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心理学(二) 前言:某日百度吴老师生平,看到了顺美姐整理的稿子,想想顺美姐已经毕业一年多,可我还是偶尔会想起她,想起她的睿智,她的饱读诗书和她的温暖,当然这一切不能和她说,也算是一种纪念吧!(卧槽,你把你抄袭别人的东西说成这么一种整理真得好嘛)算是给吴老师打酱油干过一阵子助理吧,也在顺美姐的团体里成长过,但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都比不上我刚上大学,一切都是新鲜,而你就这样出现在我眼前。(卧槽,这样但愿不会被顺美姐看到,话说你考博去哪里了呢?) 我大概会整理好一整子的说。 时间:2011年10月21日16:00——18:00 地点:华中子和心理咨询中心会议室 主题:创伤心理学(二) 主讲:齐华勇 整理记录:李顺美 校稿:吴和鸣 齐华勇:还是那天培训的一点内容。在讲创伤之前,高泰教授更多的提到费伦奇,他终身作为精神分析师,说受影响比较大的几个人,一个是费伦奇、再就是温尼科特,道家,老子庄子、气功之类的啊。也不避讳拉康,他谈到,重要的是批判继承拉康的思想,更多的思想需要兼收并蓄。讲到创伤,弗洛伊德的《哀伤与抑郁》这篇文章,将创伤、抑郁之间的关系。从创伤的历史起源的角度,弗洛伊德和布罗伊尔时期,对创伤的理解和现在本质差不多。我的理解是弗洛伊德从由真实事件引起的创伤,后期发现不一定是真实事件,而与性诱惑有关,而创伤的一个特征呢,是震惊。遭受地震的人一定是这两个字。他谈到创伤的另一个亚型,创伤性的神经症,特点是突然地侵入和创伤性的固着。像美国越战老兵,在战斗的时候,旁边的战友突然的死掉了,我们讲的精神外包装被突然的侵入,防不胜防。再就是固着,PTSD一个明显的症状就是闪回,流动不了。我又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小时候吃蘑菇中毒了,经过抢救、治疗,长大后,面对满桌丰盛的蘑菇大餐,仍然有一种中毒的心态来面对,这可能也是一种固着。 再谈创伤的精神机制。思考了英语和法语对创伤的词根,都是伤口的意思。最早是在歇斯底里症,根源是什么?弗洛伊德追寻,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可知的被抑制的创伤。《当尼采哭泣》……不断的经过分析才得以进入创伤的核心。追溯童年的创伤有个问题,这是真实的还是臆想的?就回到了弗洛伊德对于创伤的发展。那天培训的时候,一共十来个人,我们五个男的坐一起,丛中自由联想说,一个陨石砸到火山口上。 费伦奇呢,弗洛伊德最喜爱的学生,对创伤有深入的研究,他重新思考弗洛伊德的理论,具有当代意义的解释。他认为弗洛伊德部分的错了,过度的概化,也肯定有真实事件的发生,而不只是性幻想。很多创伤的根源来自早期的性虐待,另一个维度是性诱惑。假如真有一个事件发生,儿童期不当回事,但到青春期,在意识或潜意识范畴会激活这部分创伤事件的感受,就会有表达,比如当他发生依恋关系的时候就出现问题。关于创伤的治疗,费伦奇认为与倾听是紧密相连的。面对创伤的病人怎么办?倾听是最重要的方式,一种空间,把治疗师自己的欲望放到外面去,把空间腾给创伤病人,这个治疗空间就是一个保护。 这也包括一次性的治疗,法国最早原来也没有专门应对创伤的机构,高泰教授去美国学习,回来后成立一个应对创伤的救治机构,24小时热线,第一次有了免费或少许费用来承接病人,一次不够可能有三四次,再转向类似精神分析这样的长程治疗。 另一个思想呢,我理解是"苍蝇不叮没缝的蛋",创伤一定和人格基础有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和承受能力,25%的PTSD,75%的人就没事。如果一两次就能搞定,说明人格还可以。有时候我在想,在做治疗的时候,当事人像个锤子,把我们砸得很准,直中要害,可能我们自己有创伤,有缝隙。 吴飒:这里的创伤是特指的? 齐华勇:后面会讲到这个。费伦奇对创伤的贡献在于"具体化",高泰深受费伦奇的影响,像之前的"轻轻触动"就是。再就是心理治疗核心的两个阶段,关于性的发展占据人格发展的重要位置。青春期是连接儿童和成人的过渡阶段,跟更多的冲动来自于性。性即使实际的更是精神世界的性。在重组人格的过程中,性是核心。这些是弗洛伊德提出的,费伦奇进行了深入发展。之所以弗洛伊德把性泛化,源于他的治疗都是梦的解析,任何人的梦里有性的色彩。高泰提到,治疗师不仅要着眼于病人所说的,也要着眼于当时病人对现实理解的能力。 吴飒:他怎么理解这个? 齐华勇:我理解的是,比如,我会谈很多童年的性经历,你作为治疗师除了着眼于这些故事,还要着眼于那个时候,三岁的你的理解能力怎样,怎么看父母对你所做的这些?三岁所说的和二十岁的不一样。评估不同年龄阶段说性的感觉,不是感觉,是那个全貌,整个人的反应。 王铭:一个是客观事实,一个是主管感受。我们对压力事件评估的时候,常常就是个心理化的过程。 黄模健:着眼于三岁时候对性的理解? 齐华勇:三岁的当事人,面对一个成人,关系是不对等,自然是受虐待的。 黄模健:可能他觉得是游戏,不是虐待啊。 齐华勇:高泰这个结论的得出,在于法国有个接受创伤的机构,这些是临床表明,三岁的时候与十八岁的性虐待是不同的。对此我也有疑问,可能理解不到位。 王铭:就是说三岁的时候体验到的不是创伤,但到青春期的时候变成了创伤。 黄模健:有的个案就是这样,当时觉得是游戏。 齐华勇:对创伤感受的激活。三岁的人和一个成人,就像大人欺负孩子的感觉。 王铭:你这样讲是以成人的思考。一般来说创伤带来消极感受,但我们刚才说的是也有积极感受,比如游戏。之所以成为创伤,一定和主观加工有关。 齐华勇:刚才那句话,现实一是当前的现实,二是三岁的现实。费伦奇的观点,青春期的荷尔蒙会唤醒秘密世界,两种创伤不是皆然分开的。像丛中说的,陨石砸到火山口。突然遭受创伤事件的病人,也要了解其成长史,尊重其个性,不仅要对创伤事件进行清晰化的工作。话说回来,就是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蛋是什么鸡孵出来的?缝何以发生? 创伤的类型,一个是真实的震惊性的创伤,可能会激起童年期创伤性经历、体验。特别是战争,这些震惊性的创伤是突然性的侵入,再就是震惊。他讲这段,我突然想到,一个子弹在鸡蛋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把鸡蛋击得粉碎。他讲的精神外包装就没有了,保护壳碎裂了。 王铭:身体是天然的保护系统,做出天然的反应,这也是因人而异。 齐华勇:有人木僵,有人直接跑,有人用木板挡子弹… 吴飒:也有人会吓傻了。这种人是不是会严重些?那些还知道跑啊挡的…… 王铭:那是早期受过训练的反应。 李顺美:早期创伤越多越严重的人,会更机敏,反应时更快嘛。那种吓傻了的说明生活顺利,蛮平稳,反应才慢嘛。 吴飒:那还是受点创伤比较好。 齐华勇:也有人当时跑了,回去后症状出来。 王铭:所以后面有心理防御机制。李连杰有个电影,他是保镖,冲上去为一个女人挡子弹,女人说你是爱我的,愿意为我挡子弹,李连杰说因为我是保镖,你老公没这个训练自然是吓傻了,这跟爱不爱你没关系。 李顺美:被火烧的,是邱少云吧?他会克制住本能的生理反应,我想也是个巨大的创伤吧,如果他后来活着的话。 …… 齐华勇:说点题外话,最近我觉得英雄都是被创造出来的,不是真实的。 王铭:前段时间看美剧,讲海军罪案调查…… 李顺美:NCIS,更新到第九季? 王铭:对,里面讲中途岛战役的老兵,,一个人受伤了会被发现,会导致整个团队被暴露,他们决定干掉那个人,干掉之后,激发强烈的创伤,有赎罪的心理,由此诞生了一个战斗英雄,获得嘉奖。这就是创伤造就的英雄。 李顺美:更多的创伤会造成犯罪,我今天中午看《犯罪心理》最新的一集…… 王铭:第几季? 李顺美:第七季第五集。 王铭:第七季出来了?哪看? 李顺美:十一出来的,土豆上有。它讲的就是一个男孩,才九岁,他母亲常年抑郁,多次自杀未遂,最后他母亲在河中溺死了。这个孩子一直坚信母亲是自杀,长大后对不称职的父母有许多愤怒,并且成为911的协调员,接报警电话的那种,不断地拯救那些和他一样受苦的孩子。他的犯罪动机就是想拯救孩子,将不称职的父母杀掉,最后发现其实他的母亲是他亲手推下桥溺死的,常年的创伤以及亟待拯救的欲望使得他自己成为拯救者,以杀掉母亲的方式拯救了自己和母亲,最后成为精神病性的杀手。好悲催…… 黄模健:我讲一下我撞车的那个,我和田晓红两个人,她陪我开车的时候就说你没出过事。那天她非要从小道走,前面有个女的,我让了转个大弯,另外那个男的和女朋友在说话也没注意,砰的一下,前面的盖子、气囊都起来了,当时我和田老师吓傻了。我的心突然停了一下的感觉,田老师倒是蛮镇定。我现在倒觉得你带着那个去开车,可能不那么糟糕,我现在一转弯,很小心,就闪回了,自己念叨。 李顺美:你在不断地转弯,不断地念叨的过程,就是在试图找回当时撞击的时候所丧失的掌控感,所以强迫性重复里面有新生的力量。而且我相信你以后转弯不会再出事了。 齐华勇:强迫性重复的意义在于从相同的情境中寻求解脱的方法。 王铭:用老话说就是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多次经历,然后干掉。 黄模健:但是我小时候有被狗袭击的经历,现在都还很怕狗。 王铭:我小时也有被狗咬,但是我不怕狗,这是心理上的,我的神经系统感觉害怕。 黄模健:你怎么出来的? 王铭:那时10岁吧,好大的一条狼狗,先扑上来咬我脖子,然后把耳朵咬一块,后来我就和它打起来了,要不是大人过来,估计会被咬死的。 吴飒:那现在呢? 王铭:我是有隔离的,那是坏狗,这是好狗。 黄模健:我那时也很小,在路上走,一条狗迎面就扑过来。我现在去别人家,只要有狗的,就要把狗弄走。 李顺美:王老师那个是战斗,黄老师是逃避。 王铭:按照行为主义的疗法,拴一排狗,然后把黄老师单独关在房间里…… ~!@#¥%……&* 齐华勇:回来啊,创伤取决于是否击中最柔软的部分,创伤的程度取决于柔软的程度。创伤的三个方向,一个是突然侵入的创伤,未必是性的,也包括地震、战争等;第二种是真实性的创伤,什么才是真实?费伦奇还有高泰他们通过创伤的研究发现,面对真实的创伤,儿童和成人的描述是不同的,但治疗师容易混淆。儿童的语言和成人的是不同的。 李顺美:费伦奇很有名的一篇论文就是讲"孩童与成人之间的言语混乱理论",就是对爱和亲密,儿童所渴求的是柔情,而成人则欲望的是激情,孩童和成人之间言语和欲望的错位容易导致创伤的发生。比如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她对于亲密也有渴求爱抚的需要,但只是出于关爱,她的这种对爱的需求,容易被成年男子理解为性,受到引诱便导致了性侵犯。费伦奇还说道,治疗师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区分两种不同的言语、体验和需求。当病人退行的时候,要和病人在一起,用同一种语言去沟通、理解,做互动,比如, ……17岁的女孩抽泣得不能自已,退行很明显,回到了小女孩的年纪,她所需要的就是关爱,一个温暖有力的手掌的支撑,寻求的就是一种柔情。如果这个时候治疗师没有听懂她的语言,认为成年男女之间不应该有肢体接触啊,这个想法一出来,说明柔情就已经被误解为激情了,覆盖了她当下的体验。 齐华勇:那一刻激活的不仅是治疗师作为成人的反应,还有作为父亲的、保护者的感受。 王铭:也有可能是作为她同龄的密友,所给予的支持,搭把手的感觉。 齐华勇:顺美,这篇文章有汉语翻译吗? 李顺美:有啊,我是听李小龙讲过,然后去找了资料看的,好像还是他翻译的。李小龙也是非常推崇费伦奇,经常提到他,所以我爱屋及乌,费伦奇的东西看得多一点。 齐华勇:嗯,费伦奇对这方面有非常多的细致的观察。还有一种创伤是精神病性的创伤,精神病患者容易恐怖化,将幻想当成现实。我昨天看到一篇文章,精神病人感觉到地震,就会觉得嘴巴里也发生了地震。突然侵入的创伤,包括车祸、灾害,也有消息的突然宣布,比如亲人的去世、重病等。突然来的就是一个断裂。怎么评估呢?病人在语言上会描述,之前之后是什么样的。亚龙的小说中讲到,有个病人,和女人关系后,突然晕厥,之后醒来什么都不记得了,突然断掉了,没办法衔接。其实创伤击中的是时间和空间,感知空白了。这回总突然侵入的创伤有三方面的影响,第一是恐惧,然后是焦虑,指压抑后激发出的感受,最后是惊悚。像很多日剧的片子,《午夜凶铃》…… 王铭:这片子我在凌晨看过好几遍,三部都看过。 李顺美:很恐怖的,你是不是用满贯疗法治疗自己的? 王铭:不是,我喜欢看恐怖片。 齐华勇:第一遍什么感觉? 王铭:新奇。后来看是想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单纯的恐怖,尤其是那个电视的声音…… 黄模健:什么名字?午夜? 李顺美:黄老师,你别看了。 王铭:我认为这部片子是恐怖片中最恐怖的。 吴飒:欧美的恐怖是血腥。 李顺美:日本的音乐做得特别到位。 齐华勇:无论是恐怖片还是被狗袭击,是不是有自我完全的丧失?各方面的能力所剩为零? 黄模健:我做医生的时候,被一个精神病人掐住……但我没觉得这是创伤,跟被狗袭击相比。 王铭:你能够控制,掌控力没消失。区别在于那条狗扑了你之后,你没有一个挽救的机会。 李顺美:是啊,你缺少强迫性重复,没能见怪不怪。 王铭:我后来走出来,有个原因,这条狗被当众杀了,心里舒服多了,这是条恶狗,好像是砍了脖子。 李顺美:替代性报复。 王铭:对,我有个加工,这条狗是恶狗,罪有应得,控制感回来了。 齐华勇:突然侵入和惊悚是相辅相成的,时间上的不可预测,有时表现在集体性的创伤,第二是主体在精神上没作任何准备。 吴飒:就像恐怖片,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下一秒出来什么。 王铭:对,你明明知道会有害怕的,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发生以及是什么。 齐华勇:惊悚和害怕不一样,害怕第一点。 吴飒:害怕还有个对象,惊悚是不可预知的。 王铭:下次子和我们找个时间一起看看,我有碟。 齐华勇:那就九十点研讨吧。 ~!@#¥%……&* 王铭:把几部经典的惊悚片拿来放。 齐华勇:美国的恐怖片很血腥,但日本的才是惊悚。 李顺美:日本人玩心理战术的。 吴飒:总选择我们选择生活中熟悉的,学校、厕所啊…… 王铭:而且总选择有点灵异的东西。 黄模健:你下个星期不要放啊。我爱人要出差,一个人啊。 邵彩虹:哦,我还以为说你要出差,怕错过了。 ~!@#¥%……&* 黄模健:喜欢看这类片子的人也有问题吧? 吴飒:一般青春期的人喜欢。 李顺美:是的,大学里很流行。 王铭:我也是,还看过全球的禁片…… 杨玲:是恐怖片? 李顺美:不全是,包括一些情色片、政治因素的片子、蛮小众的文艺片。 王铭:还有一些冲击道德伦理的。 齐华勇:顺美看得蛮多啊。 李顺美:好汉莫提当年勇,都是文艺青年必看必读系列。 齐华勇:还有些是讲虐待的、心理变态的……大家反复看这些,也是想增进对未知的掌控感。 李顺美:是的,多看胃口重的片子,对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智水平是很好的提升。 齐华勇:惊悚有个界定是"占领",我们反复看是夺回失地啊。 黄模健:我想到学医的时候,我们学习解剖,一旦有尸体,大家拼了命的往前钻,要看清楚,生怕看不见…… ~!@#¥%……&* 齐华勇:亚龙的小说,很多跟人的深度存在有关,与他早年做癌症团体的治疗经历有关。他的濒死体验很强烈,小说也是在处理他自己对死、孤独的体验。 王铭:就是占领山头。 李顺美:有没有看过一部美剧,叫做《The Inside》,翻译成"重案疑云"吧,只出了一季就被停播了,因为太过阴暗,对于人类心理的描述让人绝望,被誉为美剧史上的阴暗王。什么《犯罪心理》之类跟它比起来是小case,绝对是美剧心理类的先驱。它对人性刻画的入木三分,早年创伤的决定性影响、创伤的代际传递、家族犯罪基因、人性泯灭等等很有争议的话题,我大三的时候看的,蛮沉重,也难怪停播。 王铭:回去晚上就搜来看。 ~!@#¥%……&* 齐华勇:接着讲完。惊悚,是时空上被占领,像闪回就是,创伤的情境占领了时空。梦也是,可以通过梦的内容来评估,同样的,治疗创伤也需要足够的可以哀悼的时空,所以要保持聆听。前段时间看一篇文章,讲治疗室是人可以栖息的时空,很诗意。面对创伤的病人,就要这样,让他在治疗室里夺回失地,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流动的等待",在时空里建立他的精神外包装。然后呢,创伤往往也跟内在的欲望相关,弗洛伊德也讲到人的性诱惑,现在法国那帮人认为创伤是与内在欲望相遇,正如陨石和休眠的火山撞击。高泰讲的更多的是突然地震惊性创伤,精神病性的创伤很好理解,至于真实性的创伤,顺美刚也讲到了,我想我们回去仔细看费伦奇的文章可能更清楚。他也是更多的引用费伦奇的观点。总之,成人语言与儿童语言是不同的,简单一句,顺美也说到的,成人语言是饱含激情,儿童语言是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