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婆媳关系中老公在中间的调和很重要


  作为两个女人(婆媳)所爱的男人,在婆媳关系中起着很重要的关系,需要在中间为他们调和。无论他们争吵什么,都是因为她们太爱你了,所以你的责任重大。
  第一戒:从结婚那天起,请主动给自己断奶
  每个女人结婚后,都希望自己托付终身的男人能够成熟起来,有担当的撑起小家这片天。可很多男人却忘了角色的转换,总以为自己还是父母的乖宝宝,事事总想依赖父母,不管是家务上还是经济上。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不愿离开父母单独过日子,他最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我要照顾我父母!结婚后还跟父母住在一起的男人,其实和结婚前没有多少改变,因为他知道跟老妈在一起,老妈是舍不得让自己干家务的,老婆更不敢当着老妈分派家务给自己,还是跟婚前一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只见两个女人在为他奔忙,哪里见他为老妈做过一点事情?
  第二戒:请好好孝敬自己父母,别将自己对父母的孝敬义务转嫁到老婆身上
  男人们常对老婆说:我父母辛辛苦苦养大我不容易,所以你要好好孝敬我父母!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逻辑?你父母养大你不容易,所以,你父母老了病了,你应该在床前端茶倒水,你应该承欢膝下,你应该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对他们有孝敬赡养义务的人是你而不是你老婆!你凭什么以为你妈替你盛了一碗饭,你老婆甚至未来老婆就欠了你妈十碗饭?你妈替你洗了一件衣服,你老婆就欠了你妈十件衣服?你妈替你做了一顿饭,你老婆就应该替你妈做下半辈子的饭……?难道你娶老婆的目的就是为了替自己找一个孝敬父母的替身吗?
  第三戒:别怕被他人扣上"不孝"的帽子就失掉做人的原则,并唯父母之命是从
  为了维护自己"孝子"的"名声",男人们往往会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是非不明,好歹不分。尤其是在老婆和老妈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不问青红皂白便认为是老婆的责任,并帮着父母指责老婆。在这种情况下,男人并不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在维护家庭的和睦,却只会盲目的要求老婆一人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来维持家庭表面的平静。
  第四戒:请不要当着自己父母对老婆呼来喝去或命令她为你做任何事
  有些男人没跟自己老妈住的时候,什么家务活都干,但一旦有父母在跟前,便开始威风起来了,不但不再干家务,而且喜欢对老婆呼来喝去,支配老婆做这个做那个,好象不这样,不足以在他父母面前显示他是个"老爷们"。
  第五戒:请别当着自己父母或家人跟老婆吵架
  天下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吵架也是很多夫妻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但吵架也是最伤害夫妻感情的,尤其是当着父母的面吵架,不但伤害夫妻感情,同时也会伤害自己父母跟另一方的感情。
  第六戒:请主动帮着老婆融入自己的家庭,而不是帮着家人排斥她
  这一点可能所有的老公都会喊冤:自己既然娶了老婆回家,怎么会排斥她呢?但有些男人虽然主观上没有这样的想法,事实上却在做着这样的事,让老婆感觉自己在你家就是一个外人,处处受到排斥。
  第七戒:如果老妈和老婆在你面前抱怨对方,请不要做传话筒
  因为婆婆和媳妇在前几十年是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各自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等也许有所不同,婆媳之间可能会在这些分歧上产生对彼此的不满,但并不是所有婆媳都能坦诚相待,直接跟对方讲出自己的不满,只有对身兼儿子和老公两种角色的这个男人发泄,可能大部分的男人都会有这种遭遇吧?
  第八戒:将做好人的机会让给老婆,将做恶人的机会留给自己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喜欢做好人,得到别人的赞赏(有神经病的除外),但在处理关系尤其是婆媳关系时,聪明的老公却会将做好人的机会让给老婆,比如买东西孝敬父母,或者能讨父母欢心的事,一都让老婆出面,自己闪一边。即使是自己做的,也会告诉父母是老婆的心意,大部分做公婆的会觉得媳妇明事理,没有道理不喜欢媳妇,但对你的爱却不会减少分毫。
  第九戒:不要有"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个观念
  很多男人们似乎都有这种观念,并且喜欢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以示他们对父母的尊崇和"顺孝"。尤其在老婆受了老妈的委屈后,这句话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明知老妈有错,却只敢对老婆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她再不对也是我妈,你就多忍忍吧!"于是老婆们一腔怨气无处渲泻,只得暗自伤心垂泪。女人们在这种家庭中,因得不到老公的保护,对老公的爱会渐渐消退,直至对婚姻失望,有的可能会逃离婚姻,有的可能会从忍让转向反击,最终让处在这种关系中的每个人都伤痕累累。
  第十戒:请不要顾忌老妈会吃醋,便不敢在老妈面前表现出对老婆的尊重与关爱
  许多小夫妻不在父母跟前的时候,是非常恩爱的,男人会毫不犹豫的表现出对老婆的怜惜与疼爱,日子过得甜蜜而温馨。甚至有的男人替老婆倒洗脚水都会乐颠颠的去干,可一旦老妈在跟前时,连一杯开水都不敢给老婆倒了!相反还要求老婆为自己干这干那,以向老妈表明自己能够"镇得住"老婆,满足老妈"我的儿子很能耐"的虚荣心!
  温馨小贴士:男人可别以为婆媳的争吵和你没有关系哦,你可要在中间调和的。
网站目录投稿:千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