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平台发布的路毅撰写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他自己提出的"实体书店媒体属性"理论,阐述了应用场景和基本原则。以下,就实体书店营销中的一些痛点,尝试破解一二。 ▌路毅 河南省郑州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营销策划部经理 如今新开书店,不论是大型卖场,还是文艺范儿的小型门店,销售品种大体不会局限在某一个门类,即不是"专业书店"。更多的决策者和经营者,选择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结合周边市场需求特点,综合选品。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新开书店不论大小,都属于"综合书店"。同时,由于图书这种商品的特殊性,产品高度标准化,就像每一瓶可乐之间没有差别,在线上和线下都能买到。作为销售这种商品的店铺,极难树立自己的差异化品牌。就像你很难想象一家只卖各种瓶装饮料的实体商店获得市场成功。如果有,那决胜因素也一定在饮料之外。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不是像专业书店那样满足某个方面的刚性需求,那凭什么让顾客记住书店,忠实于书店?特别是在书店刚刚开业的时候。 突出调性 如果是从经典的市场营销学出发,应该把"定位"喊得山响。然而,在实体书店的实际发展中,业内对科学有效的定位仍在摸索阶段,尚未成形。眼下,市场前景比较乐观的一种定位是"生活提案店"。但全面把握这种定位,并从资本、人才、运行等方面支撑这一定位,难度很高。所以,对大多数新开业书店而言,更现实的推广核心是"突出调性"。简明来讲,调性就是——顾客能感觉到的明显差异。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能感觉到",一个是"差异"。 要想顾客能感觉到,就得推广得够"用力"。但用力有巧拙之分,除了动用资金和人脉大下血本,除了多多展示优雅橱窗、文艺灯光、咖啡浓香外。在营销推广上,其实发挥的空间很大。讲个生动的例子:近代著名商人胡雪岩,创办中药店"胡庆余堂",他突出的调性是"戒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为了在营销推广中突出这个调性,胡雪岩是怎么做的呢?他药店的招牌药品"局方紫金丹",对制作工艺要求非常苛刻,其中有一味"砂",容易与铜和铁发生化学反应。为确保药效不受损失,胡雪岩不惜工本,使用黄金133克、白银1835克,打造出一套金铲银锅,传为佳话,至今为国家一级文物。顾客被感动,不是因其奢华,而是因其用心。对胡雪岩而言,这些金银只是区区,但其发挥的推广作用,实为不可估量。这就是用力之"巧"。 再说说"差异"。顾客对一家实体书店有没有兴趣,心里有三个座标:第一个座标是自己见过的其他本地书店,第二个座标是自己生活区域内其他商店,第三个是朋友圈里"那家书店"。顾客在这三个座标里,其实都是想"求不同"。从在店的体验,到离店的体验(发朋友圈有面子),都希望能符合自己独特的生活姿态。所以,书店营销人也可以从这三个座标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交叉点,那也就是推广的着力点。 延伸网络 先不提各种线上媒体。仅是线下的各种推广渠道和资源,就已经绰绰有余。营销人的工作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有效资源,编织成网络,把自家新店编制在内。这里请注意,不是以自己为圆心,而是把自己做成这张网上的重要节点。因为对于顾客而言,书店不是每天必去的生活中心,但是如果一家社区书店能为顾客代收快递,你就成了顾客生活中的重要节点。对于媒体及其他合作机构而言,只有合作本身为他们创造价值,这个合作才有价值。所以,我们不应傲慢地把自己摆在圆心,而应该在合作推广中,为大家创造价值。 那么,有哪些线下资源是高效、可用的呢?头等重要的是"口碑"。不是报纸头版,不是10万+大号,而是口碑,是回头客。用心服务每一位到店顾客,是店家最难得的面对面接触消费者的机会。比起看不见摸不着的市场调查,面对面更能了解顾客心理。不论书店面积大小,皆是如此。另外,只是如此还不足够让顾客替你传扬。有个重要的营销思想,叫做"超出顾客预期"。是指除了满足顾客需求外,再超出一点点,创造惊喜的感受。灵活运用这一点,会让口碑营销效果倍增。第二种可用资源是"周边"。如果自身还有其他连锁分店,那当然不在话下。但经营实际中,单店的推广更多要植根于周边环境和商圈。与周边客流量大的其他业态做深度结合,比如学校、商场、培训机构、烘焙店……甚至是其他更有想象力的机构。第三种才是"媒体"。虽然不是头等重要,但媒体的力量仍然是巨大的,传统的城市纸媒已经式微,更应重视的是新兴于手机端的"类型媒体",例如名目繁多的"妈妈群""车评号""美妆网红"等。这些细分领域的新媒体,汇聚的是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比较精准的特定人群,是我们需要开发的金矿。当然,和这些"类型媒体"合作,也更考究营销人的创意和谈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