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避免决策失误要走出几个误区


  很多企业失败于决策失误。决策是每个老板最重要的工作,也最冒风险。决策中存在许多陷阱,老板如何避免失误,做出正确的决策?
  走出盲目信奉崇拜的"思维"误区。思维定式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它可能是无意中的一句话、报纸上的一件小事、网络上的一个数字。不知为什么,这些偶然的东西深深印在脑海里,左右思考和决策。比如,你参加专家论坛,专家发表自己对未来三五年市场的预测,结果你不分青红皂白信以为真,无论是分析竞争对手,还是思考市场策略,都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的论断。如果是这样,那位专家的预测对你来说就是"思维定式",要当心。
  如何走出"思维定势"陷阱?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看看有没有其他选择,不要一味依赖你的第一个想法;向别人请教前,先自己考虑一下问题,有一个基本打算,不要被别人的意见左右;寻求不同的意见、方法,以开拓你的思维,打破原有的条框束缚;征求意见时,要客观公正地介绍情况,不要掺杂个人的倾向,以免影响对方思路;假如有"思维定式"影响正常思考,要问一问自己:"实际情况是这样吗?数字可靠吗?"然后,就这个问题进行更为广泛的搜集资料、剖析论证,直到彻底弄清。
  走出"有利证据"的判断误区。一家公司准备开拓新市场,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老板的一位从事相似业务的朋友警告他,千万不要贸然进入,理由是他自己刚刚失败而归,并提供了许多不应该进入的信息。于是,在"有利证据"下,老板放弃计划。"有利证据"陷阱随处可见,比如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经历都能成为束缚决策的证据。这种"有利证据"会诱使老板寻找那些支持自己意见的证据,躲避同自己意见相矛盾的信息。
  如何走出"有利证据"陷阱?审查自己对各种信息是否给予了相同的重视,避免只接受"有利证据"的倾向;朝与自己意见相反的方向去想,或者找一个你所信赖的意见分歧者,进行一次彻底的辩论;审视自己的动机,你是在收集信息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还是只是在为自己的决定找借口?征求下属意见时,不要找那种惟命是从的人,要注意你的智囊团有时因为害怕得罪了你,不得不帮你搜集有利于你的证据,而这恰恰是错误的。
  走出"框架"既有模式的经验误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老板们更倾向于接受现有的成功框架,不愿意尝试新的可能性。比如乌鸦一定是黑的、女人爱财、男人好色等,这些都是典型的框架思维模式。作为老板,要有对一切所谓的经验、模式、规律等敢于怀疑的习惯。
  如何走出"框架"陷阱?用"如果……会……"的假设思考模式,重新设定问题或机会的框架,从不同方面考察这个问题或者机会,预见不同的结果;在决策过程中,尝试问"如果框架改变了,你的思路会有何变化?"
  走出"布里丹选择"误区。驴子饿得咕咕叫,布里丹就牵着驴子到野外去找草吃。看到左边的草很茂盛,他便带驴子到了左边,又觉得右边的草颜色更绿,他就带他的驴子跑到右边,但又觉得远处的草品种更好,他便牵着驴子到了远处……始终拿不定主意。结果,驴被饿死。
  有些决策者总希望得到最优最佳的方案,这其实已经走进了认识的误区。完美无缺的决策方案是不存在的,因为人是有瑕疵的,而方案是有瑕疵的人做出来的。在激烈竞争中,十年磨一剑已经太慢,要一年磨十剑才好。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日新月异的今天,决策过分地追求完美只能在犹豫和彷徨中错失良机。
  如何走出"布里丹选择"的陷阱?既要善于选择,还要学会放弃。当选择了51%的价值,就要毫不犹豫地放弃49%的机会成本,全力把51%变成100%;要务实,必要的时候要降低目标,赢得时间;避免犹豫的最好方法是对各种方案进行优先排序;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这样阐述自己的项目决策原则:"如果有50%的把握就上马,有暴利可图;如果有80%的把握才上马,最多只有平均利润;如果有100%的把握才上马,一上马就亏损。"匆忙上马、忽略风险是蛮干,而事无巨细的风险管理同样有害。
  走出"群体思维"的全体通过的误区。集体决策是科学决策的基本方式,但不等于科学决策,经验再丰富的团队也有可能犯下幼稚的错误。
  当人们深涉于一个内聚的小团体中,其成员为求达成一致而不再尝试现实地评估其他可以替换的行动方案时,他们就坠入这一思维方式。通俗地讲,就是决策成员因某种原因而追求表面一致,导致决策失败的思维方式。
  如何走出"群体思维"的失误?引入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工具,如头脑风暴法、六顶思考帽法以及其他决策技术;借用外脑;提倡决策过程中合理冲突,促进思想碰撞。合理冲突是为了激发思想碰撞,更好地解决问题。被誉为"日本爱迪生"的盛田昭夫,也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总结出决策中合理冲突的重要意义。他说:"大多数公司一谈到‘合作或‘共识时,通常意味着埋没了个人的意见。在索尼公司,我们鼓励大家公开提出意见,不同意见越多越好,因为最后的结论必然更为高明。索尼公司的成功,大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各级的经理都具备这种能力。"
网站目录投稿:碧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