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机械手驱动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为例,在当前"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以促进师生共成长共发展,推进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为目标,阐述了生命课堂的建构策略和教学模型设计思路,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 生命课堂 构建策略 智慧教育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必须坚持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而推动融合的主体是教师。"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技工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生命课堂的内涵界定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课程中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互联网+"背景下的生命课堂应该秉承"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以"互联网+教育"与多元化教学方式相融合为抓手,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关爱课堂每一个生命成长与发展为己任,营造不断挑战师生思维与智慧的氛围,让生命的活力在课堂充分释放焕发生命的光彩,有效促进每一个生命的价值赋予课堂教学生命的意义,以满足每一个生命综合发展的需求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生命课堂的课堂特征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生命课堂是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教师教学热情,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所谓教学相长就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聚焦课堂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过程,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实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传统意义上教学相长的主要场所课堂比较单一,而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现代课堂不再局限于师生面对面的现场,网络成为课堂的另一重要场所,从而实现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满足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同时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引领下,无需师生同时在线即可实现互动。在师生共同汇聚的平台课堂上,师生全身心地投入,之间相互启迪、相互激励、情绪情感相互濡染、人格相遇相交、思想精神相互贯通,在共同探求真知的道路上开展精神交往,愿教愿学,乐教乐学,会教会学。课堂上以数字化学系资源为纽带,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形成了多渠道、多方式的相互交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敢于发表观点、敢于表现自己、敢于面对问题,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也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热情,把教学作为生命中重要的工作,甘愿付出、甘愿投入,促进了教师精神的升华,从而展现出课堂勃勃生机。 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生命课堂的建构策略 该策略的培养目标是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终身发展。教学目标是以人为本、创新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对接企业职业岗位、对接技能大赛规则、对接行业发展趋势,教学过程要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为中心目标的实现、生成性教学理念的渗透。教学模式有行动导向教学、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情景教学、翻转课堂式教学。教学手段为信息化资源、信息化教学软件、智慧教室。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多元化评价、个性化评价。 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机械手驱动技术课程生命课堂的构建 1."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生命课堂构建思维的转变 (1)由"教师如何教"向"学生如何学"转变。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改变传统以"教师如何教"的角度转换为围绕"学生如何学"为核心,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高效地学习。 (2)由"传统教育"向"智慧教育"转变。改变传统的"计算机+教育"简单学习模式,由教师传授为主的机械式学习、示教的学习逐步转变为自适应的学习。通过构建多种技术相融合的智慧学习环境,并将多种技术相融合贯穿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智慧教学模式设计,构建"智慧教育"系统。 (3)由"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改变单一评价模式,有效利用智慧学习环境,以注重过程评价为核心,多元评价为抓手,兼顾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使得评价更具科学性、人本性、客观性,为促进学生成长起到积极意义。 2."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型设计思路 (1)激励自信,突出主体。"学习主体是否获得了某种建构"是生命化教学理念落实的主要标准。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满足每一位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善待每一位学生,启迪每一位学生的智慧,丰富每一位学生生命的意义,这都是教育生命化思想的表现。生命化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真切感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关怀与期望,让学生活得充实,活得有价值感、有意义感。 (2)学会学习,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教育不是随着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特别是随着职业生涯的变化需求更为迫切。因此"授之以渔"是教师教学的中心。学生要从学习中学会如何有效学习、高效学习,为了将来学得更好,必须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内涵,更懂得如何学习新知识。只有会学习的人,才能让人生过得更好。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比教授單一的知识更为重要,围绕学生的学为中心,主动协助、引导学生学习,根据学生不同特点,激发其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3)打破学科界限,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与课程界限,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充分挖掘企业现场典型工作任务,按"设计导向"结合学校教学特点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变为学习任务,并以此为载体建立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突出与企业工作岗位标准的对接,并按企业现场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 五、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过程设计 1.线上线下两个平台的构建 线上平台,一是利用蓝墨云班课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资源、学习评价等服务;二是自主开发驱动技术软件、闯关游戏、故障解析系统使学生能够进行虚拟仿真学习和自主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线下平台,主要是满足专业技能学习需要的智慧教室,包括了专用实训设备、学习监控设备、设备控制系统等,并营造与企业工作现场相对接的学习环境。 2."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型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型分为课前预习、情景设计、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和课后拓展与练习这几个步骤,并有效融合在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提升三个环节中。 3.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课前准备,一是学习环境布置,即构建与企业现场实际紧密对接,满足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二是学生课前学习,学生利用蓝墨云班课进行课前预习,完成相应的虚拟仿真练习,在预习过程中通过自助学习功能,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蓝墨云班课测试系统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帮助教师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其次是课堂实施,以一体化教学为主线,通过合理分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抛出学习任务,各小组讨论确定实施方案并展示实施方案,学生对各小组的实施方案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各小组对实施方案进行修订,然后各小组按实施方案进行施工,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在施工过程中,先利用闯关游戏进行程序设计学习,突破难点,利用驱动技术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虚拟仿真调试,再在实训设备上进行施工。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先利用故障解析系统进行学习,排除故障,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进行指导。最后,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师生对各小组成果进行点评。同时,教师利用智慧教室系统对各小组的施工过程进行回放,师生共同寻找问题、发现不足,并利用蓝墨云班课评价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对評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便于改进。 最后是课后提升,教师布置与本任务相关的提升任务,学生利用蓝墨云班课、驱动技术软件等进行学习,通过实训室开放时间进行任务施工等,以在理论知识吸收和技能应用上进行拓展,将学习结果上传在蓝墨云班课,以便教师进行指导。 六、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型实践反思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型是以打造技工教育生命课堂为目标,充分重视人的发展,按照经济发展与转型需要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导向和学习者自主学习需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密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活动,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多样化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实践活动。其主要特点,一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主导地位;二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注重感知、操作、能力培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三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师生共同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满足师生共同发展的需要。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型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化训练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玲玲,熊岚.实践性视域下中小学生命课堂的微探——以当代名师课堂实践样态为例[J].教育与管理(理论版),2018(6). [2]张利."智慧教育"理念下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有效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