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不管是哪一级哪一类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学困生,我校更是不例外。而要全面加强学困生转化工作,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困生愿学、想学、乐学。可以从调查法、动手操作、创设情境、课外比赛活动这几方面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学困生;兴趣;转化 学困生的含义:(1)学困生:指班级中学习成绩差但表现尚好或学习能力低下、纪律差、厌学情绪严重,自暴自弃、行为习惯差的学生。(2)学习兴趣:指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而学习兴趣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直接学习习兴趣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直接学习兴趣具有有意识性。间接学习兴趣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间接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自觉性、无意识性。 一、通过调查法、心理研究引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让这些学困生对所学习知识产生兴趣,首先还得了解学困生的家庭状况、行为、能力、心理、表现、多元智力因素等主面着手,才能有力可使,有计可用。如:六年级二班彭青艳同学就是因为是单亲家庭并且又属于留守儿童,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不敢和老师交流,就导致对学业一直上去。通过本班主任老师与她交流、关爱、辅导后语文科成绩有很大的进步。 二、通过动手操作引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操作活动,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化。由抽象的数学学习提供充分的感性知识,从而使学困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逐步发展到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例如:教学中"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节的例1(34+25)时,让每一位学生课前准备6捆小棒(10根第一捆),上课后,让学生拿出34根小棒(3捆零4根),再拿出25根小棒(2捆零5根),问:一共拿出了多少根小棒?而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后发现不用把每捆都打开数,只用捆数相加,根数相加得到5捆9根,这时教师只用强调写竖式时,数位对齐,先加个位再加十位。全体学生都动手操作摆小棒,边动手边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算理的理解,教学效果好。 三、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困生的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产生疑惑,在学生们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产生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因为能被2、5整除的数要看个,到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顺着老思路就去思考,答:"只要个位上是3、6、9的数就能被3整除",你能举例吗?答:39个位上是9能被3整,这时老师不要急于指出错识,等这种错识占有一定的市场后再反问:13个位上3能被3整除吗?26个位上是6能被3整 除吗?学生哑然。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判断错误时,会迫不及待地要求掌握新知识、。引起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四、通过课外比赛活动引起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而这些学困生的的计算能力、观察能力也是相当差的,老师就可借助体育课、课外活动课来给予训练。如体育课堂不一定非要让学生累得满头大汗,可以选择这样的方式来教学。如:①接力赛、计算、听写融合活动大比拼,让全班分类两个组,将班中的学困生平均分配给两个组,开展接力赛活动,比赛过程中不仅要比速度,而且要比做计算题的正确率,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比赛输了的小组会得到小小的惩罚(比如:出错的学生将为全体学生表演一个节目),而当观众的同学不能只在旁边哗众取宠,而是要对这些表演者的形态用口述的方式作出表达,从而让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得到培养。此后,成绩优异的学生就会主动帮助这些学困生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小难题。让学困生们得到小小的进步,在下次比赛中力争少错或不错。由此让这些学困生知道他们并没有被歧视、遗忘,再次树立起自信心②可以组织课外学习小组,开展"学生考学生"活动,让学生互相督促,互相学习;每周安排一次数学竞赛或语文听写大赛,对于进步的学困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还可以通过板报介绍数学家的生平、数学小故事、语文谜语、趣味题等,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扩大知识面,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 曾听年长的教师说过,毕业后的学生往往是当时成绩差的,表现不好的更有礼貌,诚心相等,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老师的这份爱心永远藏于他们心中,他们感谢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教育。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们,对学困生多一份爱,少一份斥责,一定会取得好的收效。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爱心,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不断探索转化学困生的科学有效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钱在森.学生困难的学生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 [2] 李洪元.陆士杰.学困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M] 科学出版社, 1989. [2] 杨廷英.浅谈班主任对学困生的转化.[M]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