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我收藏的元明清陶瓷


  我国瓷业自汉到宋有长达1500年的历史。景德镇在五代时即烧制青瓷和白瓷,至宋代出现青白瓷后,因当地沿用制作瓷胎的上层瓷石渐趋枯竭而瓷业出现衰退,直至元代瓷胎原料开始使用"二元配方"(下层瓷石加高岭土),使景德镇行将衰败的瓷业再度繁荣起来。元代出现了胎骨洁白、胎质坚致、瓷化程度高、釉质润泽的卵白瓷枢府窑贡瓷,并给元、明、清生产釉下青花、五彩、粉彩等各种美丽瓷器打下了基础。
  卵白瓷是江西景德镇在元代生产的一种白瓷,胎质洁白坚致,器物胎壁较宋代青白瓷厚重,呈色白中微闪淡青,犹如鹅卵,故称卵白瓷。元代朝廷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这类瓷器作为官府用瓷,故又称枢府窑。枢府窑碗器形规正,制作精致,内外施满釉,底多宽圈足露胎,底心有乳钉状凸起。装饰多印花,花纹有龙纹、莲花纹等,纹饰中有"枢府"二字的为官用,但它的印纹欠清晰。卵白瓷器除枢密院定烧外,亦烧外销和民用器物,在韩国新安海底沉船打捞出的瓷器中就有这种卵白瓷。可以想见,当时它在外销瓷器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品种。
  元代龙泉窑是继宋龙泉窑发展过来的,产于浙江龙泉县,后来发展至瓯江和松溪两岸。龙泉窑实用器胎质厚重,制作精良。足底露胎,刀削明显,底中间有乳钉状凸起,这是元代瓷器工艺中的一个特点。釉质浑厚滋润,呈色清纯亮丽。
  在元代,釉下青花瓷器的制胎原料,亦已采用高岭和瓷石的二元配方,所以它们的烧成温度高,胎质坚硬致密。大器制胎(如壶、瓶、罐等)用分段拉坯后再以白泥浆粘接,故内壁有明显的接合痕迹。盖罐的造型多数比无盖罐修瘦,口径小于底径。釉质晶莹透亮,微带青灰,光滑无针眼,施釉到底,底足外墙斜削,在斜削处及底足部都露胎。底部的露胎处涂有一层白色的细沙泥浆,纹饰色泽浓艳,釉色有黑色斑点,可能采用当时进口的苏泥勃青或回青描绘,这二种青色的发色都很浓艳,回青色泽浓艳散而不收,使纹样的边缘产生晕气,尤其是细线条的末尾,晕味更明显,色厚处会出现铁斑。装饰纹样丰富,层次多而主次分明,如罐的主要画面一般都在器腹的中部。有鱼藻纹、西番莲缠枝纹、人物故事和莲池水禽图等。罐的肩部、口部和下腹至底部属次要部位,纹样一般有缠枝纹、海水波涛纹仰覆莲瓣纹等。莲瓣多数为长方形,瓣面宽于瓣的根部,用粗细两种线条描绘,每瓣分开描绘,这些都可作为鉴别这一时期青花瓷器在制作和装饰纹样上的参考。而更重要的还要看整个画面有没有当时的时代风格,在质朴和润中见风骨,在浑厚中显露出淡雅的真趣,这些元画的风格特色也会出现在瓷器的画面上。如这里收藏的那只直口鼓腹元青花大罐的莲塘水禽图那样,洋溢着元代绘画的精神风貌。在明代,隆庆是穆宗的年号,他在位只有六年,从时间上讲烧制的瓷器一定不多,这里一件"大明隆庆"的青花龙纹瓷方盒是一件当时的官窑瓷器。
  随着时代的发展,明清两代的瓷器在胎釉质地和纹样色彩上有了相当的发展和提高,有对过去时代名窑的仿制品,也有五彩、粉彩等创新的作品。青花瓷器的官窑、民窑产品的特色十分明显。官窑青花最有名的是明代永乐、宣德、成化三朝和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无论是原料质地、加工工艺和釉料的配制加工等各个方面无不做到精益求精。装饰除表示皇族尊贵的龙凤等特殊纹样外,整个风格都在追求一种豪华富贵的风范。描绘工整细致,但稍嫌拘谨。民窑青花在胎釉和颜料质地上,绝大部分都次于官窑,但在纹饰上题材丰富,形式多样,蕴藏着广大民众在艺术生活中单纯朴素潇洒的自由气息。
网站目录投稿:采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