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经济的融资结构中,信贷仍占大头,企业债务率严重偏高,加大股权融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资金脱虚入实的必然选择。 2017年1月刚过半,IPO发行家数已高达31家,基本保持日均3家公司IPO的节奏,IPO加速供给势必对股市资金面造成抽血效应。2016年以来,随着新股发行常态化,堰塞湖"水位"逐渐降低,股票供给有所增加,那么,IPO到底是A股的解药还是毒药? IPO是完善实体经济融资结构的良方 首先,信贷融资仍是大头,在直接融资中股权市场有待发展。目前,中国股权融资占比仍较小,股权融资加上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占比尚且不高,贷款仍为主要融资渠道。在直接融资中,当前债务融资发展过快,全社会杠杆率(总债务/GDP)迅速攀升,从2008年的170%升至2014年的235.7%,与国际对比不算高,但其中企业部门杠杆率高达123.1%,明显高于国际水平。沉重的债务负担拖累企业长远的发展,这就迫切需要企业改变融资结构,在直接融资中更多采取股权融资,以解实体经济融资之困。 其次,IPO融资助力企业业绩改善,支撑实体经济增长。IPO为上市公司提供融资便利,在完成IPO后企业还可通过增发和配股等进行再融资。近3年来,一级市场中再融资规模占比超过90%,上市公司较非上市公司更易获得持续的低成本融资,这既支撑企业迅速扩张,又利于降低财务费用。以景气度较高的TMT行业为例,所属计算机、通信、电子元器件、传媒行业的上市公司2015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1.2%、7.8%、7.6%、11.6%,而同期行业平均水平仅为5.3%、4.2%、2.5%、4.8%。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于投资、消费、净出口和政府购买,自1990年以来投资对中国GDP增长贡献率保持在40%左右,仅次于消费。 IPO发行对市场趋势影响并不显著 回顾历史上IPO发行家数和上证综指走势,IPO发行节奏对A股行情影响并不显著。在IPO发行家数和融资金额趋增时行情多处上涨阶段,如2005—2007年牛市期每年IPO发行家数从14家扩大到126家,融资金额从53亿元扩大到4771亿元;2014—2015年牛市期间,每年IPO发行家数从125家扩大到223家,融资金额从669亿元扩大至1576亿元。在IPO发行家数和融资金额趋降时行情多处下跌阶段,如1993—1995年熊市期间每年IPO发行家数从107家减少至21家,融资金额从130亿元减少至21亿元;2011—2012年熊市期间每年IPO发行家数从281家减少至155家,融资金额从2810亿元减少至1034亿元。在IPO发行家数和融资金额较为平稳时行情多处于震荡阶段,如2002—2003年震荡市期间每年IPO发行家数从68家微降至67家,融资金额从480亿元微降至472亿元。总体上,IPO供给基本上保持动态平衡,IPO发行节奏与A股行情更是相生相长的关系,在牛市中IPO发行较多,在熊市中IPO发行更少,在震荡市中IPO发行节奏保持平稳。 目前的IPO融资规模对市场资金面直接冲击并不大。从A股资金供求看,资金流入主要来自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银证转账、保险加仓、沪股通、融资余额,资金流出主要来自IPO、再融资、产业资本减持、交易税费。经历了2015年后期的市场波动后,2016上半年A股市场处于修复期,中国IPO市场重拾信心并逐步企稳,使得IPO数量出现低点平缓上调的态势。2016年下半年IPO市场火热,形势一片向好。证监会加快了审核脚步,严格实施监管,净化市场,推动市场稳步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发审委共审核拟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269家,其中主板126家,中小板47家,创业板96家。269家公司中顺利过会的公司有247家,其中主板121家,过会率为96.03%;中小板43家,过会率为91.49%;创业板83家,过会率为86.46%。 在2016年證券市场中,IPO、再融资、产业资本减持、交易税费分别为1496亿元、16967亿元、1140亿元、3780亿元,分别占全年资金流出额的6.4%、72.6%、4.9%、16.2%,相对而言IPO对资金面的冲击较小,因此长期看IPO发行不改市场趋势。 短期IPO节奏偏快,监管层需适当控制发行节奏,为市场引入活水 虽然长期看IPO融资规模较小,对市场的影响偏中性,但从细项看短期IPO发行对市场的冲击不小,近期IPO发行加速,资金供求偏紧,打新收益率下降。 一般说来,IPO发行后一般在多个交易日内将连续涨停,即意味着IPO融资的资金溢出效应将放大,2016年新股上市后平均连续13.7个涨停,上市首个交易日平均涨幅为43.8%,按此估算,新股上市后连续涨停期间收益率高达381.9%,这就意味2016年IPO融资最多将导致资金流出7210亿元;另外,在定增中部分项目通过资产对价完成支付,这部分基本对市场资金面无冲击,2016年再融资中现金对价部分占61%,为10369亿元。如此,重新计算得到2016年IPO、再融资、产业资本减持、交易税费分别占全年资金流出额的32.0%、46.1%、5.1%、16.8%,短期IPO发行对资金供求影响加大。加之,近期IPO发行加速,资金供求更趋于紧张,在2014年6月—2015年7月期间打新资金网上配售个股所获收益率均值为0.998%,而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降为0.143%,特别是2016年12月甚至下降至0.067%,这说明短期市场资金面偏紧。在无须预缴款的市值配售制度下,打新资金需要获得足够的收益率才能锁定其A股仓位。近期IPO加速发行,将有利于解决IPO定价不合理问题,发行节奏加快导致新股难获连续涨停,2016年10—12月上市新股涨停板数逐月降低至11.2个,2017年1月太平鸟上市甚至仅斩获3个涨停板,景旺电子4个涨停、赛托生物5个涨停。但是打新收益率持续降低也挫伤资金打新的积极性,在市值配售制度下其为打新而锁定的A股仓位也将松动,由此对A股资金面造成压力。为缓解IPO定价不合理和IPO加速造成资金面紧张局面,监管层应当从其他资金供求方面下手,比如加快批准成立私募、公募基金力度,加大银行理财、养老金等资金入市节奏、降低再融资规模等。 注册制的推行实现无缝对接 监管层注重提高IPO审核效率,降低企业排队时间和成本,强化IPO信息披露,淡化对公司投资价值的行政审核,这将有助于与注册制无缝对接,并逐渐向注册制靠拢。2016年下半年以来,证监会在新股发行和市场监管两大领域的动作,让注册制平稳落地成为可能。 截至2016年12月29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依然有731家,其中,已通过44家,未通过687家。虽然排队企业数量依然居高不下,但企业上市周期大大缩短,且已通过企业的积压情况大大缓解。IPO堰塞湖稍显缓解,监管趋严,促进市场平稳发展,这些对于注册制的推行都是有推进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