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问你:为什么吃饭,当然是为了填饱肚子;为什么冷了会穿衣服,当然是为了保暖;你为什么工作,当然是为了挣钱养家,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等等。 其实,你有没有发现,在这种思维里面,我们每做一个事情都有某种目的。这种思维不仅仅在人类社会,甚至在植物和动物身上,也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小狗吃东西也是为了填饱肚子;植物为什么会长出果实,因为是为了传播种子等等。 总之,我们常说"事出有因",我们认为一切事情背后,都有一个原因或者目的、动机。这是思维我们称之为:"目的论思维"。 与"目的论思维"紧密关联的就是"本质论思维",我们常常认为每个事物的存在,都有一个本质的属性。我们常说"透过现象看本质",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这种思维其实在古希腊柏拉图就开始了,柏拉图将世界分为"现象的世界"和"理念的世界",理念的世界其实就是本质的世界,现象的世界只是本质世界的一种投影。 在人类的的现实世界,这种目的论和本质论,其实很好理解,符合我们的直观和体验。但是这套理论,如果推广到所有事物,甚至包括宇宙万物,就有问题了。而亚里士多德就是这么做的,而且他的思想还影响了西方世界接近2000年。 在《世界观》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在公元前3世纪到16世纪,这接近2000年的时间里,西方世界的世界观一直被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统治着,什么是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呢?就是一套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本观点。这些观点当然不是散乱分布的,而是一套有逻辑,可证明,而且还符合我们直观感受和体验的一套世界观。这套世界观的核心是"地球中心论"。 比如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等所有其他行星都是围绕地球旋转的,旋转周期大约24个小时,地球是由"水土火气"四种元素构成,在月亮之上的星体,它们是由"以太"这种元素构成的等等。 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思想显然很荒谬,但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16世纪,牛顿之前,这套理论学说被西方人奉为经典,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思想框架,就像我们今天的科学知识一样不可置疑。 而这套思想体系背后,就有两个底层的思维模式:目的论、本质论。 而这套理论其实是从人类社会的行为模式转移到了自然万物。但自然万物并非人类社会,并不是都具有目的的。 比如要问你:我抛一块石头,石头下落了。这块石头为什么下落?当然现在我们都知道,是因为重力的原因,因为地球有引力,牛顿的力学体系就可以论证和解释,我们现在都习以为常了。 而在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里面,石头会下落,是因为石头是由"土"这种元素构成的,而土这种元素,由天然的向宇宙中心(也就是当时认为的地球)运动变化的趋势,因此,我们向上抛石头,石头会自然下落。也就是说,石头下落,其实是有自身目的的。你仔细思考里面的逻辑,是不是发现,亚里士多德把石头等自然万物都"拟人化"了,认为每一个事物都像人一样,有天然目的,也有自己的本质属性。 在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里面,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地球上的所有物质由四种元素构成"水、火、土、气",而水和土有天然向宇宙中心运动变化的趋势,所以,我们向天空泼一盆水,或者抛一块石头,都会自然下落。而气和火则正好相反,它们有天然的向宇宙边缘运动变化的趋势,所以,气会往上飘走,火苗也会往上燃烧。 你看,在这套世界观里面,其实是有一套内在的解释体系的,是有论证过程的,而在这个论证过程的背后,是一套"目的论"和"本质论"。 总之,在这套思维模式下,我们总觉得这个世界存在某种根本的、本质的目的。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著名的"四因说",也就是:动力因、形式因、质料因、目的因。他相信每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有这四个"原因",为什么而运动变化、由什么质料构成的、是什么形式结构、目的是什么。其中目的因是终极的,是最重要的。他相信自然界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有其目的的。 在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中,自然科学家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解不同种类的物体都有什么目的和本质属性。举个例子,生物学家会希望理解不同动物物种的本质属性,比如亚里士多德利用的方法论或者说思维模式就是他提出的:"四因说"。你需要理解某个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这种物质是如何组织的、为什么这种物质会以这种方式组织在一起、这个物体的天然目标或功能是什么,等等。理解了这些问题,你就会明白这个物体有什么目的和本质属性。简言之,宇宙被认为是一个目的论的、本质论的宇宙。 这套世界观来解释人类社会的行为活动,是非常合理的,也非常符合我们的直觉和认知的。而亚里士多德的这套世界观的问题在于,他从人类社会推广到了所有的事物,包括宇宙万物的无机物世界,这就不对了。 其实这种思维并不少见,在很多思想体系里面都有这样的思维模式,比如在我国儒家思想中的"天命"就是认为,在人的世界之上,有一个更加本质、更崇高的一套规则,这套规则就是"天命"。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在传统的思维中,甚至人的命运,都有一个规定的规则,人生命运,世间一切的事情,背后都有套固有的规律和本质,这种思维,跟西方思想家说的:在现象的世界本后,有一个更本质的世界,其实是类似的。 另外,在我们道家思想中,庄子说"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其实在道家思想中的"道",也就是现象世界背后的一套更加本质的规律和法则。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自然有一套法则,那就是"道",这个"道"才是更加本质的自然规律。其实这种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目的论"和"本质论"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