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半年怒亏亿逼得力帆干回老本行


  "半年亏9亿,造车卖不掉"是近来令力帆汽车无比头疼的事情。
  中国汽车市场正面临着大洗牌,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源源不断推陈出新,而没有技术优势的车企则是举步维艰,所有精力都花在如何止损上,然而股东们的资金还是像手握黄沙般从指缝间流逝,做得一切都好似徒劳。
  汽车产业的颓势让力帆开始重新审视起自己,真的还要在汽车上硬刚到底吗?随后的一系列动静告诉了我们答案,"高管的请辞"、"岗位的变动",将摩托车的进出口业务调至最优先级,将汽车产业顺位下调,希望能借此走出如今的困局。
  从两个轮子到四个轮子
  很多人以为力帆仅仅是一个造"四轮汽车"的企业,其实不然,无论是在足球还是摩托车上它也都有涉猎,甚至做得还相当不错。
  尤其是后者,摩托车产业是力帆起家的基石,也是它的根源之本。
  曾经我对这个来自重庆的车企并没有什么兴趣,当年力帆所造的汽车也没有什么可说道的地方,完完全全体现出了中国汽车制造业刚起步时的水平。
  最早的力帆620模仿了3系,320模仿了mini,520更是让一位媒体前辈直呼"连方向盘都是装歪的!"
  力帆的起家颇具传奇色彩,和来自日本的本田一样也是从制造摩托车发动机开始,力帆的汽车发展路线可谓非常得"正统",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它的创始人——尹明善。
  不得不说尹明善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人生履历非常励志。出生于1938年的它在12岁时早年丧父,后因地主家庭出身被没收了全部财产,好不容易通过自己的努力参加了高考却又以"地主家庭"出身为由,被列为"右派分子"送进了重庆合成化工厂劳改。
  两年之后以为劳改终于结束,未曾想刚出工厂又被发配到农场继续劳改,而这一次一待就是二十年之久,正值大好青春的年华,却在农场上碌碌无为地虚度人生,尹明善心中满是不甘却也无能为力。
  万幸的是在尹明善劳改期间得遇了一位"贵人",在那人的相助下,尹明善学习了英语和经济学,也正因他的苦学在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相中得到重用熬出了头。
  后来到了1992年,时年55岁的尹明善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拿出全部二十万积蓄投入了创业,开办了一家名叫"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的企业,这家连名字都和本田英文读音雷同的公司,在一开始便瞄准了中国摩托车市场上最大的软肋——发动机。
  当时的国内摩托车厂商两极分化非常严重,有钱的大厂可以直接通过日本进口优质但昂贵的发动机放在自己研发的车型上,而没钱的小厂则只能使用当时国内自主生产的低质量发动机,并且只有两款50ml和70ml,不少摩托小厂甚至还需要不远千里去其它地区排队买发动机。
  于是尹明善嗅出了商机,从各处购买来摩托车发动机的零部件,租了个不到四十平米的厂房,一共9个人开始装配发动机,然后通过售卖完整的发动机总成获得利润,当时一台发动机的零部件成本为1400元,而装配完的发动机总成则能售卖到1998元,利润非常丰厚。
  苦于没有国产优质发动机替代的摩托车厂家们仿佛看见了曙光,全国各地的订单纷涌而至,短短数年的时间55岁才入行的"新秀"尹明善已经在摩托车领域完全站稳了脚跟。
  从此之后,尹明善的生意便越做越大,昔日的轰达研究所也更名为了大家熟知的重庆力帆。
  在2003年时已经65岁的他又毅然决定开始造汽车,同样的这一决定也遭到周围几乎所有人的反对,汽车相比摩托车所需投入的资金要庞大得多,当时一家日本企业给力帆开出的汽车模具价格高达几亿,让他真正意识到汽车的烧钱程度远比自己预料的厉害得多。
  不过寒门出身的尹明善并没有放弃,没有造车资质就去借,别人不肯借那就等政策,终于在2005年等来了自主品牌扶持政策,拿到了"造车资质"。
  这次憋了许久大招的力帆一口气全部发力,不论国内还是海外都同步发展,在2010年时达到高光时刻,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它是国内首家上市的民营车企,作为创始人的尹明善也在古稀之年迈入了百亿富豪的阵营。
  创业容易守业难
  力帆汽车的创立到成功很有励志精神,也离不开创始人不懈的努力和顽固的坚持,诚如上文所提,在力帆的身上依稀能看见几分本田的身影。
  可这种精神仍旧无法挽回目前力帆严重亏损的窘境。在汽车行业各界人士的关注下,力帆也给出了非常"官方"的回应,认为出现这种严重亏损的原因有三:第一,外部市场环境不佳,所有汽车的销量都在下降;第二,融资环境恶劣,公司资金紧张;第三,公司基地的搬迁影响使得部分设备使用度降低,造成资产减值。
  回答都很官方但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些无非都是一些借口罢了,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车造得不行!
  谈起力帆,近期你能想起什么车型吗?并没有,唯二还有点印象还是发布已久的轩朗和迈威,前者外观"酷似"福特,仍旧没有从以前的"手段"中跳脱出来,后者更是还在使用4at变速箱,试问这种车型还能卖给谁去呢?
  力帆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越来越边缘化,这是一个目前无法改变的事实,作为车企没有拿得出手的高产品力车型,实在难有立足之地,好在力帆并不是一个独腿行走的"人",至少在摩托车上,认可它的人还是不少的。
网站目录投稿: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