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公共管理类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探析


  卢珂 邓克熠
  摘要:协同创新背景下公共管理类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实际上指的就是多平台协同合作、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培养方式。根据公共管理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特点等方面入手,打破传统的公共管理研究生培养方式,通过学校、企业、政府、科研所等多个平台对公共管理的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这种培养方式通过多平台的协同创新,对解决高等教育资源匮乏、资金短缺等问题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同时通过分享整合各平台资源,可以保证学术交流和学术创作的有效进行,也能发挥企业强大的学生实践基地平台的作用。再者,在各平台的合作经验中,能增强高校教学工作的实践性,使高校形成开放的学术氛围,增进与外界的学术交流,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公共管理类研究生 联合培养 机制 协同创新
  一、现行公共管理研究生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
  自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的观点后,经过不断的学习研究,我国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非凡的成就。然而,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在信息技术的变革以及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这种方式也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代的发展要求。
  1.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首先,学校教师授课填鸭式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现行的公共管理研究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授课教学为主。然而,教师占主导地位的填鸭式教学并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研究,没有充分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也没有挖掘出学生钻研学科的潜力。
  其次,教师对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研究生导师大多有自己的研究课题,无力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过重的教学任务必然导致导师授课的敷衍,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再次,在学校大多是学习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的务实能力不足。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时我国成立了由政府工作人员组成的"中国行政学会"和由大学教授组成的"中国行政学学会"就将公共管理学的行政理论和务实割裂开来,这种将理论和实务分开来的方式对学习公共管理学是不利的,早就有了历史的经验。
  最后,学生的学习成果考核方式太单一。研究生在学校经历了长时间的学习,往往只是通过一次考试或者一篇论文来检验学习成果,这种方式无法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2.教育资源的短缺
  传统的公共管理研究生教学,往往是通过学校单个平台来提供教育资源。2014年我国对教育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左右,这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十分低的比率。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研究生的人数也不断的增长,然而研究生的培养经费并未随着增长,这必然导致了研究生资金短缺,投入不足的问题。
  公共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在起步阶段的学科,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往往处于被忽视的不利地位。公共管理的研究生面临着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这对学科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在我国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资金不足,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大环境下,还存在着教育资源浪费和开发不足的情况。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往往将本科生的教学和研究生的教学完全分割开来,这样就造成了教学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而且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教学之间往往缺乏交流沟通,降低了教学的效率也不利于教学成果的分享。
  二、建立公共管理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的必要性
  在当前公共管理研究生培养不断陷入困境的背景下,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弊端不断显现,传统的公共管理研究生培养机制一再遭到质疑,对建立新的培养机制的呼声越来越高。
  1.联合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务能力
  在传统的学校单平台教育模式下,学校大多数致力于对研究生进行公共管理理论的教学,然而,公共管理最终必须落脚于实务之中,要结合公共管理学的专业特色,在实务中找到公共管理人才的切实定位,分析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和当前培养存在的问题。在学校这一单一平台中对公共管理的研究生培养无法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学生对公共管理学的认知往往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而多平台的联合培养,可以给学生提供利用理论进行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公共管理学的深层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联合培养有利于节省资源,提高效率
  由于社会事务的复杂性,社会价值观的多元性以及公共关系的错综复杂等因素,公共管理学必然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解决公共问题必然需要用到其他的社会科学的理论和分析工具。这导致了学生对公共管理学进行学习需要运用到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多种理论和研究方法。然而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下,学校需要提供学生对公共管理学进行学习的所有资源,这对学校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负担。如果学校能够与校外的企业和公共组织合作,就能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教学。同时,与校外的其他平台合作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更让学生能够学习到除了传统学校教学理论知识以外的实际经验。这样就提高了对研究生培养的资源的利用率,减轻了学校的负担。这种方式也有着比传统的授课更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了研究生培养的效率。
  三、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培养的新路径
  在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的构建过程中,要对传统的培养模式的弊端进行改革,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对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机制进行探索和优化,构建出适宜的培养模式,顺利实现从传统的培养模式到联合培养模式的转变。
  1.学校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
  第一,学校应该对研究生的授课时间进行更合理的安排。将研究生的授课和本科生结合起来,加强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的教学成果共享和资源共享,提高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率。
  第二,改进导师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导师的团队建设。改变现有的导师授课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导师的教学热情,激发学生的研究潜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导师问责制度,充分发挥导师的领导作用,带领学生进行研究式的教学模式,杜绝教学形式化、刻版化。导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独特的培养方案,在培养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加强导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规定定期的导师学生见面交流,探讨学术,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导师研究的课题中去,加强研究生团队和导师之间的整体性。
  第三,加强与其他学校、企业、政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学校之间可以建立交流的桥梁,分享研究成果。而且,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不能仅仅基于学校这一个平台的理论学习,对学生在实际中处理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也必不可少,学校可以与企业和政府部门签订合作协议,让学生从单调的理论教学中脱离出来,为学生提供实操机会。例如学校可以在学生修完理论课程后将学生输送到企业中的人事部门学习,将学生输送到事业单位实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经验,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第四,改善研究生的科研环境,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近年来公共管理学尽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科研氛围并不单纯,为了科研成果的各种学术造假事件层出不穷,公共管理是伪科学的论调也甚嚣尘上。要改善这种情况,只有改善科研环境,加大对科研创新的奖励力度,同时保护科研成果,对学术造假事件进行严惩。促进详尽的具有操作性的法规出台,保持科研环境的纯净。
  2.改善资源利用方式
  第一,学校应当建立新的资源管理体制,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并且应当合理的利用拥有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学校应当适度的放开资源的管理权,将资源交给研究生院安排分配。
  第二,加强资源开发,向政府部门申请更多的投入,建立健全投资的鼓励政策。同时在社会上进行融资,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吸引企业的投资并完善相关的法律,在保证研究生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的同时保证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利益,吸引社会上的资金更多的进入到研究生的培养上来,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良好的经济合作。
  第三,建立多方合作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将学校、企业、政府多个平台紧密联系起来,实现资源、人才的共享,多平台之间相互配合,积极促进有利于多方合作的政策出台,将学校、企业、政府之间的合作规范化,实现科研、生产、政策的一体化进步发展,提高科研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率。将理论的研究真正的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
  综上所述,协同创新背景下,建立公共管理类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机制是解决社会对公共管理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必然发展趋势,是学校提高公共管理学科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同时,建立联合培养机制有利于公共管理学科本身的发展,对培养学习能力强且富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应当结合当前的环境,建立平台共享资源互补的联合培养机制,以适应我过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需求。
网站目录投稿:妙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