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8年,奥朗则不在继承人战争中获胜,提前成为了印度莫卧儿王国的国王。由于意识到自己刚刚接手的江山正处于缓慢的衰退阶段,于是便像历代国王那样开启了扩张模式,准备利用外部的冲突掩盖住内部的矛盾。于是次大陆上的许多偏远角落都因此遭殃,其中就包括了远在孟加拉湾东部的吉大港。 17世纪的吉大港入海口风景 作为孟加拉水域的优质港口,早期的吉大港在公元1-2世纪便已建立,并因长期繁荣而获得托勒密和玄奘等外国观察家的赞誉。由于北面就是恒河与雅鲁藏布江水域,南方又直通马六甲海峡,所以是四方商贾云集的航运中心。即便没有强势的帝国为其背书,也不妨碍这座城市在千年的动荡中独善其身。 吉大港就位于孟加拉湾东侧 稍后抵达的波斯或阿拉伯商人,则更是将吉大港视为要重点经营的据点,进而将伊斯兰教的影响力维系至今。最终在14-15世纪间形成孟加拉苏丹国,一度成为左右地区局势的关键性因素。 吉大港与孟加拉湾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当历史演进到16世纪,原先的孟加拉政治力量式微,逐步沦为周遭势力的争夺对象。于是,葡萄牙人在改世纪初由海上抵达,获准建立武装商站和移民社区。接着又是曾依附自己的阿拉干王国崛起,反客为主的占领吉大港。最后还有从北印度杀来的莫卧儿帝国,不断顺着恒河拓展自己的殖民据点。虽然靠着时局变化和地理因素阻隔,三角洲沿岸的陷落进程非常缓慢,却终究不能让显眼的吉大港避开兵峰。 早期西方人眼中的孟加拉本地居民 这是由于农业产出和贸易收入非常丰厚,让当地居民大都过于安逸而不善作战,不得不长期委身于从阿富汗南下的军事移民。即便前一波统治者溃败离去,也必须靠新的强者提供必要保护。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块土地的归属权纠纷都和土著们没有太大关系。 从中亚南下的莫卧儿人 同样重视贸易收入 作为自中亚南下的典型征服者后裔,历代莫卧儿君主都有发兵向孟加拉湾推进。但帝国的战线向来无法被击中到一头,恒河三角洲又恰恰是对自己最没有威胁的邻居。所以大部分军事行动都以劫掠为主,顺便构建松散的封建效忠关系,为日后的要钱要兵打下基础。 传统的孟加拉本地造船业 直到全球海洋经济在17世纪成为绝对主力,德里宫廷才发现恒河是他们顺利通向东方的捷径。因此,奥朗则布的著名父亲拉贾汗,就出兵攻占了葡萄牙移民城市-胡格利。不仅将这个口岸外包给荷兰东印度公司经营,还把大部分欧洲俘虏都送到己方城市去发展经济。 荷兰东印度公司也被莫卧儿邀请到孟加拉建立基地 然而,被强制移民的葡萄牙人很快以各种方式逃离莫卧儿控制区,荷兰商船也无法跟上日益扩大的帝国财政缺口。因此,本身并不位于恒河三角洲的吉大港,就成为印度皇帝的下一个目标。至于动武所需的各类理由,无外乎对方支持海盗活动和助涨奴隶贸易等老生常谈。但考虑到当地的沿海水网密布环境,奥朗则布还是派来了自己麾下的悍将沙斯塔汗。他的任务也不仅仅是去占领经略目标,还要为帝国的孟加拉省经济发展动足脑筋。 曾被马拉塔刺客砍掉3根手指的 沙斯塔汗 1665年初,沙斯塔汗成为新一任孟加拉总督。由于自己就生于帝国的将领世家,又是皇帝本人的姨夫,所以经常出现在军事冲突的最前沿位置。在远赴东方战区前,他已经在次大陆中部的德干高原作战。后来又对新崛起的马拉塔人交手,并在一次暗杀中失去了儿子和自己的3跟手指。但也成功积累到大量实践经验,并对沿海行动和城市围攻战很有心得。正是在他的主持下,帝国海军的东部分支迅速扩张,很快就凑集出200多艘大小舰船。 从北印度出发的莫卧儿中央军 而且和过去那些好大喜功的将领不同,沙斯塔汗比较倾向于使用中等规模的部队行动。这或许是为了顾及远方的君主感受,不希望自己因掌握太多军队而遭到危险猜忌。同时,也得益于帝国前几代君主的连续攻伐,让恒河的大部分水道都不再具有威胁。相反,帝国的中央军还可以向沿线诸侯发号施令,让他们替自己供应粮草与其他所需。也因如此,他会更加注意控制部队损耗,并尝试用外交手段分化敌对阵营。例如长期深耕孟加拉湾的葡萄牙人,就是其潜在的招揽对象。至于和帝国共同发展区域经济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则索性答应从巴达维亚派来援军提供帮助。 参与围攻战的 莫卧儿步兵 当年11月,莫卧儿舰队不等荷兰盟友抵达,便向恒河入海口的松迪布岛发起进攻。作为吉大港的外围,该岛曾在1590-1615年间为葡萄牙私人武装占据,是一片不折不扣的租借区域。但在阿拉干国王选择与荷兰人结盟后,殖民者因担心自己在冲突爆发后遭报复而主动撤离。全岛就顺理成章的落入缅甸海盗之手,从事的主业却依旧是对孟加拉地区的奴隶劫掠。不过,此时的他们也已经同葡萄牙人再度讲和,并继续靠后者提供的佣兵充当舰队核心。 更靠恒河出海口的松迪布岛 好在沙斯塔汗时代的莫卧儿军队,已不是当年那支怯于水战的旱鸭子武装。在逐步兼并孟加拉各邦的过程中,他们联合到大批拥有完整造船工业的封建领主,并成功将新式火炮集成上去。虽然还很难批量生产欧式远海战舰,却已经能在较为平静的浅海拥有火力优势。大量从印度西海岸登陆的欧洲冒险家,会不断将更新的铸炮技术兜售给他们,从而使得莫卧儿炮兵能大体跟上西方发展步伐。这种应急组合,曾在三十多年前的胡格利之围收到良好效果,让数量有限的欧式轻型海船都无力招架。所以,阿拉干人虽在前一个世纪就完成了西化改革,却根本不能在近海获得多少优势。 莫卧儿军队从不缺乏大量火炮 由于发现自己处在不利位置,岛上的阿拉干守将非常恼火,开始怀疑队伍里的雇佣兵和许多孟加拉本地农民通敌。后者很快被大量驱赶出原有田地,并有相当部分被关进吉大港的监狱。前者则在首领摩尔船长的偓佺下,转而跑来同沙斯塔汗接触。于是,居住在松迪布岛和吉大港城的葡萄牙人集团倒戈,带着全部武器家当投奔莫卧儿当局。临走时还不忘纵火烧毁了许多缅甸战船,进而造成岛屿防御的直接崩溃。他们也会在稍后的总攻中,义无反顾的站到阿拉干人对面。 经常出没在缅甸海岸的 加利奥特快船 到1665年的12月底,完成部署的莫卧儿人开始总攻,并从水陆两头包围住吉大港。虽然仅有65000人的有限兵力,却在各方面都占尽优势。由法尔哈德率领的主力分队,首先以围城壕沟和炮兵阵地堵住城市的陆上部分。随后用密集的炮兵摧残着并不算完善的城市外墙。伊本-侯赛因的辅助部队则从水面协助封锁,包括载有各类轻重火炮的288艘战舰和40艘由葡萄牙倒戈者驾驶的加利奥特快船。由于己方海军已在先前遭受重创,仍旧停留在近海的阿拉干人根本无力突围。 从海上接近吉大港的莫卧儿战舰 经常遭敌军围困的阿拉干人也并非没有守城战心得,手里的城防设施也堪称是历代战争经验的活化石。虽然有关当时城防的具体部署已很难找到,但参考缅甸西部的案例,就能大致还原出吉大港的防御水准。在高度有限的外墙之内,通常是沿着水系铺开的农垦区,这让防御者不容易在短期内遭遇后勤灾难。建在高处的宫殿、庙宇和清真寺,则充当堡垒与卫城职能,并存放有应对不时之需的额外储备。葡萄牙移民在离开前建造的贸易仓库与教堂同样具备类似功能。外敌若是成功破城,足以在墙内见识到时间跨度达千年的各类设防构造。 阿拉干风格的城墙与都城防御布局 当然,阿拉干人也很早就接触到西方火器,并尽可能将其搬运到城头使用。但私人冒险家往往只能带来勉强够用的小型枪炮,从而限制了本地军队的火力升级步伐。倘若面对其他缅甸派系或泰国这样的同技术水平对手,这样的布置无疑非常顺手。但当对手换成莫卧儿级别的火药帝国,过于有限的进步便不再具有任何意义。后者可以在守军的射程外从容登陆,慢条斯理的将重型火炮搬运到位,施以守军所不能承受的巨大冲击力。即便没有像过去那样征召海里炮灰,也不用担心奈何不了眼前的孱弱回应。 攻入吉大港的莫卧儿军队 最后到1666年1月,吉大港的城墙被莫卧儿炮兵摧毁,困守其中的阿拉干士兵瞬间崩溃。沙斯塔汗立即下令释放监狱里的孟加拉囚犯,以便对新征服的区域展现善意怀柔。同时根据奥朗则布首逾,将城市重新命名为伊斯兰堡。而战前承诺援助的荷兰武装商船,到此时都没能进入孟加拉水域。 奥朗则布的德里宫廷 此后的吉大港,就将成为莫卧儿帝国的东部重镇,也是他们继续吸收外部资本的重要关口。直到18世纪后期才被正式割让给英国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