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古代人是怎么吃火锅的用的是什么佐料


  在汉武帝的哥哥江都王刘非的陵墓当中发现了"五格濡鼎",根据史学家的分析,通过其结构来看,推断出这是古代时候的火锅,这要比魏文帝的"五熟锅"还要早了三百到四百年。说道这里,不禁想知道,古人会吃什么锅底呢?三鲜?番茄?麻辣?会吃香菜吗?会用葱姜蒜这些调料吗?禁不住好(chi)奇(huo)心(guo)的诱惑,蛋蛋去复习了一下食材的历史,才发现,古代贵族的火锅底料和拌料不见得简单。
  关于锅底——
  1、麻/辣锅底
  没有辣味,火锅仿佛就失去了灵魂。但辣椒是明代时期传入中国。《草花谱》记载有一种外国传来的草花——"番椒"(番就是海外的意思)。说明此时辣椒已引进中国并且栽培成功,但尚未应用于饮食。
  清乾隆年间,辣椒始作为一种蔬菜被中国人食用。据载,最初吃辣椒的中国人都在长江下游,时间在清乾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更迟至道光以后。
  但身在西汉年间,想要辣味,没有辣椒还有敬神用的花椒。
  花椒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辛辣调料,也是中国的"三香"之首。自先秦时期以后,历朝历代都有厨师把花椒作为调料,尤其是宋代时期,烹饪鱼肉和羊肉,都需要用到花椒。
  2、番茄锅底
  虽然不知道浓浓的番茄锅底是如何熬制的,但番茄作为主原料,是必不可少的。
  主流的观点是说番茄在明朝万历年间,由欧洲传教士带到中国,依据史料明万历年间赵函的《植品》。早期的番茄和辣椒一样,供观赏用,到晚晴时期,才作为食材食用。不过,也有一种非主流的观点是说,番茄源于我国西汉,不过,相关佐证较少,大部分人都倾向于认可主流观点。
  如果是万历年间传入我国,想必只有晚晴之后的人能吃到番茄锅了。
  3、三鲜锅底
  三鲜锅底离不开菌类,就菌菇来说,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一书中记载了紫芝(菌类的一种)的栽培方法,"芝生于土,土气和而芝草生"。三国时期,食用菌和药用菌的人工栽培开始兴起。
  就木耳来说(以往还被称作木鸡、木蛾等等),《礼记》已有木耳记载。《吕氏春秋》提到:"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苏恭的《唐本草注》记载:"桑、槐、楮、柳、榆,此为五木耳……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尔。"
  看来,三鲜锅最早可能要追到三国时期。
  关于调料——
  汉朝以前,我国常用的调味品有葱、姜、芥、韭。至于大家热衷的大蒜,是汉武帝时期,张謇出使西域带回来的。东汉文学家张逸在《正部》里写到:"张謇使还,得大蒜、苜蓿。" 张謇带回来的好东西不少,西晋张华著的《博物志》记载:"张骞……得安石榴(石榴)、胡桃(核桃)、大蒜、胡荽(即芫荽)"。胡荽就是让人欢喜让人愁的香菜。
  当然,还有醋、酱油和麻油。醋,相传是酒圣杜康的儿子发明的;酱油起源于豆麦酱,现在已知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中国就已经比较普遍地酿制和食用酱油了,而中国在周朝时就已发明了酱,所以酱油的发明也应远在汉代之前;至于麻油的原材料芝麻,在我国的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不同的锅底再加上经典调料,古代贵族们的这一桌火锅也算得上圆满。
网站目录投稿:寻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