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是怎么来的 国庆的起源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在我国古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而现在我们说的国庆,则是国家建立的纪念日。 国家的建立 1949年10月1日中国的第一个国庆节,2017年是中国的第68个国庆节。这里要说明一点,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是1949年9月21日就已经宣布过了。 国庆节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被认为是新中国的崛起发展的标志日子,于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的一致同意下,在毛主席的赞同中由全国政协提议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被通过,每一年的10月1日就确定为中华民族的国庆节。 节日意义 国庆节,也称国庆日,是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一个法定节日,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一个特定日子,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的标志。国庆这种特殊的纪念方式成为全民性的节日之后,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凝聚力、向心力的功能,所以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广大民众,国庆节的活动不仅要体现政府的动员力、号召力,还要显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有利于增强国民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