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财政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但愿能对你的工作学习会带来帮助。 第1篇:财政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2009年,财政体制改革工作以强化预算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为主线,突出规范支出管理改革,进一步调整完善对县(区)的财政体制,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扩大"乡财县管"改革范围,积极稳妥地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各项改革,并获初步成效。各项改革具体内容有: 一、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力 在总结市本级2008年预算编制情况的基础上,2009年继续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继续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收支脱钩。通过细化公用经费定额,进一步完善公用经费分档体系,合理分配财政资金,确保政权机构运转和各项事业正常的日常需求,为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绩效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部门预算的公开化、透明度得到提升,预算执行可操作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进一步完善对下财政体制 重点开展完善市对县(区)财政管理体制研究,根据自治区和市人民政府的有关文件规定,依据事权财权相匹配的原则,形成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市对县(区)财政体制的调研报告,为明年适时调整对下财政体制作准备,以确保市和县(区)的财政体制的正常运转,进一步做大市本级财政"蛋糕"。 三、进一步扩大"乡财县管"改革范围 做好"乡财县管"改革试点工作业务指导工作,进一步扩大"乡财县管"改革范围。我市除2009年前选定的右江区、田阳、田东、德保、靖西、那坡、凌云、田林、隆林八个县(区)外,余下的平果、乐业、西林三个县也将纳入改革实施范围,于2010年起实施"乡财县管"改革。我市将初步建立起以"乡财县管"为主、以建立规范的分税制和核定收支、收支挂钩的管理模式为辅,不断完善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 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市本级已经全面推开,县一级改革试点工作也在12个县(区)全面启动并正常运行 目前市本级全面启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至今,市直182家预算单位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网上支付业务,其中:一级预算单位101个,二级预算单位81个。 在全面推进市本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同时,县级的改革也取得了新进展。我科积极协调县一级财政准备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推进县一级改革在我市的顺利实施。通过各级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至2009年11月,我市各县(区)全部实施了县一级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凌云、田阳、德保、田林、田东等县已经全部推行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县(区)级纳入改革的预算单位共716个。 五、积极推进预算单位统一财务核算管理改革试点工作 根据全国、全区财政工作会议对财政科学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要求和自治区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意见》(桂财库〔2008〕28号)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落实我市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加强对预算单位财务状况的监管力度,提高预算单位会计信息真实性、快捷性、统一性,完善财会监管机制,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和高效,从制度上和源头上防止和治理腐败,市本级积极开展预算单位统一财务核算管理改革的试点准备工作,并已草拟了改革实施方案上报市政府。我们计划按照"先试点,后铺开"的原则,分步实施该项改革,力争2009年在市司法局、市财政局等十五个有代表性的预算单位进行改革试点。在完成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预算单位统一财务核算系统的衔接后,首批试点单位计划明年1月启用预算单位统一财务核算管理系统。 六、进一步扩大国库改革范围,加大国库直接支付力度 2009年我市本级在成功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大国库资金支出范围。2009年,已将工资统发、车辆保险、加油、政府采购、住房公积金、残保金、失业保险等纳入国库直接支付范围,直接支付率达41%,比上年增长5%,加大国库直接支付,不仅确保了财政资金直接到账,避免了层层拨付项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七、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已使用自治区财政厅开发的新版非税收入收缴系统,并做好全市试点的推行工作 目前市本级推行了以"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监管"为管理模式,以实现财政收入税收化、专户金库化、督查经常化为改革目标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至2009年1至11月,全市已经实施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的预算单位224个,其中:一级预算单位122个,二级预算单位102个。全市纳入非税收入改革的收费项目共1241项。 八、积极准备进行公务卡改革的试点,推行公务卡消费制度,增强公务支出的透明度 为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规范财政财务管理,提高公务支出透明度,控制预算单位现金流量与现金风险,简化预算单位财务结算与报销流程。根据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推行公务卡制度实施方案》,并按照市政府关于公务卡开展先试点再扩面的原则,先扎实基础,积累经验后再全面推广的精神,我市第一批试点单位,在市直一级预算单位中选出10家作为公务卡改革试点。这项工作从今年7月下旬开始组织实施,按先出台方案,在市政府批准方案后,大力进行公务卡改革的宣传,其次按照程序确定了工行、建行、农行、中国银行为我市公务卡发卡银行及代理银行,最后进行软件调试及组织单位财务人员培训。我市本级在九月份启动试点公务卡制度改革,对办公用品、差旅费、培训费、招待费等原采用现金报销或限额支票支付的各类公务性支出,应当使用公务卡刷卡消费。公务卡的报销流程与过去也将有所不同。由于我市公务卡改革工作刚起步。 九、修改百色市市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 根据《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国发〔2007〕26号),参照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07〕309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桂政发〔2008〕35号)的规定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综合考虑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市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局修改了《百色市直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资本收益的收支范围、申报与核定、国有资本收益的上交比例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将直属国有独资企业上交年度净利润比例从2008年初步拟定的第一类15%,第二类10%,第三类暂缓三年或免交,修改为第一类10%(实现年度净利润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第二类5%(实现年度净利润100-500万元,含100万元),第三类暂缓3年上交或免交(实现年度净利润100-万元以下),体现政府在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时期努力帮助、扶持企业渡过难关的决心。 十、将国有资本收益纳入非税收入管理系统进行收缴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推进国有资产收益收缴模式改革,根据自治区财政厅、国资委《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桂财企〔2009〕5号)、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办法的通知》(桂财库〔2002〕37号)和《关于确定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程度的通知》(桂财非税〔2009〕12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们将国有资本收益纳入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范围,采用"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收缴模式收缴国有资本收益,并纳入预算管理。 第2篇:财政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十二五"时期财政收支总量、增幅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时期,财政工作经历了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严峻挑战,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财政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坚持在困境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县委、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11年-2015年累计完成财政收入110.5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86亿元,基金预算收入56.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1年的7.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3.81亿元(预计),年均增幅15%以上,财政收入增幅位居全区各县区前列。 随着财政收入规模的不断壮大,财政支出规模也逐年上升。2011年-2015年累计完成财政支出177.4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0.9亿元,基金预算支出56.52亿元。财政支出从2011年的2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52亿元,年均增量7亿元,年均增幅20%以上。 (二)2015年1-11月财政收支情况。1-11月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85225万元,同比增长51.23%。其中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733万元,占年度预算任务的93.22%,同比增长16.43%;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56492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69.97%,同比增长77.92%,预计可完成今年收入目标任务。同时相关部门及时把握政策,主动捕捉项目信息,时申报项目,继续抓好节能环保、"一事一议"、特色小城镇中心村及棚户区改造、交通及城市基础建设项目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政府投资大、社会效益明显的项目资金争取工作, 截止目前已到位17.8亿元,全年力争项目资金20亿元,增长30%。 (三)2015年1-11月政府融资情况。为了解决重点项目建设、兑付农户征地补偿款及归还银行贷款等资金不足的困难,通过融资平台向金融机构贷款,努力提高融资工作实效,全力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截止目前到位贷款28.8亿元。积极申请自治区政府债务置换资金,截止目前三批共到位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资金514822万元。 (四)2015年1-10月各项存、贷款情况。截止2015年10月底,永宁县辖区内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03.19亿元,同比增长4.41%。辖区内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18.63亿元,同比增长4.55%,其中长期贷款余额55.18亿元,短期贷款余额60.46亿元,行政事业及企业贷款余额73.59亿元,基本达到货币政策与地方经济发展目标的融洽统一。 (五)"四个清理"专项行动开展情况。按照银川市的统一部署,从3月至6月下旬,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地方政府债务清理、政府存量资金清理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理四个专项行动,清理结果为: 一是闲置土地清理方面:对认定的7宗部分建设土地,下发限期开工通知,按期进行开工建设;对认定的因征地拆迁、规划调整等原因造成的9宗土地闲置(面积为933.48亩)。按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的相关规定,我县与用地单位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重新约定了开工、竣工时间。 二是政府债务清理方面:截至6月30日,全县共有36个单位上报了政府债务,上报总额共计1799009.52万元,其中,银行贷款共计346290万元,涉及9个单位、部门;地方政府债券(含国债转贷)33071.28万元,涉及1个单位;外国政府贷款3013.6万元,涉及1个单位;企业债81976.37万元,涉及5个单位、部门;应付工程款1334658.67万元,涉及29个单位、部门。通过全面清理和核查,真实、完整地反映了政府债务的总体情况。 三是政府存量资金清理方面:截至6月30日,核查清查工作结束,全县133个账户余额为88511万元。依据核查情况,全县各单位账户按原用途继续留本单位使用金额18903.8万元,财政收入上缴财政金额16.4万元,财政拨款资金结存退回财政国库金额264.8万元,财政专户余额为7221万元,贷款户62105万元。依据核查情况,县财政已将拨款资金结存应退回财政国库金额264.8万元全部收回统筹安排。其余资金继续按原用途留用。 四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理方面:截至6月30日,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实有固定资产价值达67962.19万元,其中土地、房屋及构筑物34728万元,通用设备16160万元,专用设备12451万元,图书、档案类459.3万元,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3638.35万元,文物和陈列品194万元,无形资产334万元。通过清理核查,我县固定资产盘亏7863万元,其中土地、房屋及构筑物2020.8 万元,通用设备3539.9万元,专用设备1429.1万元,图书、档案类34.18万元,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705.8万元,文物和陈列品 2.27万元。 (六)推进财税体制机制改革情况。一是为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发展和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出台了《永宁县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我县实际建立综合治税"三个一"工作机制,主抓七项重点工作,形成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长效机制。二是为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出台了《永宁县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暂行办法》及《永宁县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已下发各单位执行。三是推行国有资产动态管理,开展经营性资产专项整治,建立设施园艺贷款清收工作长效机制,截止目前共收回设施园艺贷款本金857.37万元,利息162.04万元,本息合计1019.41万元。 二、财税工作运行情况分析 一是我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所占比例较小(截止11月底为66.57%),税源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一方面从行业角度看,房地产建筑业税收比重进一步加大,占总体税收收入的80%以上,另一方面从政府协税角度看,收入比重也在加大,占总体税收收入的39%。二是定期召开的综合治税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收效果明显。三是财政部门加强对非税收入、国有资产收益的监管,截止11月底,完成非税收入4.3亿元,超收2.3亿元。四是全县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小微企业、"三农"和民生等薄弱环节发展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存款、贷款持续增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财政收入质量不高。受宏观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我县支柱产业减收严重,特别是房地产业成交萎缩,造成税收增长乏力。我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所占比重较小(截止11月底为66.5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主要靠非税收入拉动,非税收入所占比重较大(截止11月底非税收入为4.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33.43%)。今年我县虽能完成今年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目标任务,但收入质量不高,可用财力较少,造成年初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不能及时保障到位。 二是偿债压力较大,国库资金调度困难。由于历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逐步到期,还本付息压力困扰着财政工作正常运行,加之兑付农民征地拆迁安置等支出无资金来源,维护稳定任务较重,今年还本付息等支出占用大量国库资金,造成部分中央和区市专项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加之上年结转专项资金数额较大,造成财政支出矛盾突出。 四、2016年财税体制改革工作思路 (一)培植财源抓增收。一是配合税务部门,积极培植财源,切实加强征管,确保应收尽收,不断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对水资源费、排污费、人防费、交通罚没等非税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形成税收和非税收入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5年增长7%。二是对全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从立项开始进行跟踪服务,实施优惠政策促进新开工项目加快建设速度,尽快形成有效税源。三是继续加大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及时把握政策,主动捕捉项目信息,配合相关部门及时申报项目,继续抓好节能环保、"一事一议"、特色小城镇中心村及棚户区改造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补助、交通及城市基础建设项目等财政投资大、社会效益明显的项目资金争取工作, 增强县级可用财力,支持全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力争2016年比上年增长20%以上。四是落实各项支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设立小微企业发展专项基金、科技后补助资金、创业就业担保基金等各类基金,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涵养有效税源,支持鼓励全民创业就业。五是设立永宁县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加快推进各行业快速发展。建议以永宁县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为平台,县财政每年注入1亿元(三年共计3亿元),委托一家商业银行,引入社会资本,放大若干倍,作为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同时对现有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扶贫产业扶持基金、妇女创业基金、劳动就业创业基金、木兰村村级互助基金等各类基金进行整合,设立若干子基金,聘请先进经营管理团队,提高运营效率,为全县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担保。 (二)完善制度抓征管。一是为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破解由于经济下行影响导致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的难题,根据《永宁县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实施方案》,继续深化社会治税工作,建立综合治税"三个一"工作机制,主抓七项重点工作,实现"政府领导、部门共管、财税主办、社会参与、司法保障、信息化支撑"的综合治税新格局,形成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二是制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制度。将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统计报表系统由单机版升级为网络版,改变以前年底集中报送为即时报送,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行网上填报、统计,实现实时检查,实时更新,随时监控各单位的固定资产变化情况。三是完善建立经营性资产管理制度。明确经营性资产管理主体,完善建立经营性资产统一管理、公开招租制度,出租价格、出租期限等,严格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防止经营性资产随意出租出借,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加强经营性资产收入管理,做到经营收入应收尽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四是研究制定政府性资金竞争存储管理办法。加强政府性资金管理,规范各部门在金融单位存储资金的行为,探索建立政府性资金引导银行信贷资金投放的激励机制,全面提高政府性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三)搭建平台抓融资。为进一步增强我县投融资能力,更好地发挥融资平台公司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融资、建设、经营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对我县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组建政府经营性平台公司,实现国有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风险资本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拓宽融资通道,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1、划分三大类资产。根据我县债务系统锁定的债务及"四个清理"专项行动中的国有资产清理结果,将所有债务和资产对应划分为非经营性资产(如学校、医院、城市公用基础设施、道路、水系、林地等资产)、可转换经营性资产(如城市综合管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路灯维护、绿化管护等资产)、经营性资产(如国有土地、增减挂钩土地、黄河公路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小城镇中心村配套营业房、新建学校、医院等资产)三大类。 2、组建五个平台公司。一是组建两个经营性资产公司,对经营性资产进行经营管理,发挥国有资产经营效益,解决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问题,同时为控股公司新的融资模式提供有效担保。二是组建一个可转换经营性资产公司,将所有可转换经营性资产及对应的债务全部纳入该公司管理,通过PPP经营模式,进一步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将经营效益前置,解决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局面。三是组建一个非经营资产管理公司,将所有非经营性资产即对应的债务全部纳入该公司管理,负责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并承接政府现有债务。四是组建一个国有控股公司,从银川市收购一个国有控股公司,将以上四个公司的有效资产以股份的形式全部纳入控股公司管理,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私募债券、项目收益债等融资手段奠定基础。 3、建立六个偿债主体。一是以新组建的五个公司作为五个偿债主体,分别就各自资产和债务,承担各自相应的债务,在正常经营条件下,自身作为偿债主体承担相应的债务,如遇中央、自治区等上级政府债务化解时,自动纳入政府债务,进行化解。二是县财政作为另外一个偿债主体,将以上五个公司新增债务报请政府,政府经人大决议后批复列入财政预算管理,为五个新公司融资提供偿债保障。 (四)规范市场防风险。严格执行新《预算法》,硬化预算约束,切实推进财税管理制度改革。 一是严格执行新《预算法》,推进财政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细化财政预算编制,减少财政代编预算规模,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人代会批准的预算,切实做到"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 同时加强对全县财政干部、各预算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的宣传培训,以增强其预算法治意识,把新《预算法》的要求落实在实际行动上,贯彻到具体操作中,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二是根据新《预算法》要求,全面公开全县118个预算单位(县武装部不公开))的部门预算、决算及及财政总预算、决算(政府公众网公开)。同时根据自治区财政厅的统一安排,按照"先行试点、同步完善、普及实施"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项目及涉农资金信息公开工作,通过永宁县政府公众网、乡镇民生服务中心电子屏、村队公示栏等方式公开公示各类项目及涉农资金信息,推进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三是根据《永宁县政府性债务管理实施暂行办法》的规定,不断规范地方政府债务举借、资金使用、偿还和担保行为的管理。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底数清楚"(2014年全区政府存量债务清理甄别确认的政府债务余额为159.71亿元,截止目前,政府债务余额185亿元,其中银行贷款余额53亿元,征地拆迁补偿35亿元,工程及其他97亿元);积极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和债务偿还预算保障机制。将偿债准备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2015年财政预算安排偿债准备金为99487万元,2016年根据财力情况继续按规定在预算列入;积极申请自治区政府债务置换资金,截止目前三批共到位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资金514822万元, 2016年继续申报地方政府债券置换政府存量债务。通过政府债券置换、财政预算保障、拆迁安置结算、土地收益及拓宽融资渠道等方式,积极化解政府债务,维护政府信誉,有效降低政府性债务风险。 四是规范资金管理程序,修改完善《永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宁县财政性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办法的通知》(永政发〔2014〕144号文件),项目建设资金由用款单位提出资金申请,县财政局业务主管人员核实预算资金安排及项目实施情况,提出审核建议,经主管局长审核后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五是继续完善预算管理体系,编制"三公"经费预算预算控制,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国库集中收付、国库动态监控、预算绩效评价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第3篇:财政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地方财政国库管理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确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财政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对昔阳县国库管理改革进行了全面总结和调研,形成了如下专题调研报告。 一、改革实施情况 (一)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全面推行。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需要,2007年部门预算管理系统在昔阳县试点,细化了预算编制项目,规范了编制流程,增强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为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预算指标管理系统逐步完善。在省财政厅信息中心的大力推介和支持下,昔阳县以新中大财政管理系统和九鼎软件为操作平台,增置了主服务器等一批配置先进的网络设备,建立了以信息网络为支撑,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管、会计电算化、国有资产管理软件为核心,连接财政、国库、代理银行、预算单位的财 政管理信息系统,设置了预算执行分析、综合账务查询、资金动态监控功能。将全县所有预算单位的预算指标全部纳入预算指标管理系统,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指标追加、追减及资金拨付实行动态管理,全面反映预算的执行进度和执行情况。 (三)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稳步推进。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处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入,其在体制、机制、制度、源头上遏制和防范腐败的作用逐步显现,实践证明这项改革是规范财政性资金收支较彻底、完善、可靠的模式。昔阳县自2011年起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至今已4年多,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调度周转和使用效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存款余额集中在财政部门,单位实际发生支出时才从财政国库的账户中支付资金,有效回笼了国库资金,增强了财政资金宏观调控能力,从源头上遏制和防范腐败; 二是提高了财政部门对资金的监控力度,用款单位发生的每一笔支出,财政部门在当天或者到第二天即能掌 握,实现了财政部门对支出拨付全过程的有效监管; 三是简化了资金拨付环节,提高了基层单位用款效率,确保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证了各项支出的用款; 四是更新了预算单位用款观念,提高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强化预算约束,促进今后部门预算、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等相关改革的工作; 五是进一步规范了银行账户管理,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形成新模式。以九鼎软件为平台,建立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网络系统,采取部门执法、大厅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征管模式,对公安、法院、国土、城建等28个执收部门的非税收入由财政直收大厅直接征收,确保了政府非税收入资金及时足额地统管到财政这个笼子,非税收入改革模式在全市推广。在省财政厅信息处的大力支持下,对非税收入征缴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县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税收入直接通过征缴系统进行收缴,使昔阳县的非税收入改革实现了质的飞跃。 (五)财政专户逐步得到清理规范。按照省市加强财政专户管理,规范专户资金运作,确保财政资金安全的要求,县内部各管理专项资金的财政专户,全部移交给国库股统一管理,财政内部管事与管钱分离,确保了财政资金 安全。通过清理整改,初步实现了财政专户精简、统一、规范管理。 二、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一种先进的、规范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客观上需要与科学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金融体系及规范的政府运作机制相协调。这项制度作为财政预算执行制度的根本性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资金运行方式,一定程度会对各部门的既得利益进行重新整合。这就决定了在推进这项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或存在一些困难或问题: (一)对改革的认识不够统一。有的预算单位片面认为是财政部门收权,会削弱本单位的管理职责和资金运作自由权,影响单位利益,态度不积极。 (二)配套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基础。近年来,部门预算改革成效显著,初步确立了改革框架,但是仍然存在有的项目不能在年初确定,先要钱、后定项目的情况,致使预算确定的资金与项目实际需要不匹配,部门预算仅明细到项目,项目具体内容及构成在预算中反映不出来。 (三)昔阳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仅做到财政授权支付和工资直接支付,因此授权支付比重过大,直接支付比例 小,加上改革还没有延伸到所有的二、三级预算单位和乡镇,有的资金去向难以直接有效监控。 (四)昔阳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仅工资是直接支付,公用经费是授权支付,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都是实拨到预算单位。部分部门内设有总会计,所有预算、指标、决算都是通过总会计汇总分配,所以拨款不能直达基层用款单位,无法对其开展授权支付,即教育系统。乡镇单位仅工资是直接支付,其他资金也没进行授权支付,原因是乡镇没有国家金库,不能开展授权支付。 三、完善管理的对策 为确保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圆满完成预期改革目标,财政部门要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化解改革难题,吸取经验教训,推进改革不断深化。 (一)增强责任意识,全面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我国预算执行管理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是现代财政管理领域的一项历史重大制度创新。新型的财政资金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财政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构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制度屏障。因此,各级必须从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履行政府财政监督管 理责任的高度,从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框架的角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地推进财政国库管理改革。 (二)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使用系统管理软件。在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支付办法,对支付的相关流程进行优化,提高支付效率。按照省财政的要求,各县区必须使用省级统一开发的县级预算执行系统,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反映预算执行,实现对专项资金的有效动态监控。应尽快与省市部门对接,结合政府系统正版软件使用工作,确定软件的应用类型版本,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沟通协调,真正实行财库银联网。县财政局牵头,与代理银行协商,联系软件开发公司针对应用软件中设计的缺陷,重新完善应用程序,开发中间件,并与省农业银行沟通开放接入端口,融合应用程序对接,实现财库银联网。在此基础上,严格操作程序,及时清算支付资金,提高工作效率。 (四)清理财政专户,加强银行帐户管理。切实做好财政专户清理整顿工作,精简专户数量,撤并无有效依据、同类性质多头开设以及一年内没有业务往来的财政专户。规范财政专户开户银行的选择机制,具备招投标条件的要 实行招投标,不具备条件的要建立集体决策制度,必须与开户银行签订规范的委托代理协议,明确职责权限,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效率。健全财政专户和预算单位银行帐户管理制度,规范帐户开立、变更、撤销等审批程序,建立银行帐户年检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五)规范支付行为,深化公务卡制度改革。通过国库单一帐户体系逐步将专项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扩大财政直接支付范围,将财政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全力推进公务卡改革,积极营造良好的改革外部环境,扩大公务卡使用范围,减少公务支出中的现金提取和使用;建立健全单位公务卡结算管理办法和报销操作程序,增强财务支出的透明度。规范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行为,杜绝单位大量提现、虚假支出和利用公务卡吃回扣行为的发生,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六)推进镇级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昔阳县对镇级财政已全面实行了乡财乡用县监管管理模式,通过县乡财政一体化应用平台,对乡镇预算指标、帐务处理实行远程监控,镇财政会计电算化水平较高,加之昔阳县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基本具备了推进镇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的条件。围绕确保资金安全、方便单位用款的目标,结合昔阳县目前各镇财政管理方 式,研究确定推行镇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新模式,将镇级视同县本级一个预算单位,县财政为镇财政所在当地信用社开设零余额帐户,用于镇级财政资金支付,并与县国库进行清算,将镇级财政资金纳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加强对镇级财政资金的监管,提高镇级财政管理水平。 但是,随着支付业务量的逐步增加和支付范围的扩大,国库集中收付在操作过程中也渐渐凸现出其不容忽视的一面,这也正是我们今后工作应该努力的方向。 首先,加强对财政制度改革的政策宣传和业务流程培训是基础。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国库制度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改革的覆盖面广、工作量大,对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微机熟练程度要求高,是一项全新的业务,整个工程涉及到基层预算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代理银行、人民银行、收款人等多个单位或个人,而自全省推行这项改革以来,从上到下缺乏系统的、规范的、专业的培训,特别是到县这一级,除开少数业务单纯的行政单位在运用中能得心应手外,多数是下设数个二、三级单位或基层站(所)的主管部门,这种管理职能延伸面宽、收入支出、往来款项、代扣代缴资金业务频繁的部门,在国库集中收付这个绝对程序化的系统中,对操作中遇到的实 际问题茫然无措,没有可借鉴的完整模式得以合理解决。同时,新的国库收付制度从根本上打破了单位过去现金收支的随意性,使单位用钱与过去相比显得"不方便",对改革带来的规范化要求短时期内不适应,特别是现在正处于改革的过渡期,银行、财政、单位等各环节的业务衔接还不是十分到位,软件也处于逐步完善阶段,不免引起少数单位的反感。那么,作为占改革主导地位的财政部门,能够有组织有计划、专人负责对整个国库系统业务人员的培训显得十分重要。一是从宣传政策、营造舆论声势出发,改变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的认识观念,使之从传统的模式中蜕变出来,从理解到接纳改革所带来的业务变化;二是对系统业务操作流程进行指导,搞好跟踪服务,使经办人员能熟练地掌握系统软件,随时有问题随时解决,使之尽快在改革的大环境中进入角色,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国库集中收付的顺利推进铺就一条软环境通道。 其次,细化预算编制,全面推行内容完整、项目明细、定额科学、程序规范的部门预算是关键。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预算执行的过程,预算执行必须以科学规范的预算编制为基础。昔阳县是全省29个贫困县之一,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自有财力小,预算单位之间因职能、人员、财力等因素的差异,所列支的范围和标准也不尽相同,那么在 具体操作中就应该遵循定项目、定额度、定标准的编制要求,最大限度地平衡单位之间的人均支出水平,真正体现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预算计划执行中,国库集中收付系统要求严格按部门预算为依据,只有部门预算细化到每笔支出项目,单位才能按月报出相对准确的用款计划,财政才能按部门预算编制审定计划的可行性,最终达到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吻合。 再次,科学编制财政预算,钢化预算执行是保证。随着部门预算的实施,按照预算编制要求,部门预算必须经过"二上二下"的程序,首先由财政部门按照统一标准审核预算草案,再报同级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后执行,是一套严密的具有法律效率的预算执行文本。对预算单位而言,部门预算就是单位一年间所有收支活动的"明细账";对财政而言,部门预算就是预算执行的"指标单",钢化预算执行、杜绝资金拨付的随意性是维护预算严肃性的唯一途径,也是顺利实施财政预算的根本保证。 第4篇:财政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根据市局要求,我局立即组织财政局相关业务股室并取得国地税部门配合,对今年一季度财政经济运行基本情况、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财政增减收及增支因素等进行了分析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今年一季度财政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经济增长较为平稳,财政收入增幅不大。今年我县经济增长继续延续上年平稳态势,今年一季度财政收入预计完成6.1亿元,占年初预算的32.3%,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国税完成4.2亿元,地税完成1.9亿元,财政完成40万元。受重点企业集团清欠和企业所得税结算因素影响,实际财政收入呈负增长。 2、重点企业贡献显著,建安房企增长较快。一季度十强十佳企业预计实现税收5.2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85.2%,增收0.6亿元,其中集团入库4.5亿元,增收2800万元。五大集团入库税收4.8亿元,占财政收入的78.7%,十佳民营企业入库2830万元,增收2100万元,对财政收入贡献极大。由于新年度建设工程的开工与结算以及建筑及房地产企业税收清理,使房地产与建筑业税收大幅增长。 3、主体税种增幅较大,工商各税增长明显。主体税种保持了较高增幅且增收明显,增、消、营、所得税预计完成5.5亿元,占总收入的90%左右,同比增收1.1亿元,增长25%。其他工商各税增长明显,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等增幅较大。 二、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今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7家,总数达104家,前2个月,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0.2亿元,增长56.3%,13家企业产值超5千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1.04亿元,增长23.9%,在全市县区中,总量第1位,增速第2位。预计一季度规模工业产值达到70亿元,增长40%以上,工业增加值19.2亿元,增长23%以上。 1-2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3亿元,增长46.2%;实现利润2.1亿元,增长25.9%;实现利税3.8亿元,增长20.7%;亏损企业数11家,较上年同期增加1家,亏损额1258万元,增长151.6%。 三、财政增减收及增支因素分析 (一)财政增减收因素分析 1、减收因素影响: 一是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由于集团进入上市辅导期,去年同期一次缴纳存量税收,使去年一季度我县税收收入增幅高达1.03倍,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在此高基数下拉低了今年一季度的收入增幅。剔除清欠和企业所得税结算2.2亿元的因素,今年一季度财政收入只有3.9亿元,比上年下降25.7%。预计今年财政收入增幅总体小于上年,增收压力较大。 二是结构性减税政策影响。主要是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提高,继续影响个人所得税收入;提高营业税起征点、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范围扩大等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税收政策,也相应影响相关税种收入增长水平。 三是经济增速和政策影响。收入增长是建立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由于受经济增速放缓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部分与地方税密切相关的经济指标,如房地产投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等增幅出现环比回落,从而影响税收的增长。 四是经济发展环境影响。当前,国际经济走向波动起伏,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我国经济面临下行的压力。我县作为工业大县,外贸进出口、内销均受到较大影响,工业产销率连续出现负增长。我县光伏产业是加工组件出口,处于销售下游,在国内外市场上没有优势,再加上欧美市场保护的影响,这两年大部分企业停产或减产,没有什么产值和税收,短期内也难以恢复。近年来,我县除少数大型重点企业外,多数中小企业运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滑。一方面是企业贷款难,融资成本大,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另一方面是企业用工紧缺,技术工人缺口大,企业开工严重不足,不能满负荷生产;加上节能减排、拉闸限电影响,企业难以正常生产。 2、增收因素影响分析。主要是重点企业新建、扩建项目,稳步提高经济效益,增收较大。加上今年以来,我县财税部门积极开展税源调查,认真做好税收预测分析,科学安排组织收入工作。强化征管,细化措施,严格规范执法,积极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加大欠缴税收征收力度,组织收入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今年财政收入增减因素从分税种情况看,今年税收增收主要来自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城建税、教育费附加预计比去年有所下降,其他税种收入预测比去年实绩有所增长。从分行业看,重点工业企业提供的税收仍占大多数,除来自工业企业税收外,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收是地方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今年继续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我县房地产行业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县是山区县,人口少,房产销售已近饱和,加上我县近期没有大型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预计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收比去年有所减少。 (二)财政增支因素分析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根本目的,也是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上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等,国家政策性、强制性的民生投入较往年大幅度增长,这些都需要地方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预计今年我县财政增支达1.1亿元以上,给财政收支平衡带来很大压力。 四、促进我市财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建议 1、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引导拉动民间和社会投资,增强经济增长的社会合力。 2、发挥金融和担保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职能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重点扶持实体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3、加大民生工程和重点支出的投入,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4、继续扩大财政补助规模,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第5篇:财政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报告范本★ 为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全州财政运行情况,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及2017年财政收入目标及各项重点工作,做好全州财政运行状况分析,州财政局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分组赴八县市实地调研。在汇总、分析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形成报告如下: 一、过去五年财政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主要成绩及亮点 过去五年,全州财政系统主动适应新常态,扎实做好"生财、聚财、用财"三篇文章,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提供了坚实保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财税收入在复杂形势下实现了稳定增长。面对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在结构性减税力度不断加大和部分行业减收突出的情况下,全州财税部门认真履职尽责,全力以赴组织收入,全州地方财政总收入由2010年的5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32.05亿元,年均增长18.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0年的26.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7.2亿元,年均增长20.8%,实现了财政"十二五"圆满收官(地方财政总收入100亿,年均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亿,年均增长12%的目标)。 2、上级财力补助在精准争取中取得了较大突破。近年来,在中央级财政收入增幅放缓的形势下,全州财政系统能够准确把握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财力和专项补助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券这两块能够直接增加全州可用财力的补助,省里在分配时给予了倾斜照顾,极大地缓解了我州的财力缺口。全州获得的上级转移支付从2010年的103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207亿元,其中,县市财政转移支付从2010年的95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194亿元。 3、财政职能在支持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州正处于加快精准扶贫、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时期,各项事业发展资金需求十分旺盛。财税部门围绕全州发展大局,全力保障精准扶贫、"六城"同创、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等重点支出,有效支持了全州经济社会健康发展。2015年,州本级财政筹集资金16.7亿元,积极推进州委、州政府重点项目实施和重大政策落实,落实财政扶贫资金7.8亿元,整合19个项目4.06亿元资金投入龙凤试点建设。 4、民生政策在支出优化中得到了有力保障。2011―2015年,全州公共财政支出规模逐年攀升,从2011年的162.14亿元增加到332.6亿元,年均增长20.7%。支出结构不断优化,五年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始终在80%左右,全面落实了各项财政民生保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全州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5、财政管理在改革创新中得到了持续加强。全州财政系统把深化改革作为提升财政管理的根本动力,积极主动作为,取得了良好进展。在贯彻落实新预算法方面,财政部门多措并举,面向所有预算单位广泛宣传普及新预算法要求,大力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和中期财政规划编制,在预算信息公开、政府债务管理、盘活存量资金、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 (二)主要问题及困难 1、财政增收缺乏可持续性。恩施州税收主要集中在烟草、建筑、电力、房地产和金融五大行业,五大行业税收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达80%以上。其中,烟电两大行业提供税收占税收总额的一半以上。这说明我州税源结构过度依赖烟草、电力两大支柱行业,这两大行业本身就易受制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而起伏较大,增加了财政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 2、本级财政调控能力有限。2011至2015年,全州财政自给率基本上维持在20%左右,我州尤其是县市七成以上的预算支出靠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财政对上依赖性很强,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地方财力严重不足,仍属于保"吃饭"财政。加之在当前财政体制下,州本级未被赋予充分的财权,导致州本级调控能力极为有限。 3、财政收入总量规模小。虽然全州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总量仍然较小,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收入占全省总量始终在3%以内。 5、县市之间发展不平衡。从县市公共财政收入看,北边四个县市要强于南边四个县,恩施市已成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由于财政收入发展不平衡,人均可用财力差距依然存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难以提高。 二、2016年财政运行情况 (一)年度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1、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元至9月,全州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03.6亿元,完成年初预算144亿元的72%,比上年同期增长7.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0.2亿元,完成年初预算73.8亿元的68%,按营改增后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以下简称可比增长)9.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35.65亿元,完成年初预算56.15亿元的63.5%,可比增长6.3%,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1%;非税收入完成14.55亿元,完成年初预算17.65亿元的82.5%,可比增长16.7%,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9%。 2、财政支出完成情况:元至9月,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3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9%。其中,民生支出19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1%,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81%。 (二)全年收入预计完成情况 经汇总各县市2016年9月6日上报数,结合其他情况,2016年预计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45.4亿元,比2016年年初预算数增加1.4亿元,比2015年增长9.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7.6亿元,比2016年年初预算数减少6.2亿元,比2015年可比增长2.8%。 (三)工作亮点 1、多措并举抓收入。州委、州政府每季度召集州直相关职能部门和八县市分析经济形势,落实各项经济增长目标,督办财税收入进度。财税部门认真履行责任,广泛开展重点税源运行情况调研,对营改增后对我州的财力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和组织收入工作推进会议,及时研判形势,跟进征管措施,实行重点税源分级分层管理,将征管力量集中分布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增强组织收入主动性,努力实现应收尽收。 2、认真落实降税减费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政策,自5月1日营改增全面实施以来,全州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共入库改征增值税3.55亿元,比原征收营业税同期下降8.7%,月均入库8870万元,与原征收营业税月均入库1.45亿元的规模相比,月均减收5600万元。认真落实国家、省一系列关于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取消和暂停征收3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地方教育费附加征收率由2%下调至1.5%,对全省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降30%左右。预计全年全州行政事业性收费及基金收入减少1.2亿元左右。 3、全力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围绕"七大产业链"建设项目,投入重大产业发展基金11.5亿元,其中:5.83亿元由财政直接运作管理,支持企业41家;3.7亿元存入银行,委托银行放款;1.97 亿元注入5家投融资公司,由投融资公司向企业投放。安排19.33亿元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支持456户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其中:安排6.51亿元调度资金用于企业过桥,累计为企业过桥280笔,过桥金额18.85亿元。投入中小实体经济发展资金4.09亿元,注入全州7家政府融资性担保公司,放大担保公司净资产担保贷款5-10倍,为1249户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担保贷款。同时,州本级不遗余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及实体经济发展。安排3.8亿元设立过桥基金,注入州国投公司,截止止前,共为全州287家中小企业提供过桥服务,累计过桥金额25.44亿元。安排4亿元设立旅游和硒产业基金,由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采用市场化运作,引导社会资本合作,支持硒产业和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安排落实州级重大产业发展资金1.9亿元,生态文明建设和"六城"同创建设资金1.1亿元,信息化建设9000万元。 4、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推进教育、文化、体育、科技事业发展。元至9月全州教育支出44.9亿元,增长19.4%;科学技术支出1.8亿元,增长3%。州本级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资金由去年同期3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支持社保和医疗体系建设。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9亿元,增长24.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8.1亿元,增长17.3%。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标。支农投入有增无减,元至9月农林水支出36.8亿元,同比增长50.9%,重点用于实施整村推进、开发式扶贫,实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进茶叶、畜牧、魔芋、水果、药材、烟草基地建设和品牌建设。积极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优势,共申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2个,财政资金25978万元,用于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5、集中财力聚焦精准扶贫。截止到9月底,全州用于精准扶贫"五个一批"财政专项资金70.69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资金到位6.95亿元;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资金到位46.67亿元;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资金到位2.66亿元;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资金到位5.49亿元;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资金到位8.93亿元。统筹包括中央、省、州、县(市)及到村至户至人的所有财政性资金,做到财政资金应统尽统。2016年,全州拟统筹595个项目,计划统筹精准扶贫资金116.35亿元,到9月底,已对接落实97.5亿元。积极探索财政金融扶贫,2016年,全州已投放金融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1.4亿元,通过银行放大发放贷款8.4亿元,其中:为69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3.8亿元,为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放贷款4.6亿元。 6、积极筹措资金支持灾后重建。截止10月12日,全州共下达各类防汛救灾资金72553.1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资金46577万元,州本级22218万元,县市本级3758.1万元。目前实际安排使用65650万元,其中农业部门7692万元、水利部门10114万元、民政部门5659万元、交通部门17465万元、其他部门24720万元。 7、持续深化财政各项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全口径预算,完整编制并向州人代会报告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启动了2016-2018年中期财政规划和重点支出部门三年滚动预算编制。通过清理规范结转结余资金使用、开展国库现金管理业务等措施,存量资金规模有所下降。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2016年全部实行财政授权支付,州直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财政国库与预算单位实行网络对账。积极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工作。2016年州直部门预算中,编制政府购买服务预算有45个部门(单位)121个项目共6201万元。启动PPP项目建设。全州已启动了"恩施市火车站站前广场"、"建始县乡镇污水处理" 等9个项目、总投资34.47亿元。73个ppp项目进入了州级项目库,涉及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农业水利、社会发展等4大类,项目估算总投资642.63亿元。推行政府"电商"采购。6月30日,州级电商采购平台已正式上线运行,纳入电商采购目录四个品目八个类别,共1000余种商品,入围供应商32家。截止9月,州直各单位在电商平台上下单采购376笔,电商采购量达389334.6元。 8、强化财政监督管理。上半年,先后组织开展了财务报销问题专项治理、政府采购执行情况检查、财政资金安全检查、惠农补贴大数据比对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列出了整改清单和时间表,少数严重问题分别移交给州纪委和部门纪检组。全面完成了全州政府资产报告编制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将州直全额预算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统一移交国投公司经营管理。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元至9月,州本级共组织工程预算评审项目17个,送审金额8197.66万元,审定金额6900.30万元,审减率15.83%。强化财政绩效评价。2016年,州本级对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实现了全覆盖,编报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的一级预算单位达到35%。推进财政信息全面公开。制定下发了《恩施州财政信息公开方案》,在原有预决算信息公开基础上,实现了公开范围、公开内容、公开载体"三个全覆盖"。 9、加强财政系统自身建设。结合"两学一做"、"财政系统履职尽责督促检查工作",全州财政系统上下联动一盘棋,层层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实行分片包干、定点联系,州局领导班子每人定点联系一个县市,县市局领导班子每人定点联系乡镇办财经所,各自带队到联系点开展"两学一做"、履职尽责、惠农补贴大数据比对、财务票据专项治理、精准扶贫、半年财政运行(营改增)等六个专项调研督查和暗访。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先后选派了5名局领导到省、州党校、上海财大学习,选派4名年轻干部到省厅预算处、农业处、教科文处、综合处挂职学习。改选充实了局机关党委、纪委和机关党支部,改选充实了局工会、妇委会。创新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对财政内部管理制度和有关业务工作流程重新优化,实行月度重点工作清单管理制度。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对系统内违纪违法典型案件相关情况进行了通报和工作约谈。今年,州财政局连续八届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全州财政系统连续两届被州委、州政府表彰为"州级文明系统"。州局机关先后有一名同志被授予全省五一劳动奖章,有两名同志被州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减收因素多,增收压力大。一是部分行业市场不景气,税源性减收凸显,尤其是房地产业、建材行业、采矿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食品制造业等行业税收收入减收明显(测算减收2.94亿元)。二是营改增减税效应明显。根据国地税部门调查和预测,全年因营改增政策性减收预计将达5.1亿元。三是部分一次性增收因素消失,收入缺口难以弥补。四是卷烟划转税收增幅降低,对财政收入增长影响较大。 2、增支因素多,支出压力大。公共支出需求快速增长,支持精准扶贫、落实改革政策、建设民生工程、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及部分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年终交账等增支因素大,支出压力加剧,财政收支矛盾愈发突出。 三、未来五年财政工作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一)总体思路 未来五年,我州财政工作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牢牢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财政改革任务,着力构建完善的现代财政管理体系,推动财政工作新跨越。一是坚持定位清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公共财政的基本定位,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积极做好公共财政应该去做的事项。二是坚持统筹平衡,突出重点原则。统筹全州财力,整合政府与社会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三是坚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原则。既要考虑年度预算安排,也要考虑与中期滚动预算和"十三五"规划的关系,体现跨年度财政平衡的要求。四是坚持绩效与公平兼顾原则。不断探索绩效管理的新途径,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更加注重存量调整和效率优先,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要发挥好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加大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加强社会弱势群体托底保障工作,更大范围增强人民福祉。 (二)基本目标 以2016年地方财政总收入预计数145.4亿元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数67.6亿元为基数测算,2017―2021年实现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2021年地方财政总收入预计达到213.6亿元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到99.3亿元左右。 (三)重点任务 一是改革任务。全州财政系统实现全口径预算编报,探索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进一步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规范政府债务管理,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基本构建起现代财政制度体系。二是发展任务。聚焦财政政策,保障"五州战略"和"2020年整体脱贫"重大战略目标实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民生领域重点支出,创新财政资金新的投入方式,形成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财政金融服务,促进全州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财政保障与全州小康建设进程展同步。三是作风建设任务。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财政形象,牢固树立依法理财观念,做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制度反腐,强化权力问责,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财政干部培训力度,致力构建"团结和谐、积极向上、勤学善思、风清气正"财政文化氛围。 四、2017年发展思路 (一)收入形势及预期目标 2017年,全州财政收入增收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影响,实体经济运行仍然面临不少困难,税源性减收将凸显;二是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发力,政策性减收效应将加大。但另一方面,当前全州经济运行仍保持总体平稳,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消费市场、物价水平保持平稳,部分地方房地产业较快发展,旅游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为财政收入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2017年,全州财政收入预期增长8%,地方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157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73亿元。 (二)主要措施 1、继续强化税收征管,提升收入质量。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财税政策变化,加强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和调研分析,积极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全力助推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强化联席会议制度,提高税收动态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切实掌握税基、控制税源;调动部门单位协税护税积极性,堵塞税收管理漏洞,努力实现综合治税无缝管理。加大对重点非税收入项目征缴和监管力度,规范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挖掘增收潜力,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加大与上级部门的对口联系,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确保完成财政收入目标。 2、继续深化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继续加强资金管理,科学调配财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民生支出保障力度,对教育、农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市建设等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领域,认真审核、加速办理。稳定财政"三农"支出,逐步加大财政对精准扶贫的投入,引导并形成多元化的支农投入格局。进一步清理各类结转结余资金,统筹安排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 3、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创新管理手段。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强化三年滚动财政预算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推进跨年度预算平衡。细化部门预算编制,严格财政专户管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减少当年存量资金的形成;建立盘活存量资金长效机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大政府性基金与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力度。在全面推进预算公开评审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评审范围,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深化政府、部门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进一步扩大预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完善公开机制。 4、继续加大融资力度,支持经济发展。通过财政注入、资产划入等方式,加大资产整合力度,做大做强资产平台;抓紧落实已批银行贷款、产业基金放款条件,确保融资资金及时到位。全力做好各类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争取实现经营收入新的突破。密切跟踪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积极探索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改变财政资金投放方式,由财政直接投入逐步转向间接扶持,加快推动PPP项目建设,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和社会服务事业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继续加强内部建设,弘扬财政文化。切实履行八项规定、省委、市委规定,继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事业,进一步规范"三公"经费管理。强化财税政策执行和财政资金检查,加强对"三公"经费、涉农资金、民生支出和重大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情况监督检查。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力支持纪检监察工作,对重大事项决策、预算编制执行、资金分配、政府采购等重要环节实施有力监督。立足财政行业、岗位特点,进一步推进财政廉政文化建设。 好范文网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几篇《财政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相关内容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