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提高审计底稿编制效率背后的要素审计底


  提高审计底稿编制效率背后的要素
  ——审计底稿内部培训会议节录(开场白)
   (说明:昨晚(2月26日)针对本所各审计项目组在具体执业中编制底稿效率不高后期整体难度大的问题,我们利用单位QQ群这个平台进行了一次长达4个小时的底稿培训,现节录开场白以与同行交流,欢迎拍砖)
   各位,近日大家都在审计现场工作,但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底稿编制效率不高,底稿搜集和整理不到位的情况仍然存在,今晚我们进行一次集中的底稿编制培训,培训由我主持并介绍本所2014底稿的基本情况,由**介绍一下我们新近使用的E审通使用的一些方法,由**项目经理介绍一下项目底稿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最后大家就具体编制底稿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形成一个共识。
   从前面我们做的一些企业年报审计底稿的复核整体情况来看,导致效率不高,后期整理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这也正是我们这次培训所要提到的一些问题。
   第一、我们对底稿总体架构并不明晰。我们的习惯往往是到了人家单位不知道到底该从什么地方入手,或者,一头扎到实质性底稿的具体科目或项目中去了,结果,什么重要性了、主要证据的搜集了之类被抛至脑后,非常容易钻牛角尖,搜集的东西也无法帮助我们形成"报表是否公允"的审计意见。就本所底稿总体看,简化一点说,分为五个方面,一是事前准备底稿,二是评价风险,三是内控测试,四是实质性底稿,五是打点行装回来前的自我检查。
  可能很多人(尤其是助理人员)都只对实质性底稿"感兴趣",以为其他的都可以持与己无关高高挂起的心态,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如果我们的助理人员不了解全局的要求和不掌握全面情况就无法去准确把握自己即将要做的实质性底稿到底做到什么程度才叫到位,同时,也会给项目经理后期复核和写报告带来巨大的工作量-这也许就是很多项目经理到最后都要骂人的主要原因,因为后期他们的压力太大了。
   第二、我们对于抽样审计和重要性的把握方面需要加强。实际审计操作中,经常存在着随性抽查和汗牛充栋的复印的情况,弄来一大堆所谓的底稿却没有明确的审计说明、审计意见、审计结论….,这正是对于审计抽样不理解的表现。底稿,不是以厚度来度量证据效率的,而是以清晰的层次、链接成整体的意见以及明确的差误调整和项目数据是否可以确认的审计结论为表现形式的。就证据而言,我们审计人员的人都在现场了,在独立性的和维持职业道德的前提下,我们自己就是审计证据的"人证",看到了、查到的我们做了记录了,就是底稿真实性的底蕴,除非非常重要的合同和可以认定为不妥的会计处理凭证以及作为重要事项的应该出示证据的资料外,未必都要复印,即使要复印,我们也应该注意及时的去查看这些复印件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并且在复印件上注明是否与原件相符等--这样的注明也是你履行审计程序的注脚。
   第三、分享和交叉不够到位。会计报表自身各项目之间,几张表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注定要求我们去相互之间进行勾稽和交叉索引。现场工作中,我们很可能进行了报表项目的分工,这样的分工第一个层面是尽可能的将销售与收款、购货与付款、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资金管理等循环涉及的报表项目交给一个人去处理,以减少频繁勾稽所耽误的时间;第二个层面是如果做不到第一层面的分工,那么,两个关联项目的审计人员应该在底稿上共享,及时做到交叉索引,共同分析是否存在重大问题或需要调整的事项。同时,项目经理不能自己抓住太多的报表项目亲自去钻到里面去操作,需要站在某个高度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方面把关,并做好现场证据的分析、判断、指导、补充工作。而反过来,项目助理人员你不能指望你留下的每张审计底稿都要最终由项目经理复核时候给你来填列,而是要求项目助理们对于分配到自己的某些具体报表项目或科目的审计底稿编制的得完整、清晰、有层次,你的审定的底稿得有意见、有说明、有建议、有结论,这样的话,项目经理会非常非常感激你的。
   第四、底稿的层次问题在操作中也把握不够。我翻阅了大量的我们前面审计中一些底稿,总体的一个感觉就是,你的热情我不懂。原因是底稿的大类和具体科目或项目底稿至少在排列上我看不懂,你没有索引、没有层次,厚厚的几大本乃至几十大本底稿,你要我一张一张的去翻,你要我的命不成?事实上,优秀的助理往往都是能及时的整理、归纳和细致入微的助理,他们能够换位思考,能够注重清晰性。
   以实质性审计底稿的层次性为例,虽然各个事务所底稿模板可能并不完全相同,但如果我们简单抽象一下就可以发现,他们相通的地方就是四个层次:
   一是报表项目层次(审定表或导引表)。这个层次的底稿对于实质性底稿而言是对具体报表项目(如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各具体项目)认定的结论、认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说明、认定中提出的意见或建议的归纳以及作出是否需要进行审计调整和在与客户沟通中对一些关键问题沟通结果的记录,我们的项目经理一看完这个层面的底稿大约就能够知道,你这个报表项目的全貌。
   二是明细层次。会计报表是企业各类会计信息的浓缩,读了报表可以看到看结构、看出全局,但每个报表项目数据背后具体是什么,这就要看明细。明细中有大小数据,有可能质疑的项目,有是否关联方的内容,有项目动态变化态势、,项目结构比例,还有固定或变动项目之分….,你在这明细之中去选择重要性的内容去审核和抽查,你抽样审计的线索需要在这个明细表中去标注,你编好了这张表后,红红绿绿的标识会告诉审核人和复核人,这就是我审计抽查和重要性把握的轨迹,做到了这样的话,也就说明,你这人头脑是清晰的。
   三是检查层次。我们习惯上称为检查表,审计,总体上说就是"抄、查、验"三个字,你把人家报表抄来了形成审定表(待调整),你导出了人家的账套生成了科目余额表等,明细表有了,下面的就是你的"查"了,你要查就查大额的、重大的或有异常的事项,而且要求有一定样本量,你从账套中找到具体凭证号,然后去翻凭证看看人家处理的是否恰当、内控是否到位,程序是否清晰、计算是否正确,如果这一切都OK,你就可以得出结论,项目报表数据可以确认。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你得找原因找问题、做说明、提意见、说结论,大家也许知道,ISO9000最为基本的东西就是说到就要做到,做到就要记录,这个记录也就是你的底稿的一种表现形式了。
   四是索取原始证据层次。检查之中,你会发现,有的依据是涉及的事项是重大的或值得推敲的,此时才是你真正需要去复印企业原始凭证的时候,当然,你复印了并不等于这个证据就证明了其正确性,而是需要你去判断,你们大家如果看过《神探狄仁杰》的话,你会发现,狄仁杰对于搜集到证据需要反复推敲,这个证据从何而得、说明了什么?….。这就是所谓"验",在审计方面也就是所谓的"职业判断"了。
   以上,是我归纳了四个方面审计底稿的入门的知识。希望大家对照一下自己正在做的事前,调整一下自己的操作习惯和行为,相信会有好处的。
网站目录投稿:映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