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案例分析设计一款阶段亲子产品的思考逻辑


  如何去设计一款k12阶段亲子产品?如何有效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需要家长做哪些动作,是这个阶段家长的核心需求。
  一、k12阶段需要什么样的亲子产品?
  k12家长最关心什么?(不说学生的兴趣,因为这个阶段学生没有终端)
  "学习成绩"是家长的刚需,基于这个场景出现了无数的教学教辅类产品,如:vipkid、猿辅导、作业帮等,所以如何有效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需要家长做哪些动作,是这个阶段家长的核心需求。
  所以翻译一下这款产品的需求:
  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怎么样?(哪些学科是弱点)
  针对这些弱点,有什么解决方案?
  执行这些解决方案,能达到什么效果?
  达到这些效果,需要多久时间?
  达到这些效果,需要多少成本?
  备注:如果再做和vipkid、猿辅导、作业帮等类似的产品,人家可能已经做的很好,我们并不能保证比人家做的更好,所以我们需要差异化定位和竞争,我们能不能为家长做一款亲子产品。
  这款产品的核心目标是"家长k12教育的智能助手,让家长k12教育更简单轻松"。基于这个定位,我们的每一个功能都会考虑是给家长增加负担还是减轻负担,家长的时间成本是高了还是低了,家长的体验成本是高了还是低了。
  二、定位学习成绩场景产品如何找到"破冰功能?"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分为2个场景,一个是学校学习场景,一个是课后学习场景。针对学校学习场景是一个三人互动的场景,老师&学生&家长三人互动,老师通过上课、作业、考试和辅导等形式教育学生,家长配合老师完成督促、鼓励、辅导等学习场景。
  期间涉及到老师&家长信息沟通、资料传递、学习评估等场景,而信息沟通可以通过微信来解决、资料传递也能通过微信解决,辅导通过线下培训机构或者在线教育工具解决,学习评估当前只能通过考试解决。
  但是考试一学期一次,导致评估延迟,进一步的问题就是"发现问题延迟",所以能否帮助家长提前发现孩子的学习知识漏洞,可能是一个"破冰功能"。
  三、这个破冰功能真的能破冰吗?
  "学习评估"简单理解就是家长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检测,这是一个低频需求,也许一个月一次。(一个产品一个月用一次太低频)
  这种低频的需求产品化之后家长第一次用完,如果再用是一个月之后,很可能会忘记或者卸载,所以单纯依赖这个功能很难破冰。
  解决方式就是我们需要创造"高频场景",比如:家校沟通这种场景,每天都会促发,而且可能是老师拉动,活跃度更高,但是这种场景已经被微信很好的解决,除非我们能比微信做的更好。
  四、如何设计"高频场景"产品功能?
  这个问题如果从运营的角度思考,可能我们的逻辑会"为了高频而高频",比如:设计一个打卡签到、设计一个登陆领积分。
  这些设计的问题是和用户需求没有任何关系,导致用户真实活跃度很低。如果我们根据"用户价值"来思考解决方案呢?
  比如:通过"学习检测"发现学习和知识点的问题,家长的需求就变成"需要一个解决方案",产品能不能给家长一个基于"提高成绩"的解决方案呢?(前提条件是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能直接通过考试成绩反应出来)
  比如:能不能给出一个2周的"提分计划",掌握7个知识点,这7个知识点能把数学成绩从60分提高到80分,给家长一个"确定性预期",时间是2周,结果是涨20分。
  2周的"提分计划"分解到每一天的动作,比如:每2天完成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每天学生做10-20道练习题,产品的价值是提醒家长督学、时时反馈成果、推荐辅导方式等,为家长做一份"提分计划方案",让提分变得不再孤独。
  类似keep的价值,keep就功能对健身减脂的价值为0,完全无法和跑步机相比,但keep帮用户建立了一个健身的场景,比如健身计划、健身教学、健身社区,健身计划补缺的人的"惰性",健身教学补缺人的知识盲区,健身社区补缺人的激励机制。
  所以"高频场景"被拆分为每日提分动作、学习社区、学习排名等功能。
  五、当前产品功的设计如何体现出运营价值?
  产品设计的好坏最后都会变成"运营数据",比如:用户活跃度或者留存率、转化率等。
  当前的2个功能设计是有节奏的设计:
  第一个节奏是"拉新","学习检测"承担的就是拉新的工作;
  第二是留存,"学习计划"承担的就是留存的工作,比如:要做裂变拉新,分享"学习检测"的拉新效果肯定比分享"学习计划"好。
  如果这个价值成立,我们接下思考如何设计"学习计划"内容才能有效促进活跃度?
  我们每天给学生建议10道练习题提升这个知识点家长不推怎么办?随着这个逻辑我们推出产品的下一层需求,如何让"学习计划"被家长持续性执行?
  六、如何通过产品让"学习计划"被家长持续性执行?
  设计这个需求首先要把握三个产品原则:
  第一"耗时少",即执行学习计划对家长的时间占用少;
  第二"成本低",即执行学习计划对家长的理解成本和操作成本要求低;
  第三"反馈快",即家长每天能及时感受到学生"进步的快感"。
  基于这三个原则设计产品就不会出现"自嗨"的功能设计,比如:如何让家长有"进步的快感"?
  每次练习之后及时看到"涨分",每次练习之后班级"排名上涨",每次练习之后的"虚拟奖励"等,都是一种"快感"的激发。
  持续性可以通过"制造恐惧"来传递,比如:一天没有练习分数"下滑"、排名"下降",通过"社区"的方式告知家长其他孩子"今日做了什么?分数上涨了多少?"
  分别通过"激励"和"恐惧"两种方式持续性影响家长执行,这个产品本质是一个家长督学的助手。
  七、产品成功后如何实现商业化变现?
  思考这个问题的正确姿势需要回到"用户价值",如果这个商业产品出现在在家长不需要的时间、地点,对家长而言就是"广告",家长为什么要为广告付费?
  所以这个问题就变成"如何让商业产品在需要的时间、需要的位置出现?"
  比如:学生今天的练习是"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既然给这个学生推了这个知识点的练习题,说明当前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是不够的,接下来的解决方案有这么几种?
  第一学生自己看书复习;
  第二家长辅导讲一遍;
  第三学习在线课程。
  所以"在线课程"就是在学生和家长需要的时间、需要的场景下出现,既没有"广告"的突兀感也满足了用户当下的需求,以用户价值为依托设计商业化场景是平衡"用户体验"和"商业变现"最理想的方式。
  以上是一个产品从定位开始、到需求、产品化的层层推演逻辑,每一个功能都有其理由,保持逻辑性、节奏感和对用户价值的初心才能做让用户感受到你有用。
网站目录投稿: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