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精工至善和合共生


  因改革开放而生,伴改革开放而兴。2019年11月,位于三省交界、太湖之滨的长兴技师学院将迎来40周年华诞。
  40年来,学校坚守初心,在艰难困苦中燃烧激情,在纷繁变化中延续梦想,在新时代前进中奏响奋进强音。秉承"和合文化立校,工匠精神育人"的办学理念,以改革谋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立足长兴,面向浙北,放眼长三角,以打造浙江地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具有"斯坦福"特质的技师学院为愿景,创造性地构建了"1334"办学模式,即围绕和合文化这"一核心",坚持师德师风建设、安全底线守护、教学质量提升"三个不动摇",推进立德树人、质量立校、品牌提炼"三大工程",力争实现国际交流、产教融合、培训数量及质量、宣传报道"四项工作"新突破,走出了一条属于县域技师学院的发展之路。
  树立校之魂:和而不同合作有为
  一直以来,学校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充分发挥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助力学校不断实现新质代替旧质的飞跃发展。同时,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校园文化的支撑,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文化的熏陶。校园文化能够凝聚人心,明确方向,统整教育,推进学校全面大力发展。依据"和而不同,合作有为"的精神,学校提炼出了"和合文化",铸就校之魂,"和"指和谐、祥和,"合"指融合、合作,其意义深远,睿智哲学。"和合文化"讲究不同要素之间构成和谐、合作的状态,即上下团结一致、合心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实现"人心齐,泰山移"的功效。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始建于1979年的长兴技师学院,最初只有10多名教师,教学设施严重匮乏,虽说不上筚路蓝缕,但是创业的艰难可想而知。学校自2008年迁入新校址后,精心谋划创新发展新思路,在"和合文化"引领下,创新发展,实现了学生和教师的幸福成长。如今的校园放眼望去,坐落在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环境迷人的长兴龙山新区,占地面积260亩,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形成了加工制造、财经商贸、信息技术和交通建筑四大专业群,拥有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骨干专业1个。现有教职员工170名,在校学生人数2200多名。作为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学校还承担了高级工、技师段培养任务。2005年12月成为浙江省重点技工院校,2010年4月成为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2012年4月升格为浙江省第一家县级技师学院,成为省内县级技工学校向技师学院发展的样板。
  围绕"和合文化",学校将工匠精神融入育人过程中,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更多的"匠心"文化元素,营造工匠精神氛围,厚植工匠文化,培育工匠人才。如大门入口处,立着刻有"敬业为本,精业为恒"校训的文化石;在行政楼一楼,有巨幅的墨子(百匠之首)毕升(技能之父)的大型铜雕;实训楼入口处增设《庖丁解牛》铜雕,向全校師生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工匠精神";教学楼、实训楼等处的过道和走廊的墙上张贴着宣传"工匠精神"的图片和标语;在课余时间,还利用电子屏流动播放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大国工匠》等,整个校园内或静或动,或有声或无声,营造出浓郁的"工匠"氛围。
  夯育人之基:育人育心修炼内功
  优秀的师资团队是工匠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学校针对教学实际和企业需求,对全体教师进行分类分层个性化培养,打造一支"三型"(双师型+企业服务型+行业专家型)教师队伍。在此基础上,学校多管齐下,助力教师自身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打造"双高"(高职称+高技能)师资队伍。
  校内培训,德育为先。育人者育心,育心者必自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师德建设。学校制定《长兴技师学院"五能四维三段"德育能力培养体系》,确保教师每两周开展一次政治学习、一次业务学习,增强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提高业务水平。
  学历进修,修炼内功。学校规定所有专科学历教师一律参加本科函授,取得本科学历。已经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继续深造,考取更高层次学历。为此制订了相关鼓励政策,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学院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共有11名。
  内外结合,提升技能。技工院校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因此专业教师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实施"双证制+请进来+走出去"培养方式,内外结合,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基础上,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知识技能,取得各类职业资格证,实现双证上岗。聘请职业教育、行业专家走进学校开办讲座,传授现代职业教育及行业产业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增强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意识,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解决实训问题的能力;定期有组织有计划地把教师送出去,如每年暑假安排所有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培训一个月;选派优秀专业教师走出国门,远赴德国、英国、美国等国深造。目前"一体化"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46%。
  拜师结对,以老带新。根据长兴技师学院"师徒结对"有关章程,每学期新进教师都会与一名老教师结对,举行拜师仪式,颁发聘书。结对老教师都是思想作风正派、教学作风严谨、工作踏实负责,且具有县级及以上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称号或拥有中高级教师职称。学徒期为三年,从教学常规入门到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按照青年教师"五能四维三评"的考评体系每年进行考核,合格者发放结业证书。
  名师引领,指明方向。通过校内名师和外引大师,建立名师大师工作室,重点指导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规划专业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等,定期开展讲座,引领教育教法改革,充分发挥名师大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重视科研,树立品牌。从顶层设计确立科研兴校的发展思路,鼓励教师多学习、多参与教科研活动,从校领导率先垂范,到教师积极参与。每位在校教师每学期承担校级以上公开课一节,积极参加学术活动,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完成"六个一"活动,即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开一节公开课、写一个优秀教案、制作一个优秀课件、撰写一篇论文和一个教育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每学期必须提交一篇论文(45周岁以上教师按每学年统计)。为了强化教师科研意识,调动教师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和保证论文质量,学校制定了教科研成果与优秀论文评选及奖励办法。2018年,有7项省级规划课题、1项市级课题和19项县级课题结题或立项。
  润教育之果:德育技能共提升
  学校始终把"教育就是习惯培养"的育人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中。依托"和合文化",构建了"五能四维三段"学生德育核心素养培育模式,即通过班级文化浸润、德育课程熏陶、道德劳动教育、标兵实践活动"四个"维度,分成匠苗、匠人和匠才"三个"成长阶段,培育有底蕴、守公德、讲规则、爱劳动、重实践"五种"能力的德育核心素养的学生。
  以班级文化为核心,与班级环境、文明礼仪、班风学风相结合,深入开展主题月活动、班会课、建设"两读一写"书香班级等主题教育活动。以德育课程为主阵地,结合新时代的德育工作内容确定微学习、微任务、微活动、微评价、微反思之"五微"主题班会课教育,多途径、多形式,不断巩固和强化慢德育教育过程。以德育劳动为抓手,通过劳动社团、实践值周和家务作业等形式强化学生劳动教育,建立劳动实践评价制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此外,大力实施标兵实践系列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五能四维三段"德育品牌,如今毕业生中涌现了一批深受社会认可、企业喜欢、家长好评的工匠型人才。目前,已有多家兄弟学校来校进行交流和学习。阮强志校长在第三届全国职技校德育教育联盟会议校长论坛上做了相关经验介绍。以此为亮点,学校将承办第七届全国职技校德育教育联盟会议。学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培训教材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授予"阳光德育校创建活动宣传学校"称号。
  学校把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作为主要目标,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教育办学特点,构建了"阶梯递进,分段组织"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对中级工段学生采用"2+1"(三年制)、高级工段学生采用"2+2+1"(五年制)、预备技师段学生采用"2+2+1+1"(六年制)的培养方式。
  中级工阶段注重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推进以岗位化课程为亮点的选择性课程改革,设立了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三大模块,增加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锻炼及素养提升。高级工阶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培养,实行以"导生制"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导生制"即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学级较高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学校将导生制和小组合作学习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新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预备技师阶段注重学生的创新和研发能力培养,搭建了技术工作坊、产学研工作室、技师研修站等平台。各阶段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相互独立又紧密衔接,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科学、合理又有效。
  2018年,长兴技师学院学生共获得国家级奖项24人次,省级奖项30人次,市级奖项106人次。从2017年起学生连续三年均在全国技能大赛中斩获金牌,其中学生朱泽涛获得2018年全国技能大赛第八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加工中心操作一等奖,并获得2019年度劳动出版"技能雏鹰"奖学金。
  固强校之本:搭平台促发展
  长兴技师学院坚持高端引领,2019年6月,与上海航天技能实训中心联手打造校企新联盟,将在机械加工、数控加工、检测等多个工种的技能实训及高端智能制造专业应用类的培训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双方合作秉承务实和可持续原则,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享双方专业技能类培训课程和师资,共同开展面向先进制造领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校企新联盟的成立让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一直以来,学校积极探索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之路,为有效对接校企资源,促成人才联合培养,构建"四站一室一厂"校企合作模式,推动双方合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校企合作共建技师研修站,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匠苗"人才为目标。将企业工作车间作为教学现场,学生每周固定两天时间赴企业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项目研发或产品生产。自2016年起,学校与长兴鼎力塑料模具有限公司共建鼎力技师研修站,与超威集团共建超威技师研修站,与空行飞行器公司共建空行技师研修站,三家技师研修站为学生提供了培养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学生专业综合知识提升迅速。目前,第四家浙江凯迪汽车部件工业有限公司技师研修站正在筹建中。
  与衡信教育集团合作,建立衡信会计工作室,引入基于云技术的财税一体化代理记账云平台。通过前期的教学、实训、比赛等多环节选拔,将符合条件的二年级以上的学生纳入会计工作室人才储备库,并对这些学生分配企业真实的账务处理、税务业务处理及纳税申报工作。衡信会计工作室解決了两大问题:一方面解决会计人才的培养问题。经过完善的课程体系培训、严格的人才选拔机制、专业的生产性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会计综合素质,让会计工作室成为学校会计精英人才储备库;另一方面解决学生就业问题,通过会计工作室在学校和代理记账公司之间搭建合作桥梁,将学校人才储备库升级为代理记账公司的人才资源库,会计工作室满足学校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用人单位的岗位人才需求。
  刚落成使用的新实训大楼是一座高精尖的实训梦工厂。除了配置先进的数控、机械等专业的实训设备,还专门为有创新创业梦想的学生成立了创业孵化园。工匠梦工厂、创业工作室、咖啡屋等完善的办公条件为有志创业的学生提供"一站式"创业平台。学校接下来会邀请更多的企业家来校指导,甚至合作,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机电制造、自动化生产等创业项目中去,这种模式让学生提前与企业紧密联系,有助于项目孵化的成功。
  近年来,学校非常关注毕业生在企业成长的情况,协助企业共同培养工匠人才,目前已有一批毕业生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如浙江海悦自动化新产品研发中心带头人胡勇雄、长兴诺力机械叉车厂厂长方彧胤均获长兴县首届"金蓝领"称号。其中胡勇雄是2016年湖州市南太湖精英计划团队成员,被评为湖州市"最美青工"。方彧胤在企业担任厂长后,仍多次回到母校学习培训,考取高级技师,2019年获评浙江省技能大师,并在学校设立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5届高级工班毕业生高聪刚走上工作岗位,就因技能突出,被评为湖州市"技术能手",一年后很快担任长兴红旗仪表生产车间主任,并在企业内设立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享发展之道:研发培训齐步走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进一步加速,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成立了集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生产加工、质量检测为一体的产学研工作室。引入了真实的高精尖生产项目及技术,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进行对接,变教学过程为研发及生产过程。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真实职业岗位能力与方法能力,开辟了一条适合学校高级工、技师段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也为企业解决了多项实际难题。自2015年以来,共与20多个企业达成了50多次的合作,完成产品合作研发项目10个,研发项目转化成教学项目5个,培养优秀毕业生60人,目前已有10人成为企业骨干员工。另外,工作室学生参与研发的"华仪风能电机锁紧销轴""机载弥雾机""手自一体汽车尾门装置"等11项技术革新产品均已应用于实际生产或销售,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20%以上,带来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
  学校作为长兴县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依托"一基地三个分中心"(以浙江省级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为主平台,在林城成校、煤山成校、和平成校成立高技能培训分中心),服务乡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首批浙江省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学校,与昆山钜登(长兴)电气有限公司、浙江加力仓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成功开办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班11个。另外,学校还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岗位要求进行企业化自主评价鉴定,学分修满结业学员颁发长兴技师学院非全日制中技学历证书及人社部门中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近三年,全日制培养输送技能人才2387人,其中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高学历)437人。社会培训人数达10639人次,其中高级工、技师培训人数达到2488人次。
  最近几年,长兴技师学院的发展取得長足进步,这与掌舵人阮强志校长一贯坚持技工教育办学的发展方向密不可分。阮校长认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这既是国家的希望,也是学校不懈追求的目标。
  四十年华诞金樽举,教育兴邦翥凤凰。长兴技师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高技能人才所必备的核心素养,将学校建设成特色明显、在行业和区域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在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职业院校,助力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环太湖经济大开发战略,在坚守与创新中不断走向卓越,迎接工业4.0时代和智能制造的到来。
网站目录投稿:慕珍