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说古玉


  喜欢收藏和佩玉的人,自古有之。对于现代收藏者来说,古玉更是令人趋之若鹜的稀有宝物。古玉承载着人类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的重要人文信息。在中国,有明确出土证据的用玉历史达八千年,其悠久的历史远远超过瓷器和家具等其他古物。
  古玉固然令人"心向往之",可坊间大大小小的店铺里、地摊上,充斥的大都是仿古玉器,真正的古玉难得一见。也正因如此,古玉的真面目就愈发显得神秘了。
  一日,与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古玩商聊起古玉这个旧话,却意外地收获了不少新意。刘学贤先生是京城开私人古玩店的第一人,做古玉器买卖已逾二十年,属古玩界的"老人"。谁都知道古玩这行当拼的是眼力,"久经沙场"的老古玩商凭借的是多年的买卖经验,过手的东西多了,经验和体会自然比常人也多一些。
  何为古玉
  如何划分新老玉器?刘先生说:民国时,古玩商人习惯把明清时期的玉叫"旧玉",明以前的统称"老玉"。近些年,古玩行里也流行从海外引进的说法,即把明以前的称为"高古玉",学术界则以"远古玉"称之。没有人能准确估算出古玉特别是高古玉的存世数量。已出土的古墓中往往铜器、瓷器多,玉器较少。从这个事实可以看出,玉器在历史上各个朝代生产量都很小。刘先生自己从事古玉买卖二十余年,虽说有"近水楼台"的优势,在各地市场中见到的古玉比旁人要多多了,但仍慨叹真正的高古玉少而又少。从他的经历、经验来看,唐代以前的玉器在市场中出现的概率大约只有千分之一,千块老玉中能觅得一两件已属不易。虽说古玩市场中明清时期的玉器数量相对较多,但即使是一般品位的玉器,遇到的机会也只有百分之一。一年里不停地寻觅,也不过遇见十件八件,而对于好、少、精、奇、绝的高古玉,一生中若能过手几件,已属十分幸运。
  刘先生分析说,高古玉数量之所以非常之少,与古代玉器的制作方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听琉璃厂老古玩店的行家讲,民国时,制作一件白玉牌子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那时的制作工艺已较过去先进许多,开始使用机器。在完全采用手工制作的远古时代,加工一件玉器所需的时间应是数倍以上。
  辨别真伪
  行家们无奈地看到,目前市场中的一些古玉赝品,其外观效果已达到了乱真的地步,制假手段亦堪称"前无古人",致使一些专家在鉴定时都"翻了船"。刘先生说,1989年前,古玩市场中并无现代伪造的假古玉。1992年开始,玉器制造业出现了私人作坊,这时的市场中只有少量的粗劣伪品,造假技术尚落后,真假还较容易鉴别。但90年代中期后,造假者在巨大经济利益驱动之下,致力于"精仿"。仿造者主要集中在河南、徐州、蚌埠等地区。其中仿造水平最高的是徐州和蚌埠的一些私人作坊,他们以各大博物馆中的实物展品为仿造题材,仿造的重点放在表面的视觉效果上。刘先生说,现如今的市场上,不少玉器投资爱好者往往仅以专家的观点作为判别真伪的依据,这是很不妥的。十余年来,中国大陆的古玩市场发展和变化都很大,其复杂性早已超出了一些以研究历史考古以及学术理论为主的专家的视野。正如某位大收藏家所描绘,"专家是孤身一人,造假者是千军万马,寡不敌众啊!"说到眼力,刘先生一语惊人:"商人和造假者眼力最好!商人眼力不行,那饭碗就保不住喽!大笔的学费岂不白缴?"
  刘先生说,辨别真伪古玉,需要鉴定者具备矿物学、地质学、化学、材料学、机械工艺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基础常识,不下大力气研究是不行的。首先要从机械工艺学的原理去辨别。不同的历史时期制玉的设备和工具都有差别,掌握这一点至关重要。二是玉的老化、氧化过程。刘先生认为,古玉受侵蚀或老化是在特定的地下土壤气候温度条件下逐步形成的,这种过程历经上千年,是无法在短期内伪造成功的。三是从玉石的材料、雕刻题材和风格上去识别。刘先生强调,最关键的乃是前两项。因为说到材料,有些仿玉也是用的老料。而作为玉器买卖人,还要勤于游走市场,了解造假者的动向,比如近期在造伪方面又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材料。练眼力,辨真假,只有到市场中去看,多接触真品,多上手。
  古玉何处寻
  中华大地,古玉可以说是南北皆有。"主要还是河南、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区流散得多一些。这些地方的古玉市场也比较热闹一些。"但刘先生说,真品其实也隐藏在各类市场之中,就看眼力和运气了。"尤其不要小看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市场甚至小摊贩。"刘先生自己的藏品中也不乏从这样的市场中觅得的古玉珍品。那块新石器时代(距今3500多年)的墨玉猪是80年代末期从一位山东小贩手里买下的。据说,这玉石猪来自一个修建高速公路的地区。有一天,正在到处"捕货"的山东古玩贩子路过一村庄,见一个男孩儿用绳子拉着一块石头玩耍。凭直觉和经验,小贩知道这是个好东西,连哄带骗地从男孩手里淘得这个玉石猪,转手一万元卖给了刘先生。刘先生说,多年前已有行家出价40万元收购,可没舍得卖掉。他觉得这是块极有灵气的古玉,碰巧自己的属相也是猪,于是决定将其留下,也算是一方"镇宅之宝"吧。90年代末期,刘先生还从一位河南古玩商手里买过一个五代时期的文官俑。此玉官俑高约8厘米,是个佩戴的挂件,磨制得十分精细。刘先生说,卖家当时开价六千元,显然没有充分了解此玉的档次,于是他也算"捡了个漏儿"。"勤奋加眼力"是淘得好东西的法宝,刘先生这样总结道。
  有价与无价
  高古玉往往造型简洁,线条凌厉耐看,玉石沧桑古朴,富有灵气。用现代审美观点来诠释,就是四个字:神秘大气。刘先生说,高古玉收藏家都是那些与古玉真正有缘的人。这个群体人数并不多,但对古玉了解最深,是真正的行家。像古玉一样,这些买家也是"神秘"的。
  说到目前玉器市场"兴旺"的人气,刘先生认为,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那些新致富的企业家们带动起来的。这些想投资古玉的人,相当一部分成了造假者赚钱的对象。也有一批刚入门的玉器收藏爱好者,其中不乏年轻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人数不少,钟情于明清时期的各类白玉挂件摆件。因为明清白玉优雅玲珑,雕刻精美,题材也十分丰富。近些年,明清古玉价格大幅上涨,而高古玉,由于懂的人少,"高仿"的古玉又防不胜防,敢碰的人不多,颇有些曲高和寡之意。但在刘先生看来,真正有意义、有潜在收藏价值的还是高古玉,"能在世间留存数千年的东西,能不珍贵吗?应该说是无价之宝啊!"
网站目录投稿: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