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在脉脉上看到一个话题"如何带一个运营新人",那时我没有太在意,所以没有详细看内容。后来不知怎么的,这个话题像着了魔似的,开始在我的脑海里生根,发芽。于是,我决定写写。 如何带一个新人是每个人职业发展都会遇到的,这意味着你能力的小进阶。 我想先从自己还是个新人时说起: 我刚毕业找工作时,最大的诉求是:有人带(你是不是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呢~)。那时想法很简单:我要多学习、攒经验,工资什么的都不重要。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杀死了这个想法,因为我开始认识到,别人并没有义务带你成长,即使是你的领导。 当我还是个实习生时,我满怀期待想着要做有意义的事,让自己进步。当我工作后要招一个实习生时,我想的是让他分担一部分基础的,我不想花费时间精力的事情。 站在不同的立场,你会看到不同的诉求。 如果你是一个新人,不要抱着找一个有经验的人带你就好了,重要的是自己多观察,学习和探索。如果你和我一样,有几年工作经验,那么可以多尝试小结、沉淀一些方法论的东西,不论对你运营体系的构建还是带新人都会有帮助。 在我看来,新媒体运营新手的打怪之路,主要有三个阶段:熟悉点,连接点,连接线。而所谓带新人其实是熟悉点这个阶段,你需要拎出核心的点让他去做,多做,不断做。过程中引导他理解这些点。 第一个阶段:熟悉点 熟悉点是最基础的执行阶段,比如我大学时在门户做实习编辑,每天都要按时保质"搬运"文章,提炼文章亮点发微博,对文章进行排版发微信… 新媒体运营日常工作与编辑类似,常见的"点"有: 内容方面 找素材; 公众号排版; 定时推送公众号内容; 日常内容的编辑/创作; 多渠道的内容维护。 用户方面 用户消息处理与互动; 微信群运营。 数据方向 竞品分析; 常规运营数据统计。 这个阶段你需要能沉下心面对不断重复的工作,每天配图、排版、改标题、定点发文章、在后台回复各种看起来很无聊的消息… 有些人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工作的价值,因为做这些事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是啊,因为你排版那么多文章,依然不知道如何取用户喜欢的标题;你回复了那么多后台消息,依然没有整理好一个常见问题的回答表单;你做了那么多运营数据统计,也说不上来未来工作中哪些可以进行改进。 既然这样,你又为什么觉得运营是一件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事呢? 我记得以前在门户发文章,带我的老师要求我在每篇文章前加一个相关文章推荐阅读的超链,所以我就加了。说实话那时候我觉得好麻烦,也不知道做这件事的价值是什么,更别谈怎么做得更好了。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篇文章专门分析了用户阅读的习惯和体验,谈及 [关联阅读推荐] 这个话题,花了很长的篇幅解释在文首,文中以及文末加阅读推荐的区别,以及利弊。我恍然,看似简单的一个关联阅读推荐原来有这么大的学问。 我记得第一次运营公众号时,我在推送时间上比较随意,时而中午时而晚上。那时候领导说,你固定一个时段推吧,我说好。很久以后才知道,在固定的时段推送是为了培养用户的阅读习惯。 我记得最初喜欢花很多时间在排版上,根据不同文章定制不同的排版,导致整个公众号的排版特别乱。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一个种种花不论是保持内容输出的稳定性还是视觉的一致性,对建立用户认知都很重要。 这些都是我曾经经历的点。 第二阶段:连接点 当你熟悉了各个点之后,你会渐渐看清他们的联系,或者说每个点的价值在哪。 拿一个公众号文章举例,当你关注一个点时,你看到的可能是排版好看,文章写得不错,配图不错。当你关注一条线时候,你看到的可能就变成了这篇文章内容与公众号目标用户是否匹配,再判断做得好或者不好。因为配图、内容和配图最终都是为了服务公号的目标用户。脱离了这个,你只是在自嗨。 就好像你觉得一些鸡汤文标题千篇一律,字体大,排版丑,配图low?但他们的目标用户喜欢啊,这些你考虑过了么? 连接点就是你在做一件事时,知道能调动哪些资源来做。比如领导说要做一篇阅读量是平时10倍的内容,那么你要怎么做?如果你固执于一个点,那很可能就想着要写一篇什么什么样的文章。 当你熟悉了很多基础的点后,会发现提高阅读量不止和文章内容有关,还可以通过加入运营手段实现,比如线上分享活动,比如小奖励,可以通过不同渠道来实现,当然也可以组合一起实现。 那一刻,你猛然发现,运营早期那些看起来重复、繁琐的工作其实是有价值的,你从那些工作积累中得到成长。 第三阶段:连接线 如果说熟悉点是一个执行单点任务的过程,连接点是一个把任务不断拆分实现的过程。那么连接线就是一个制定产品在不同发展周期的策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