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公认风险因素,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因此被称为"坏"胆固醇。研究发现,控制胆固醇水平升高是防控冠心病的关键举措,但坏胆固醇控制水平因人而异,并非越低越好。那么,到底要达到什么程度,死亡风险才最低?近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研究人员给出了答案。 研究团队对近10万人展开长达10年的随访,这些受试者从丹麦国家登记系统中随机选出,年龄在20~100岁之间,与此前针对特定高风险或年龄段的研究相比,新研究更具广泛意义。研究发现,在所有人群中,坏胆固醇水平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呈U型关联,坏胆固醇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全因死亡风险。比如,在所有健康人群以及未接受过降脂治疗的人群中,当坏胆固醇水平为3.6毫摩尔/升时,平均全因死亡风险最低;在接受降脂治疗的人群中,坏胆固醇水平为2.3毫摩尔/升时,平均全因死亡风险最低。可以说,在坏胆固醇面前,心血管病患者"不堪一击",一旦坏胆固醇水平升高,就可能增加致死性心梗风险。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9)》建议,大多数人和冠心病中低风险人群,坏胆固醇应控制在3.4毫摩尔/升以下;高风险人群的理想控制标准为小于2.6毫摩尔/升。与新研究相比,我国指南给出的标准更低,到底应以哪个为准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表示,这项新研究不能推翻过去众多研究结果。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坏胆固醇推荐值为<3.4毫摩尔/升,和新研究<3.6毫摩尔/升很接近,这个数值(<3.4毫摩尔/升)和新研究结果本质上并不矛盾,但有更多研究证据作支持。鉴于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正在接受降脂治疗的人群,要做危险分层,比如冠心病高风险人群要<2.6毫摩尔/升,极高危险人群要<1.8毫摩尔/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近二三十年,我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77%的原因与胆固醇水平升高有关。而坏胆固醇每降低1毫摩尔/升,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就可降低21%。过去多项研究也提示,坏胆固醇降得越低,获益越大。 指南标准也在根据研究结果不断调整。上世纪80年代提出,极高危人群的坏胆固醇水平不应高于3.4毫摩尔/升;1993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提出,极高危人群不得高于2.6毫摩尔/升;2004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再次做出更新,规定极高危人群的目标值不应高于1.8毫摩尔/升,这个标准一直沿用至今;2019年,欧洲心血管病学会提出,极高危患者坏胆固醇目标值应低于1.4毫摩尔/升。 张海澄认为,尽管控制胆固醇的标准趋势越来越低,但胆固醇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不能忽视,它是大脑最主要的营养物质,也是身体各种激素生成的原材料。年轻人和老年人胆固醇水平都不能降得太低,以小于3.4毫摩尔/升为宜。 如果体检时发现坏胆固醇已经超标,张海澄建议,最好再到三甲医院复诊,看超标多少,有必要的话,要遵医嘱规律服药,并定期复查。日常生活中应控制食物摄入总量,少吃或不吃高脂高糖食物,也不能偏食,食物要多样化,多吃果蔬、豆类和鱼肉蛋奶,饮食少油少盐,戒烟限酒。每周运动3~5天,每次至少做连续半小时的有氧运动,可打太极、快走、骑自行车、跳广场舞等,以身体微微出汗,第二天不感觉过累为宜。睡眠要充足,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悦,学会调适压力。(本报记者 李珍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