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随机调查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闽侯县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品牌建设不强、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的有关对策,为闽侯县未来旅游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闽侯县;旅游产业;调查与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休闲活动。旅游业具有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高、参与人群多等优点,被誉为新时代下的"阳光产业"。闽侯县旅游资源丰富,气候温暖适宜。近年来,闽侯县旅游产业链已粗具规模,但仍有一些问题制约其发展,为此,本文在对闽侯县旅游产业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一些对策,为闽侯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一、闽侯县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闽侯县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据统计,目前该县现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佛教寺院1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2处,福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1处、三星级4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5处,福建省最佳主题景区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1处。当地注册旅游企业30余家,旅游从业人员600余人。2014年闽侯县孔元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二、闽侯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成效 (一) 旅游人数和收入持续增长 2010年以来,闽侯县年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持续增长。2013年,全县接待旅游215万人次,同比增长22.9%,旅游总收入为4.2亿元,同比增长23.5%(见表1)。 (二)游客满意率高,基础设施 明显改善 笔者随机对50名游客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8.3%的游客对于闽侯县交通,景区的基础设施满意,80.2%的游客对旅游景区服务满意。这意味着闽侯县旅游综合接待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同时服务水平和质量也有所提高,目前电信网络已全覆盖,购物广场、酒店宾馆、特色美食都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打造品牌,特色突出 近几年,闽侯县整合地区资源优势,打造了闽都文化、温泉度假、自然山水、乡村休闲4个特色品牌。 1.闽都文化品牌:政府和企业联合投入资金建设和完善旅游区,新建的有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新馆、万佛寺、闽都民俗园等景点,通过翻修和新建,打造了带有闽都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 2.温泉度假品牌: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打造各式各样的温泉项目。现已发现的境内温泉有白沙汤院、荆溪光明、南屿龙泉、小箬中平、廷坪下洋、青口宏屿等地热温泉,目前还在建设的温泉项目有"融侨双龙国际温泉休闲旅游度假区""旗山温泉养生世界"等。 3.自然山水品牌:闽侯县山清水秀,遍布乡村自然美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十八重溪、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叠井、五虎山等景区。 4.乡村休闲品牌:近年来,闽侯县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步伐,先后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形成了南屿、荆溪、白沙三个重要乡村旅游带,打造了棋磐寨、龙台山生态园、龙泉山庄、白沙湾生态农庄、将军山、军博园、孔元村等一批知名乡村旅游点。 (四)宣传渠道多 当地旅游宣传方式多样,结合地方特色,举办了闽侯县旅游风光摄影作品展、"美丽闽侯"旅游摄影大赛,编制《闽侯旅游风光》及《八闽首邑悠游闽侯》宣传片,分发《闽侯旅游风光画册》《游遍闽侯——旅游指南》《闽侯旅游地图》等旅游宣传品等,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当地旅游魅力。 (五)整合旅游市场,打造出精品旅游线路 2008年以来,经过大量调研、专家论证及旅游客户的调查反馈,闽侯县政府对全县游景区的线路进行整合,目前闽侯主要的旅游路线见表2。 三、 闽侯县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不足,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旅游业项目由于受到投资额度大、回报周期长等因素限制,旅游业融资渠道单一,缺乏社会资金和银行企业的支持,导致后续发展动力不足,影响了景区的持续发展。如当地大型生态农庄"白沙湾",其总面积300亩,以四季花海和四季瓜果为主打。据企业负责人介绍,营业高峰主要以周末和假日为主,集中在春秋两季,旺季最高日接待量达3000人次。企业总体投资约1000万元,全部为个人投资。 (二)素质不高,服务质量有待加强 1.缺乏专业人员。调查中发现,闽侯县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及讲解人员均无旅游专业经验,特别是讲解人员,更多的聘用当地农民,甚至大部分景区无讲解人员。如当地将军山生态农庄,日接待游客100余人,但讲解人员仅2人,且为当地村民。 2.从业人员素质低。目前闽侯县旅游服务业从业人员600人中,普遍学历均在初高中水平,拥有旅游专业学历的仅5人。 (三)配套设施比较薄弱 1.交通不便。闽侯景区大多以接待周边游客为主,而景区点和点之间的直达班车(轮)较少,有些景区甚至要转几趟车,难以满足当前游客需求,更影响未来扩大接待面。如闽侯县唯一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十八重溪,福州市区至该景区没有直达班车,市民需乘公交车到离景区最近的车站下车,剩余10余里路需搭乘摩的到景区,极不方便更是存在安全隐患。据了解,全县10余处知名度较高的景区,如南通十八重溪、青口灵济宫等均没有直达车,使得更多无自驾游条件的乘客望而却步。 2.配套不全。旅游景区道路、停车场、厕所、餐饮及住宿地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比较薄弱,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如近年兴起的生态农庄形式的旅游区,由于项目周期长,部分生态旅游点的长远规划跟政府规划冲突。如龙台山生态园占地面积有1100多亩,雇佣当地居民100人左右,由于京台高速施工,400多亩的土地被高速征用,导致部分经营多年的果树和采摘园被砍伐,影响企业整体规划发展。又如白沙湾旅游区由于地理条件原因,一般雨量的降雨就会导致农作物地块内涝,尤其近年附近建设高铁,导致容易下水道堵塞,内涝问题更为严重,虽然目前已经在申请做水渠排水,但收效不明显。 四、加快闽侯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落实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制定对当地新兴品牌十八重溪、石牛山景区等重点旅游项目财政补助制度,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二是对鼓励个人办企业,通过减少和减免税收等相关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三是优先保障重点旅游项目土地指标供应,落实旅游品牌创建奖励政策。 (二) 加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旅游区基础配套设施 首先加大对公路的建设力度,同时做好各景区连接道路建设,保证游客能够顺利到达。其次要完善景区内通讯、银行、宾馆、餐饮、购物、咨询、娱乐等基础配套设施改造工作。最后,要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多元化的乡村旅游风情酒店,进一步提升旅游的综合接待能力。 (三)完善旅游产品体系,重点打造旅游特色品牌 要依托资源优势,打造精品项目工程。一是要做好闽都文化游项目,积极推进昙石山和雪峰崇圣禅寺两大文化旅游品牌。二是要精心培育旗山森林温泉度假村旅游品牌,加快光明温泉小镇、融侨双龙国际温泉休闲旅游度假区、金水湖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建设。三是努力开发好十八重溪、旗山、五虎山等自然山水项目。四是进一步加强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和"百镇千村"三年行动计划,做实做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工作。 (四)培养专业旅游队伍,提升 旅游人员综合素质 一是要通过视频播放、现场面授等多种方式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升自身素质。二是要引进一批旅游管理,旅游讲解的专业技术性人才,增加创新意识,提高旅游队伍活力,为闽侯旅游事业快速注入新动力。 (五)健全旅游服务体系,加强 市场监管 要全面推荐旅游网点的建设,完善景区导游标识和信息向导系统,同时要加快导游服务、酒店及车票预订等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旅游行业与市场监管,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保护旅游者与旅游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