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日喀则市民族手工业发展的分析


  摘 要:日喀则市自2016年召开产业发展大会以来,民族特色手工业作为七大重点产业之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带动群众致富成效显著,并且在整个日喀则市的经济、文化发展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日喀则市民族手工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对于促进民族手工业的健康、稳步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日喀则市;民族手工业;SWOT分析
  日喀则市民族手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特色的民族风格,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一,它在满足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繁荣民众文化生活、带动群众创业致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西藏"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做精做优西藏民族手工业"并规划出宏伟蓝图,为民族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日喀则市民族手工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政策优势
  2018年4月,日喀则市政府在对外招商引资项目中,积极着手投入6万多元用于引入吉隆县特色手工业品加工开发项目、吉隆镇民族手工艺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江孜县特色民族手工业园建设等项目。2018年5月,日喀则市政府在《招商引资若干规定》中指出重点鼓励投资者以多种形式投资珠峰特色手工业等七大产业,在日喀则市投资建立的企业除享受自治区财政优惠外,还可享受本市的产业扶持资金、税收、土地、金融优惠等政策。当年7月13日,《西藏自治区招商引资扶持方案(试行)》中指出,从事生产经营民族手工产品、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及民族习俗生产生活用品的14类企业,自2018年至2021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对于获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自治区政府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可见,自治区政府及日喀则市政府都用实际政策来积极支持民族手工业的发展。
  2.地缘优势
  日喀则市的南部地区,是我国与南亚印度、尼泊尔、不丹国家接壤之地,也是中央确定的南亚大通道建设的必经之路,目前已经建有面向南亚国家尼泊尔的樟木、吉隆、日屋、陈塘、里孜口岸,面向印度、不丹边境贸易的亚东口岸和面向印度的普兰口岸。截至2018年,日喀则全市拥有面向印度、尼泊尔、不丹国家传统边境互市贸易点28个,边境互市贸易活跃,同年10月,日喀则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0.59亿元,同比增长21.1%。日喀则市民族手工业产品可以利用良好的地缘优势来扩大对外贸易。
  3.原材料优势
  日喀则市发展民族手工业相比区内其他市,拥有丰富的原材料,藏被、卡垫、氆氇等主要是由羊毛织品织就而成,而日喀则畜牧业产量占全区第二,是丰富的羊绒原材料产地。竹器、竹斗笠、藤背篓、竹筐等制品主要是由硬木树根或树瘤加工制成,日喀则市森林资源丰富,目前5个有林县森林林地面积12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81%,丰富的木质资源不仅木质细密坚硬,成为日喀则市木质手工业产品的最近原料供应地,极大的减少了购买成本与运输成本。
  4.依托旅游业的优势
  在旅游资源方面,日喀则市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南依喜马拉雅山脉,喜马南麓有被称为西藏小江南的六大名沟,雅鲁藏布江,圣湖羊卓雍湖,历代班禅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 ,被誉为"西藏塔王"的江孜白居寺,西藏的宗教中心之一的萨迦寺等。在旅游市场方面,截至2017年底,日喀则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16.23万人次,比2016年增长21.4%。依托神秘、壮美、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日喀则市不断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游客,从而催生和带动民族手工业产品中具有旅游纪念意义和宗教性的手工业制品的发展,依靠优越的旅游资源优势,传统特色的民族手工业制品将会有更好的发展的前景。
  (二)劣势
  1.产品缺乏创新性,市场定位狭窄
  目前,日喀则市的民族手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为民族特需品,多是根据传统生活经验满足民众的日常生活需要,注重实用性,不注重产品的包装与美观效应,缺乏宣传推广,市场范围狭窄,基本限于西藏当地民众的消费。全市民族手工业产品差异性较小,产品缺乏创新性以及与现代元素的结合,而且民族手工业产品具有较高的模仿性,导致民族手工业企业、家庭作坊等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产品品种创新。
  2.手工业产品竞争力不强
  日喀则市民族手工业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对内来看,近邻西藏的青海、甘肃、云南、四川以及其他东部地区,这些地区的产品以非手工业产品为主,价格低廉,而且拥有较好的地理位置,因此对日喀则市乃至整个西藏的纯手工业产品形成巨大的市场冲击;对外,西藏毗邻尼泊尔、印度,这些国家利用其低成本的原材料和人工优势,采用低成本竞争战略,大量的挤占了整个西藏的市场。根据调查,西藏旅游市场中55%来自广东、江浙、四川、云南等地,25%来自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只有不到20%为西藏本土产品。可想而知,日喀则市作为西藏的一部分,民族手工业产品自然无力与外来产品竞争。
  (三)机遇
  1."一带一路"倡议给西藏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是2013年9月和10月,习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秉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几年来给沿线国家带来众多发展机遇,西藏作为面向南亚大通道建设的重要地区和桥头堡,积极对接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给西藏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发展的机遇
  2017年1月,教育部发布十三五期间对口支援西藏和四川藏区的工作意见,《意见》中重点强调加强人才培养力度,这对于提高西藏以及日喀则市的整體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2017年7月,在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提出了"对口支援西藏"的"五个始终"。在日喀则市"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与"理论知识+观摩考察"的方式下,山东省行业专家、企业家赴日喀则市累计培训120余人次,同时日喀则市珠峰特色企业的骨干先后到山东、上海学习、考察,在一定程度上为日喀则市民族手工业企业精细化管理与人才素养的提升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
  (四)威胁
  1.部分手工业品种面临失传的威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日喀则市一些手工行业精益求精、推陈出新,而另一些手工行业却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危机,比如藏纸、乐器、藏靴等等。传统手工艺的从事者多为年长者,对于新型技术接受力不强,而年轻人多在企事业单位谋职或者从事其他职业,他们不愿意从事枯燥乏味的手工劳作,导致传统手工艺面临无人继承、失传的风险。
  2.恶劣气候环境的威胁
  日喀则市恶劣的气候环境对民族手工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地震灾害频繁,日喀则市的各县每年都会发生一到两次的有感地震或中强震,特别是定日县和定结县,地震给农牧业、交通、正常生活等都会带来严重影响。二是泥石流现象严重,每年7、8月份受强降雨的影响,泥石流、塌方灾害频发,导致交通阻隔,例如:2016年,定结县受泥石流灾害造成4000多只羊死亡失踪,近300人受灾,40余间房屋以及部分乡村道路被损坏。三是雪灾现象严重,受强降雪的影响,日喀则市经常发生雪崩、低温冻害的现象,特别是雪灾导致牲畜冻死数量较多,道路封闭、断电断网现象严重等。如此恶劣的气候环境的威胁对民族手工业产品的原材料供应、制作、内外销售等带来严重威胁。
  二、日喀则市民族手工业发展的对策
  针对以上发展问题与发展困境,我们建议从民族手工业发展政策、生产模式、经营模式以及销售推广模式等方面来提出对策建议。
  (一)民族手工业的发展政策上
  1.加大工藝保护力度
  日喀则市要加大工艺保护的力度,重点保护将要失传的手工艺,加大传承力度;在招商引资项目上,能给予古老传统技艺的家庭作坊或企业于项目支持;完善相关手工艺类的政策法律法规,完善手工艺技术评定标准,加大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的城镇青年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向民族手工业行业靠拢。
  2.加强民族手工业产品的品牌建设
  针对日喀则市主要生产的藏香、藏鞋、藏刀、卡垫、围裙、陶器等,注入"名""优""新""特"的发展理念,培育具有本市特色的新型品牌,通过开展民族手工业品牌创新创意大赛,聘请专家学者为品牌建设建言献策,鼓励民族手工业龙头企业开发特色文化,起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其他小微企业、手工作坊出精品,打造企业品牌也打造产品品牌,同时对于已经确定为品牌产品生产的企业要加大保护力度。
  (二)生产模式上
  1.促进民族手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日喀则市的旅游纪念品产品普遍存在供给过剩的问题,针对整个地区产品存在"卖不出"和"买不到"等问题,企业要对民族手工业产品市场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探寻产品过剩的真正根源,使业按照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以多品种、多花色、小批量的生产特色,逐步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不断开拓市场,实现供需结构平衡。
  2.继续采用"协会+农户"生产模式
  日喀则市的农村地区可以成立合作社,按照"协会+农户"的生产模式,把全村乃至全乡能够并且愿意制作(例如藏靴)的群众集中起来,协会按照统一购买材料、统一出售的生产模式,不仅可以解决农户生活穿靴的需求,还能带动全村乃至全乡脱贫致富。此外,拉孜藏刀、六弦琴、氆氇等特色手工制品制作程序烦琐,也可以继续采用、完善"协会+农户"的手工业生产模式。
  (三)经营模式上
  1.积极推行"双联户"的组织形式
  2013年,自治区将拉萨市创建的"双联户"工作模式正式上升为全区性的工作战略,在整个自治区范围内推广和实行。继续在日喀则市发挥"双联户"的组织形式,对于在一个农村、乡镇,从事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并且有共同生产目标的家庭手工业作坊, 可以将5到15家划分为一个联户单位,民主推选产生一名"致富带头人"作联户长,组织联户家庭共同开展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经营、销售等,逐渐扩大产业链条,形成规模化经营。
  2.积极推广"政府+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
  民族手工业的生产经营,可以积极推广"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例如江孜地毯,需要大量的羊毛、羊绒等原材料,可以组建民族手工业龙头集团企业,根据农牧民的实际经验能力,对于养殖放牧经验丰富的可以将他们分配从事养殖,对于手工技术熟练、精良的农户由政府培训,企业引导有组织地进行藏毯的生产加工,通过这种生产经营模式,企业可以培育一批在该行业各部门、各基地技术精良、优秀的员工,而且还可以减少生产运营成本,实现优质化经营。
  (四)销售模式上
  加大实现"互联网+"的销售推广模式。在新媒体互联网极速发展的时代,日喀则市的主打特色手工业制品要积极对接"互联网+"的销售推广模式,提高产品包装的吸引力度,通过藏宝网、淘宝网、手机微信平台,以及加强与各大媒体、电视台合作,宣传品牌、推广产品,以及在特殊节日通过互联网平台做有奖促销、打折优惠、新老客户服务等销售活动,积极促进线上销售量地提升。
  参考文献:
  [1]狄方耀.西藏经济学概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1).
  [2]李国政.从传统到现代:制度变迁视野下的西藏民族手工业发展[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02):134-140
网站目录投稿:从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