。 [115]邓:楚邑,在湖北襄樊市北。 [116]襄陵:在今河南睢县。 [117]若:人名,即张若。 [118]巫郡:治所在巫县,今四川巫山县东;黔中郡:治所临沅,在今湖南常德市。 [119]卷: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蔡阳,在今河南上蔡县东南;长社,在今河南长葛县西。 [120]芒卯:魏将名。华阳: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121]南阳:此南阳为魏河内修武(今河南获嘉县),非韩国的南阳。 [122]上庸:在今湖北竹山县。 [123]免臣:指已降服的南阳臣民。 [124]刚、寿:刚城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寿城在山东郓城东北。 [125]中更:秦爵名,第十三级。胡伤:人名,亦作胡阳。阏(yu)与:在今山西和顺县西北。 [126]芷(zhi)阳:秦县名,在今陕西长安县东。 [127]邢丘:邑名,在今河南温县。怀:邑名,在今河南武陟县西。 [128]叶阳君:疑为"高陵君"之误;悝:昭王母弟,封高陵君。 [129]上党:韩郡名,治所长冶,在今山西东南部。 [130]长平:在今山西高平县西北。 [131]垣雍:在今河南阳原县西。 [132]皮牢:在今山西翼城县东。 [133]邯郸:赵国都,在今河北邯郸。 [134]蔡尉: 人名,张唐部将。 [135]为士伍:指被夺官爵,降为士兵。 [136]阴密:地名,在今甘肃灵台县西。 [137]郑:疑是"酂"字之讹,说见《史记志疑·秦本纪》。 [138]汾城:即今山西临汾。 [139]流死河二万人:被河水流冲而死者二万人。 [140]唐:指张唐。宁新中:在今河南安阳市。全句意为随即跟从张唐攻克宁新中。 [141]初作河桥:始建河桥。此桥即蒲津桥,在陕西大荔县东,渡河即至蒲州(山西永济县)。[142]阳城:在今河南登封县东;负黍:亭名,在今河南登封县西。 [143]周初亡:初亡,基本上灭亡了。 因还有东周君存在,不算完全灭亡。后七年灭东周,周全亡。 [144]吴城:又名虞城,在今山西平睦。 [145]唐八子:孝文王的生母。唐,姓;八子,妃嫔的一种等级。 [146]入吊祠:前来悼念,祭奠。 [147]阳人:即阳人聚,在今河南临汝县西北。 [148]成皋:即虎牢关,在今河南荥阳县西之汜水镇。巩:在今河南巩县。 [149]三川郡:治所洛阳,辖今河南洛阳以西一带,其地有黄河、伊水、洛水,故名三川。 [150]高都:在今山西晋城县东北。汲:即今河南汲县。 [151]榆次:在今山西榆次县。新城:在今山西朔县西南。狼孟:在今山西阳曲县西北。 [152]无忌:即魏信陵君,信陵君名无忌。 [153]秦却于河外:秦军败退到了黄河以外。河外指黄河以南的河南灵宝、陕西华阴一带。 太史公曰:秦之先为赢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段意】 此段为太史公论赞,主要是补叙秦赢氏支属,说明秦赵共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