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大一统之后并没有停下自己对外征服的脚步,随即便命令蒙恬率领大军讨伐塞北的匈奴;命赵佗率领50万大军去讨伐南方的百越,最终都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战果。过秦论里就说"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然而,奇怪的是,收复战国末年就落入匈奴手中的河套地区后,秦始皇就不再继续主动出击了,反而是命令蒙恬就地修筑长城,采取守势。这又是为什么呢? 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征发了百万民工,东起辽东,西至临洮,连接了原来赵、燕、秦三国的北方长城,耗费了全国无数的人力、物力、财力,有如此之力量,为什么不趁胜出击,一举荡平匈奴呢?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秦军的主力的步兵,而匈奴则是骑兵。想要深入大漠与匈奴决战,需要精锐的骑兵,才能追得上来去如风的匈奴人。而要把步兵培养出训练有素的骑兵,不仅仅需要大量的战马,还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训练,同时这些人变成职业骑兵后,也将脱离农业生产,不利于经济。 另外一个就是战争过程中消耗的粮草极为惊人。古代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各种车辆,只能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送粮草,而运送途中消耗的粮食都远远大于了前线所需要的,路上消耗的是真正作战士兵消耗的数十倍,完全的得不偿失。 这也是农耕文明的弱势,对于逐水草而居游牧民族匈奴来说,则不存在这些不利条件。他们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擅长骑射,平时牧民,战斗时就自然是骑兵了。他们的后勤就是牛羊,也是随着季节迁徙移动。 因此,对于秦始皇的时代而言,出塞与匈奴作战的成本极高,收益却少得可怜,因为匈奴主力很可能远遁漠北,直到秦军补给不足的时候再忽然出现给予致命一击。同时,北方大草原上降水不足,冬季温度过低,无法种植庄稼,这让农耕文明也难以立足,不能一步一步向北蚕食。所以,秦始皇在收复了水草丰美有塞上江南之称的河套之后,就开始修筑万里长城了。利用固定的防御工事,让游牧民族无法抢了就跑,想要入境抢劫,必须面对长城与守军进行战斗。同样,避免了农耕文明骑兵不足的缺点,只要守住长城就可以了。 直到秦始皇之后将近百年,在已经有了高祖、吕后、孝惠,文景之治的数代累计的基础上,汉武帝精心训练了一批精锐骑兵,在冠军侯霍去病的率领下横绝大漠,这才解决了匈奴大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