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目标协调、相互信任的前提条件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任才机制非常必要。关于如何留住并激励人才,墨子曾提出四种基本的手段,即"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它所体现出来的激励思想形式多样,而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对几千年后的企业管理有直接的参考意义。 富之 在墨子之前,孔子已经明确提出了"富民"的思想。在人口众多的情况下,讓当地百姓都能富起来,这是孔子的心愿。孔子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主张,指出:如果自己想要有所作为,也要尽量让人有所作为:如果自己想飞黄腾达,应该尽量让别人也飞黄腾达 。孔子将子贡与颜回做了对比:"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意思是,颜回的修养非常高,却常常穷困潦倒。端木赐不安于命运,从事囤积贩卖却赚了大钱,且每次预测行情都很准。 有效地平衡"己欲立"与"立人"、"己欲达"与"达人"之间的关系,在让别人有所立、有所达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是孔子对子贡的忠告,也是孔子身体力行的人生信条。毫无疑问,对于管理者而言,"经济人"是其最基本的人性假定,但问题是,这种利己的动机到底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如果仅仅从零和博弈的视角出发,只想着按照什么样的比例切分"蛋糕",必然导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无谓的内耗。 对于企业家而言,为了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需要具备分享意识。道理在于"惠则足以使人",只有让员工得到实惠,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员工与企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市场做大,是企业价值实现的体现;而让员工富足,则是让员工发自内心地为顾客服务、做大市场的前提。固然,企业家可以将到手的经营成果全部据为己有,但必然严重挫伤员工的士气,影响企业未来的经营。 令人惋惜的是,企业家并不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是一旦面临将"真金白银"拱手让人的时候,内心的不情愿就会占据上风。所以,看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一个可行的标准就是,员工的发展轨迹是否与企业的发展轨迹同步。"富之"的方式多种多样,短期的有工资提升、福利改善、奖金等,长期的有养老金计划、利润分享计划、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期权等,但他们必须不断地提醒自己:我们的员工在整个社会上是否能够体面地生活?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相比,我们的薪酬是不是具有足够的激励性? 1957年11月6日,惠普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前一天,创始人戴维·普卡德乘坐地铁,去交易所敲响了开市钟。可能有人会说,这该会是一个多么"抠门"的企业家。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惠普首次公开募股大获成功时,所有为惠普服务超过6个月的员工都获得了股票认购期权。对于普卡德来说,对交通工具不加选择的背后,是一位成就大事业的企业家朴实无华的平常心。 贵之 "贵之"关注的是员工地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管理层对员工是否给予足够的尊重,企业内部是否建立了公平合理的考核机制,职位的升迁任免是否公平,员工的升迁机会是否足够多。 《战国策》中记载,燕昭王即位之初,由于内乱外患,燕国国力衰弱。于是,他决心招揽治国的人才,让燕国强大起来,击败齐国。老臣郭隗上谏:陛下应放下国君的架子,虚心求教,以贤者为师、为友、为臣,对国内的贤人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就会不召自来。燕昭王问:"应当先拜访谁呢?"郭隗回答:"如果您真想广罗人才,请先从我开始吧。一个老臣尚且能被重用,何况那些远胜我的人呢?"于是燕昭王专门为郭隗修建了豪宅,拜他为师。消息一传开,贤人们纷纷从其他国家投奔燕国而来。一时间,燕国达到鼎盛时期。 老子提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圣人没有永恒不变的想法,而是将老百姓的想法作为自己的想法。圣人并非没有自己的私利,但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反而成就了他们的私利。企业管理者应该效仿古代圣人,换位思考,要知道让员工成长就是在帮助企业成长。杰克·韦尔奇说过:"在你成为领导之前,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长有关。当你成为领导之后,成功都同别人的成功的有关。" 然而,许多管理者远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不自觉地陷入过分关注自我、考虑自我、表现自我的境地,说话、行事如同一条变色龙,只做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工作。因此管理者应逐渐"去我",学会"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 "贵之"还要求管理者建立一套完善的升迁任免制。为了组建一支高效的官吏队伍,清代雍正皇帝要求百官举荐人才,选拔、任用了大批新人,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理由是,新人经验不足。对此,雍正援引古人的话说:"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意思是,没有一个姑娘是先学会养育孩子再去嫁人的,经验不足可以在实践中学习。 敬之 "敬之"关注的是员工感情和归属的需要。管理层在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将情感因素融入其中,就能够大大缩小与员工的心理距离,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正如松下幸之助所感悟到的:"作为老板,如果公司规模很小,只有数十人,那只要率先垂范,做好表率,对员工用命令的口气说‘你去做这个,你去做那个,也许就可以把公司经营好。如果是成千上万名员工的公司,老板就要从心里发出‘请你做这个,请你做那个的请求。如果员工增加到一两万名,就要有拜托的心态了。如果再增加到五万或十万名,则必须用‘双手合十,万事拜托的心态了。"许多五百强企业,从最高领导层到各级主管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欢迎员工随时进入他们的办公室反映情况。为了使企业更像一个和睦、奋进的大家族,从上到下都直呼其名,无尊卑之分。 IBM创始人老沃森一生中有一半时间在旅行,几乎每个晚上都参加他数不清的员工俱乐部举办的仪式和庆典。他乐于同员工交谈,当然不是以一个好奇的上司自居,更多的是以一位老朋友的身份出現——这是他那个时代人的表现。但实际上今天我们还可以听到关于沃森先生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已经成为这个卓越企业的文化组成部分。如"不关门"制度、俱乐部、简单化、布道、狂欢以及培训等等。 他的继任者小托马斯·沃森在《商业及其信念》一书中讲道:IBM经营哲学的大部分都集中在其三个简单的信条当中,我要从我认为最重要的那一条说起,那就是,我们对每个人都要尊重。尽管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理念,但IBM为了实现这条理念,确实耗费了大部分的管理时间。我们在此投入了比做其他任何事情都要多的精力。实际上,这一信条在我父亲的脑子里就已经根深蒂固了。我们几乎每一种鼓励措施都是用来激发人们的热情的,我们早先强调人际关系并非受利他主义的影响,而是出于一条简单的信条——如果我们尊重员工,而且帮助他们自尊,这将会使公司的利润实现最大化。 誉之 "誉之"关注的是适时给予员工荣誉感,激发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知识型员工喜欢对工作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希望承担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关注成就感,在做出工作成绩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企业要努力满足员工个人荣誉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让他们觉得"英雄有用武之地"。 在颜回13岁进入孔门时,孔子聚徒讲学已达13年之久,声名早已远播各诸侯国。刚入孔门时,颜回在诸弟子中年龄最小,加之性格忠厚、内向,有人便觉得他愚笨。事实上,颜回聪明过人,又虚心好学,孔子经常对他赞赏有加,很快得到孔子的真传。孔子对颜回的褒奖直接而热烈:"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然而天妒贤才,比孔子小30岁的颜回先于孔子离世,孔子悲痛道:"噫!天丧予!天丧予!" 企业管理者的情绪具有非常强的感染作用。从事设计工作的姜峰说,"自己辛苦熬四个晚上设计出来的程序,老板的会心一笑,再累也觉得值得,立即满血复活;但如果老板不满意,即便身体上不觉得累,心情也会立即沉重起来。"在姜峰看来,老板的"会心一笑"便是他最大的荣誉感。因此,"乐以忘忧"不仅是管理者的自我修养,也是领导一个团队必须表现出来的胸襟。 目前存在一种倾向,一些企业单纯依赖"富之"这一激励手段,而且主要是一些短期的物质激励手段,且激励效果并不理想,"人往高处走"的现象时有发生,员工流失率很高。鉴于此,有必要运用各种"誉之"的手段。在现代环境下,不是要不要"誉之"的问题,而是如何有效"誉之"的问题,即如何开创性地建立令员工青睐的荣誉体系,并让员工愿意为之而努力奋斗。 世界轮胎业巨头米其林公司将员工视为伙伴,为此,人力资源部门优化改组为SP(战略性人力资源)部门,由SP部门的管理人员担任员工的职业生涯经理。米其林的招聘体系也是为员工终身的职业生涯而准备的,在公司,每300位白领配备一位专职的职业生涯经理,每500个蓝领也配备一位专职的职业生涯经理。 古今中外,有太多优秀的案例值得我们学习,总结起来不难发现,方法论只有那么几条,基于此,衍生出无数的方法。愿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科学地激励人才,留住人才,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