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一个节气,也曾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农业节日,有着十分丰富的节日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官方礼仪,一个是民间习俗。官方礼仪即自东汉起实施的迎春礼,是由官府组织,主要由官员参加,依据一定的礼制所举行的有组织的礼仪活动;民间习俗是民间自发的庆祝活动,主要包括节日饮食,节H服饰,节日交往以及节H信仰活动等。立春的民间习俗源远流长,它与立春的官方礼仪并行发展,既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具有独特的内容。犹如立春的官方礼俗在清代达到它历史发展的顶点一样,立春的民间习俗在清代也达到了它的极盛时期,而在民国以后随着官方礼俗的废除而逐渐衰落。因此,有必要对清代立春的民间习俗单独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充分了解与官方礼俗有别的民间习俗的面貌和特点。 清代立春的民间习俗十分丰富,这是与清代民间对立春的重视分不开的。浙江《德清县新志>载:"立春节,除举迎春、鞭春仪节外,民间颇重视之,有‘立春大如年’之谚。"浙江《昌化县志>载:"立春日,相庆贺如元旦,写‘宜春’二字,贴于门庭。"可见在江浙一带,立春颇有新年的热烈气氛。在其他地区,立春的民间习俗也十分丰富,而这些习俗不仅与大自然中明媚秀丽的春光春色相吻合,而且还常常与一定的民间信仰相关联,具有深厚的信仰基础。也就是说,民众对立春的每一种民间习俗都有一定的"说法",有着自己的诠释,而这些信仰及诠释又常常与健康、吉祥、气候和年景有关,从而达到外在的民俗形态的"美"与内在的民俗心态的"愿"的统一,不仅体现了民间习俗中普遍的趋吉避凶的民俗心理,而且显示了民众热爱自然,顺应天时的审美情趣。这可以从以下立春民俗的几个方面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