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员工,更容易被老板提拔? 对于员工来说,升职无疑是公司对自己最大的肯定。升职不仅意味着加薪,也是进阶更高目标的开始。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研究一下,什么样的年轻人,在职场中更受老板青睐,能得到更快地晋升? 1
保持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热情 不断自我进化 90后曾经是不服管束、任意妄为的代名词,但其实年纪最大的90后已经28岁了。这个年纪,很多人工作了3-5年,大多会遇到职场的第一个瓶颈期。 而同为90后的王成,27岁已经做到了每日优鲜的副总裁。 王成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因为工作过于稳定,他选择进入互联网行业,加入了知名互联网美妆品牌"阿芙精油"。 当时的王成,对互联网一窍不通,只好抓紧一切时间充电。每天早上7点,王成都会准时出现在公司楼下的麦当劳看书,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的人也都是他。 在阿芙工作的前半年,王成甚至没有休息过一天,"最长的时候我4天没出过公司,每天工作到凌晨3点,睡在公司楼下的胶囊公寓,大多时间都在学习行业大咖的分享。" 那段时间,王成先后详细研究了网络写手"和菜头"、"中关村第一才女"梁宁、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以及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等很多互联网前辈。 不但看书面知识、学习公开演讲,线下只要有分享沙龙,他也都会积极参加,随时争取当面请教老师。 逐渐地,王成对互联网营销有了一定的心得,工作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原本只负责阿芙精油天猫渠道营销的他,开始参与公司在唯品会、聚美优品等渠道的营销。 后来,为了给自己更大的挑战,王成在离开阿芙精油后,加入了刚刚小有名气的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刚开始,王成并不适应工作环境和公司产品的变化,策划的几场营销活动都不尽如人意。 但王成一直都坚持着"一切知识都可以学到"的态度,他继续请教最厉害的操盘手,挨个问工作中积累下来的问题,回来就对照自己的产品,研究供应链、物流、技术和售后,再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优化。 正和岛采访王成时,他回忆说,当时为了更了解用户,他经常拿着本子守在线下果蔬店门口,观察记录顾客的年龄、穿着、消费时间、最终采买商品,以及所买品类的搭配。 为了优化产品,王成会面对面邀请用户在每日优鲜上下单,观察他们用App的过程,从而找出产品可以优化的地方。 就这样不断地请教、实践,王成的努力很快见到了成效。在他的组织下,每日优鲜接下来的几场营销活动,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项目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 每日优鲜的创始人徐正对王成从来都不吝赞美:"他是全公司最了解用户需求的人,学习能力和悟性更是能排到公司前三。" 而这时候,徐正开始慢慢把公司的电商内容运营、活动运营和商品运营等业务,全权交给王成打理,27岁的王成也被提拔为每日优鲜最年轻的副总裁。 所以,过去的态度、学习能力决定了现在的你,现在的学习能力又会决定未来的你。 当下的成就并不代表未来,保持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热情,不断自我进化,才会获得真正的成长。 2
跳出打工者思维 目光长远有格局 打工者思维,对一个人的职场进步会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作者刘艳艳曾在公众号@YouCore 分享过一个真实案例。 当初和刘艳艳同时毕业的大学同学,在工作了3、4年后,有人工资翻了两番,有人当了总监,有人创业成功,唯独同学小功没有升职,工资也变化不大。 她和小功交流工作时发现,原来,小功每天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抱怨。 "我努力工作了大半年,公司却一点工资都没给我加。" "活儿能拖就拖吧。" "哎,又加班。" 每当有朋友向他建议跳槽时,他又会说:"哪有这么容易,我现在这个水平,去哪儿还不是都差不多。" 看起来是普通的抱怨,其实小功的问题是出在"打工者思维"。 所谓打工者思维,就是"怕吃亏"、"怕付出",对付出和回报斤斤计较,而看不到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诚然,工作的本质是个人劳动付出与工资之间的交换,但一直抱着为别人做事、而不是为自己的进步去做事的心态工作,不论是工作效果,还是个人成长,都会大打折扣。 抱有"打工者思维"的人,过于在意所谓价值交换。给多少钱,就出多少力,似乎每天每小时每一分钟,都只是出卖来换取工资的,没有其他价值。 殊不知,这种心态简直是扼杀自己未来,拿自己的人生价值开玩笑。 今天我为你工作了9个小时,比法定时间多1小时,你应该多发我1个小时的加班费了,否则下次我就不加班了; 这半年来我非常努力,你应该有所表示,否则以后我就不努力工作了。 只要有了打工者心态,慢慢就会陷入"抱怨—拖延—工作没成果—抱怨"的死循环。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工作没成效,加薪升职无望,等到想跳槽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水平并没有提升以至于"跳无可跳"。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从打工者做起,但如果你能跳出打工者思维,站在个人成长角度考虑问题,眼光放长远,你的工作成果和个人成长速度自然会有很大的改观。 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被优先提拔的,才可能是你。 3
把每一件小事当大事干 不放过任何细节 出任阿里巴巴CEO时,卫哲才36岁。他是马云口中"最努力、最勤奋"的员工。41岁时,他离开阿里巴巴创办嘉御基金,马云、李泽楷主动为他站台。 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卫哲,在毕业十年间,曾接连担任过万国证券副总经理、普华永道合伙人。卫哲能得到快速晋升,除了超强的工作能力,有一个秘诀:把每件小事都当大事干,不放过任何细节。 1993年,刚从大学毕业的卫哲,因为翻译的一份年报得到了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的肯定,被管金生点名做自己的贴身秘书。 在卫哲之前,管金生的秘书很少有能干满一年的,得知这件事的时候,卫哲心里也是七上八下。 刚开始,卫哲负责翻译年报、剪剪报纸,这些事情对于普通人来说都算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卫哲却把它们都当成大事,做足了工夫。 老板喝一杯水多长时间、多久换一个打火机;剪报中哪些是老板看过的,哪里信息价值更大,哪些老板不太关心,卫哲都会记下来。以至于到后来,管金生不看卫哲做的剪报午饭都吃不下。 逐渐地,管金生对卫哲刮目相看,让他尝试负责更多工作。卫哲也因此一路高升,24岁时,卫哲就晋升为万国证券副总经理,也成为万国证券当时最年轻的副总。 卫哲的第二份工作是在普华永道。当时,他主动降职N级,就为了在基层学习财务管理,连普华永道的招聘负责人也不理解,但卫哲坚持要一个尽可能低的职位——财务顾问。 这样一个决定,让他一夜之间从副总变成"小兵"。但卫哲却不觉得委屈,反而认为自己占了便宜,不但"免费上MBA",还是带薪的,"有30个老师可以教我"。 从"财务顾问"开始,卫哲依然按照自己的风格,坚持把手头每一件小事做好,每一次对接客户他都异常耐心,超客户预期完成任务。 很快,卫哲就在新东家脱颖而出,打破了普华永道"一年不得升职超过一次"的规定,连升两级,29岁又成为普华永道史上最年轻的合伙人。 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曾说过,一名工匠如果长期专注于工作,掌握了精湛的技术,即使谈论人生,他也能讲出精辟的见解;园艺师、作家、艺术家也皆是如此,凡是精通一艺一技者,他们的话语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涵养。 刚工作时,很多人都会有同样的毛病:小事不想做,大事不会做。 其实,能沉得住气,把每件小事做到极致的人,非常难得,也更容易受到青睐和尊重。而由此带来的职场优势,绝不仅仅是这些小事可以衡量的。 4
精力充沛 是一切工作的保障 内容创业服务平台"新榜"创始人徐达内,在创业之前,曾是《文汇报》史上最年轻的的主任助理,还是《东方早报》副总编。 1997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徐达内进入《文汇报》值夜班。虽然白天不需要值班,但他并没有让自己闲下来,而是争取到了上海最大私营广告公司"丽人"的实习机会。 在"丽人"的实习其实并没有工资,徐达内却愿意充当免费劳动力,因为可以趁机跟着同事们学习各种软件。 当时,媒体行业正处在"从铅字印刷到激光排版"的巨大变革,虽然一天要做两份工作对普通人来说实在很辛苦,但徐达内认为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 努力不会白费,付出终有回报。因为能力突出,2001年,也就是徐达内入职4年后,他就成为了报社历史上最年轻的主任助理,并且在报业集团劳模榜上排名第一,这也打破了报社最年轻劳模记录。 2007年,徐达内开始创业,做媒体舆论内容产品《媒体札记》,每天以点评的方式,把各家媒体对同一个热门话题的言论总结梳理。 当时,为了让内容有足够的深度,徐达内每天早上要读30多份日报的头版、要闻版、评论版,还要阅读三四百个微博和微信意见领袖的评论意见,读完后才开始下笔。 2014年,事业发展很快,徐达内需要同时统筹管理EG365信息可视化、媒体札记、新媒体排行榜三个公司。这时候,如何保持充沛的精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徐达内坦言,"这些年来,越来越感受到创业需要好身体,精力是一切工作的保障。我一直保持正常的作息,每晚十点多睡觉,因为熬夜带来的损失得不偿失;另外,每周坚持运动,与朋友们一周踢两场足球。" 实际上,那些拼脑力的工作,其实也都在拼体力。如今职场压力越来越大,竞争随处可见,如果没有好的身体和精力做保障,再多的努力也只能是阶段性的,没办法持久。 知乎上曾有这样一个提问:"《纸牌屋》中的大人物们经常晚睡早起,精力却依然旺盛,这是真的吗?" 下面有个回答很精彩,"应该说,没那种精力的人,熬不到那个位置。" 的确,每个人三十多年的职场生涯都是一场马拉松,拼的不是开始时谁更快,而是持续拼搏的耐力。精力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未来。 以上,就是职场中被快速提拔的年轻人都具备的4个特质。 1、保持好奇心,不断自我进化; 2、跳出打工者思维,提升格局; 3、把每一件小事当大事干,不放过任何细节; 4、保持精力充沛。 希望这4点特质,能让你有更清晰的目标,升职加薪就在眼前,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向好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